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往事:江西农村的根旺大哥,成了她一生难以割舍的牵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0 10:26: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知青往事:江西农村的根旺大哥,成了她一生难以割舍的牵挂                                                                        2025-07-01 12:36                                        

发布于:天津市
   
      这段往事是上海知青吴小萍女士的回忆,她的一生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磨练,也面对过下岗再就业的挑战。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难,她总能轻松应对,对她来说,很多事情都能轻松放下。然而,有一件事,她始终无法忘怀,那就是与陈根旺及其母亲陈大婶的深厚情感。
一切始于吴小萍的下乡插队。当时她回忆起自己在1969年3月17日离开上海,乘坐火车和汽车,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和其他五十九名知青一起抵达了南昌以外四百里远的峡江县江源大队。吴小萍与她的十二名上海知青同伴,被安排在江源大队第五生产小队插队。最初的住宿条件相当简陋,她们暂住在队部后院那三间土墙瓦房里。虽然这三间房子已显得陈旧破旧,但至少屋顶完好,尽管窗户和门略显破损,房间里仍设有灶台,足以供她们短期居住。
到达的第二天,村民们热情地打扫了知青们的住处,清扫了院子,甚至换上了新买的大铁锅和木柴,确保知青们能住得舒适。住处周围的邻里也不忘表达欢迎,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女社员,虽然知青们不知如何称呼她,但吴小萍主动向她问道:“大妈,您叫什么名字我们该如何称呼?”“我儿子叫陈根旺,你们可以叫我陈大婶。”于是,吴小萍带头喊了声“陈大婶”,其他知青也纷纷附和。
紧接着,陈大婶便介绍了她的儿子陈根旺,告诉大家他是个高个,二十二岁。根旺给大家倒水时,吴小萍留意到他那张英俊的面孔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像是兔唇手术后的痕迹。吴小萍有些疑惑,但她并未贸然提问。陈大婶看出了吴小萍心中的疑问,主动走到她身边,详细讲述了根旺的身世。
原来,陈根旺在出生时便有唇裂问题,手术留下了疤痕。更为不幸的是,三岁时他父亲因病去世,陈大婶成了寡妇,她一个人辛苦抚养着儿子长大。虽然如此,陈根旺到二十二岁依然未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吴小萍和几位女知青听完这些故事后,纷纷流下了眼泪,感慨陈大婶的辛劳与陈根旺的遭遇,觉得这个母子俩的生活过于不易。
几天后,吴小萍和其他知青开始下田劳动。那时正值春耕季节,农民们忙于耕田和插秧,五队的廖队长看出知青们对耕田有兴趣,于是让陈根旺教大家如何使唤耕牛,手把手教授劳动技巧。吴小萍对这项农活充满了好奇,虽然天气已经暖和,赤脚站在水田里还是让人感觉寒冷刺骨。由于衣服不够保暖,吴小萍冻得直打哆嗦,陈根旺看到后,主动脱下自己的夹袄披到她身上。吴小萍感动地对他说了声“谢谢根旺大哥”。

从那时起,陈根旺常常为知青们挑水、帮忙推碾子,他的善良和热心深深地感染了大家,尤其是吴小萍,她对根旺的好感愈发加深。每次劳动结束,根旺总是默默地为大家提供帮助,他成了大家的“知心大哥哥”。
随着农活的进展,插秧变得越来越艰难。初学插秧时,吴小萍插得很慢,但非常仔细,一直保持着整齐的秧苗线条。到了下午,她对插秧有了更深的理解,插得更快了。然而,正当她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时,一不小心摔倒在泥水中,衣服全湿了,泥水溅得到处都是。吴小萍感到极为尴尬,忍不住哭了起来。陈根旺立刻跑过来将她扶起,安慰她说:“没关系,回去换衣服就行了,别哭。”身边的社员们也纷纷安慰她,看到她伤心落泪时,也都表示理解。
第二天,吴小萍遭遇了另一个小插曲。插秧时,她突然感到剧烈的腿痛,低头一看,发现一只蚂蝗正钻进她的腿肚里。她疼得无法忍受,坐在水田里痛哭起来。听到她的哭声,其他社员赶紧跑来,陈根旺抱起她,将她移到田埂上,并用力拍打她的腿,终于把蚂蝗弄了出来,伤口处开始流血。尽管疼痛难忍,陈根旺安慰她:“不要怕,很快就好了。”这份关怀让吴小萍心头一暖。

这些日子,陈根旺的无私帮助和关怀让吴小萍渐渐产生了对他的深厚感情。几个月后,春耕结束,知青们在队里修建了新的住所,而陈根旺依旧会在空闲时帮他们挑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都习惯了陈根旺的无微不至,他成了知青们心中无可替代的好大哥。

在日常生活中,吴小萍与陈根旺的关系逐渐深化,两人互相支持,陈大婶也像母亲一样照顾着吴小萍,教她做一些生活琐事,给她的衣物修补。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深深烙印在吴小萍的心中。
1974年秋天,吴小萍突然听到陈大婶的一番话:“根旺,你都二十六岁了,再不找个老婆就打光棍了,不如让我问问吴小萍,看看她是不是愿意嫁给你。”陈根旺低声答道:“我配不上她,她是上海来的知青,身份和我差太多了。”听到这话,吴小萍内心百感交集,暗暗下定决心,要一生只嫁给陈根旺。
然而,当吴小萍回到上海,告诉父母自己想与陈根旺结婚时,父母的强烈反应让她几乎动摇。母亲的斥责和父亲的反对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最终,她决定放弃与陈根旺结婚的想法,回到城里继续生活。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无奈。1976年,吴小萍被公社聘用,告别了田间劳作。尽管有了更好的工作,吴小萍心中依旧无法忘怀那个曾在田野上为她披衣、为她疗伤的陈根旺。在公社工作的日子里,吴小萍无意中听到了廖队长与陈根旺的对话,得知陈根旺依然放不下她,心里愧疚的同时,吴小萍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陈根旺的感情并未消失。

1978年,吴小萍最终回到了上海,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彻底告别了那个贫困的农村生活。她和陈根旺的联系逐渐减少,直到1999年,吴小萍下岗后,她再次向陈根旺寄送钱款,时常挂念他和他的母亲陈大婶。此后,她又去江西看望过他,发现陈根旺和继子生活艰辛,心中不禁生出了更多的关切。
这些往事一直牵动着吴小萍的心,她感到自己的生活与根旺的生活紧密相连,尽管相隔遥远,但那份情谊始终未曾改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6 天前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2:48 , Processed in 0.0081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