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秋望,山径寻村:两首古诗词里藏着的追慕与豁然 2025-09-02 18:03 发布于:广东省
今天的两首诗词,一首是李白站在谢朓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的秋日追思,藏着跨越百年的知音之叹;一首是陆游在山西村 “柳暗花明” 的山间顿悟,装着困境中的豁然开朗。 人生就像登山望水,有时需要回望先贤的足迹汲取力量,有时需要在转角处相信希望。 这些藏在山水里的智慧,古人早就写进诗里啦~ ![]()
一、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李白,最早收录在宋代宋敏求编的《李太白文集》中,后来清代《全唐诗》将其归为李白山水诗的代表作。 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 年)或十三载的秋天,当时李白因政治失意离开长安,漂泊至宣城。 诗中的 “谢脁北楼” 是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著名的登览胜地。 李白一生七游宣城,对谢朓的诗歌推崇备至,曾自称 “一生低首谢宣城”,这首诗正是他追寻先贤足迹时的真情流露。 白话翻译 江边的城池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傍晚时分我登上高楼眺望晴朗的天空。 宛溪与句溪像两面明镜环绕着宣城,凤凰与济川两座桥的倒影如同彩虹落入水中。 村落间的炊烟缭绕在橘柚林间,带着丝丝寒意;深秋的梧桐树叶已染上苍老的黄色。 此刻在北楼上临风眺望的我,满心怀念着谢朓,可又有谁能理解这份心情呢? 这首诗像一幅 “秋日登高油画”,每一笔都藏着层次感。 开篇 “江城如画里” 六个字定下全景视角,把宣城比作画卷,却不说 “画如画”,偏说 “城如画”,让眼前景立刻有了艺术感;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是千古名句,用 “明镜” 喻溪水的清澈,用 “彩虹” 写桥影的绚丽,连宋代王安石都模仿这个句式写出 “目光夹镜坐当隅”,可见其影响力。 最妙的是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中的炼字。 “寒” 字不仅写橘柚林的清冷,更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老” 字把秋色拟人化,仿佛梧桐树也随岁月老去,这正是李白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的写诗秘诀。 清代评论家说这两句 “写出秋意,郁然苍秀”,确实一点不假。 李白的 “跨时空知音” 写这首诗时,李白已年近五十,经历了长安仕途的失败,正处于人生的漂泊期。 他对南齐诗人谢朓的仰慕近乎痴迷 —— 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写下的清丽山水诗,让同样热爱自然的李白产生了强烈共鸣。 据说李白每次登上谢朓北楼,都会带着谢朓的诗集,边读边对照眼前景色。 那天傍晚,秋高气爽,李白独自登楼,看到谢朓曾描写过的宛溪、双桥依旧,可先贤早已逝去。 他对着秋风喃喃自语:“谢朓已没青山空,谁还会记得这座楼上的凭栏人呢?” 这种孤独感,一半是怀才不遇的苦闷,一半是知音难觅的怅惘。 后来李白甚至留下遗愿,要葬在谢朓曾隐居的当涂青山,实现 “生不能同游,死当同眠” 的追慕。 ![]()
二、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陆游,最早收录在《剑南诗稿》中,创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 年)初春。 当时陆游因支持北伐被投降派弹劾罢官,回到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闲居,这首诗就是他游览当地山西村时所作。 据陆游自己在《幽栖》诗注中说,他于乾道二年 “始卜居镜湖之三山”,山西村就在这一带。 这首诗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哲理意蕴而广为人知,清代《唐诗宋词选》将其列为陆游田园诗的代表作,评价它 “于寻常景物中见人生至理”。 白话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待客的鸡肉猪肉可真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光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节日临近,箫鼓声一路追随,村民们穿戴简朴,还保存着古老的风俗。 从今以后如果允许我趁着月光闲游,我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你的家门。 这首诗像一场 “田园探险 Vlog”,全程充满惊喜。 开头 “莫笑农家腊酒浑” 带着满满亲切感,“足鸡豚” 的 “足” 字写出农家待客的实在,就像外婆总说 “家常饭别嫌弃,管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是实景描写,更成了人生格言 —— 陆游在迂回的山路中突然见到村庄的狂喜,恰似我们遇到困境时的绝处逢生。 “箫鼓追随春社近” 悄悄埋下时间线索:春社是古人祭土地神的日子,相当于乡村版 “丰收节”,这热闹场景反衬出诗人之前的政治失意,让 “古风存” 的赞美里多了层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 “拄杖无时夜叩门” 的约定,把一次偶然游历变成了长久牵挂,就像我们离开乡下时和老农说 “明年还来摘你家杨梅”,全是真心实意。 陆游的 “转角惊喜” 写这首诗时,陆游才 32 岁,却已遭遇人生重大挫折。 他因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罢官,回到家乡后心情郁闷,便常常拄着拐杖在附近山村闲逛解闷。 那天他本想随便走走,没想到越走越远,山路也越来越曲折。 正当他怀疑 “是不是迷路了”,拐过一道山弯,突然看到一片盛开的桃花柳树,掩映着炊烟袅袅的村庄,村民们还在排练春社的箫鼓表演。 这突如其来的美景让他豁然开朗:人生不就像这山路吗?看似无路可走,其实转个弯就有新风景。 后来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偶得此句,觉胸中块垒消去大半。” 这句 “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是写山村景色,更是写他走出低谷的心境转变。 三 今天的两首诗词,一首是李白 “临风怀谢公” 的秋日追慕,教会我们在孤独中寻找精神共鸣;一首是陆游 “山重水复” 后的豁然开朗,告诉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希望。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需要回望先贤汲取力量,有时需要相信转角有惊喜。 你有没有过 “柳暗花明” 的经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