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藏水入疆”再造两亿亩良田!斥资万亿的红旗河工程,还要等多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藏水入疆”再造两亿亩良田!斥资万亿的红旗河工程,还要等多久                                                                  2025-08-28 13:56                                        

发布于:重庆市
   
         想象一下,在广袤无垠的大西北,那片被干旱和沙漠长期笼罩的土地上,有朝一日能冒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翠绿良田,曾经荒芜的沙漠化作丰饶的“塞上江南”。
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试图实现的宏伟愿景。
这个设想一旦成为现实,新疆、陕西、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数亿亩沙漠有望摇身一变成为耕地,数亿人民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写。
但这一雄心勃勃的工程,真的能顺利推进吗?

说起红旗河工程,还得从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现状讲起。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少,可分布那叫一个“任性”,南方水源丰富得很,雨水充足,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反观北方,尤其是大西北,那真的是干旱缺水得厉害。
大部分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这样的水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就像被捆住了手脚,发展不起来,工业化进程也因为缺水,困难重重。

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农田不再肥沃,老百姓生活条件艰苦,这“水荒”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西北发展的道路上。
为了改变这一困境,国家也是绞尽脑汁,实施了不少工程,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南水北调工程,就为北方地区送去了部分水源。
但西北实在是太缺水了,这点水对于解决根本问题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构想应运而生,这一工程是由6位院士、12位教授和几十位博士组成的S4679课题组在2017年提出来的。
基本思路就是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引水,去解决西北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终极目标是实现“绿化西北、富民强国”,这目标听起来就相当振奋人心。
具体来说,红旗河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墨脱)取水,这取水点水位在2558米左右,水量充足。

取水后,沿着精心规划的路线,一路穿越复杂的地形,经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多条大江大河。线路全程长达6188公里,几乎和长江差不多长了。
为了让更多地区能受益,还设计了三条主要支线,分别指向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和新疆吐哈盆地。
而且整个工程设计得相当巧妙,全程保持高水位运行,这样就能自流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最大程度节省能源消耗。

要是红旗河工程真能顺利建成通水,那带来的影响可太大了,在生态方面,有望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还会形成一条约1万公里长、20公里宽的绿洲带。
大量的水源输入,能改善土地的水文条件,让那些因为缺水而退化的植被重新焕发生机,减少风沙侵袭,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原本漫天黄沙的沙漠,可能会渐渐被绿树青草覆盖,野生动物也会有更多的栖息地,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和丰富。
从农业角度看,数亿亩沙漠有望变成肥沃的耕地,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我国本就人多地少,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西北土地面积广阔,可一直因为缺水,农业生产潜力被死死限制住。
有了红旗河引来的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农民们可以在这些新的耕地上种植各种农作物,不仅能满足当地的粮食需求,还能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而且,水源充足后,还可以发展现代化的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在经济层面,工程的建设和后续发展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工程施工、原材料生产运输等工作,这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工程建成后,随着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兴起,又会创造更多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
农业发展起来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行业也会跟着繁荣;有了美丽的绿洲和独特的景观,旅游业也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预计红旗河工程能为我国创造出巨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不过,咱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红旗河工程要想落地实施,面临的挑战可不少。
工程线路太长了,要横跨整个中国西部,所经区域地形复杂得超乎想象,高山、雪山、荒漠、断裂带一个接一个,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得修建大量的隧道、桥梁、坝体等。
就拿隧道来说,有些地方岩石坚硬,施工难度极大,而且还要考虑隧道的密封性、耐久性等问题;桥梁建设也不容易,要保证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稳固性。

更麻烦的是,这些地区很多都处于地震带,一旦发生强震,很可能对工程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水流输送,甚至威胁整个水源调配系统的安全。
还有水源供给和损耗问题。
西藏地区冬季有近半年的枯水期,而且高原气候特殊,很多河流冬季会冰冻,这就需要提前规划好水源储备,保证调水的持续性。
在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蒸发也不容忽视。这么长的输水线路,只要有一点渗漏,时间一长,流失的水量就相当可观,可能导致最终送到西北的水量无法满足需求。

所以,如何提高管道、隧道以及水库的密封性,减少水分蒸发,是工程必须重点攻克的难题。
这么大规模的工程,投资肯定是个天文数字, 有专家推测,工程可能要花费1万亿元左右,甚至有说法称至少10倍于三峡工程。
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如何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而且,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维护也需要大量资金,如何平衡工程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收益,也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挑战,就是国际方面的因素。
雅鲁藏布江流经西藏后进入印度,是中印两国共同的水资源。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实施调水工程,印度肯定会关注,甚至可能反对。

他们担心调水会影响到下游印度的用水,比如影响他们的电力生产(印度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建了多座水电站)、防洪抗旱等关键问题。
这就需要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签订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协议,找到既能满足我国自身发展需求,又能兼顾国际影响的解决方案。
说了这么多,红旗河工程到底可行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并非完全不可行。
但不管最终红旗河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我们的初衷始终应该是为了人民。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解决好西北的缺水问题,无论是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改善,还是对国家的整体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工程可行,并且能够顺利推进,那将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即便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无法实施,我们也应该继续探索其他解决西北缺水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毕竟,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国家的发展更加均衡、可持续,才是我们一切努力的方向。
不管如何,希望一切的探索与尝试,最终都能有利于民,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带来更多的福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6:28 , Processed in 0.0080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