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米芾才是宋书之冠,他这幅“临终狂笔”,弥补王羲之600年的不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25-9-3 08:51 编辑

米芾才是宋书之冠,他这幅“临终狂笔”,弥补王羲之600年的不足                                                                                2025-09-02 17:55                                        发布于:广东省
   

      此作传为米芾晚年的绝笔之作,也就是说是他晚年最后的一幅作品,传为是他晚年受宋徽宗之命而写就的,创作此作之时他已是56岁,据资料记载米芾共享年57岁,因此而被称之为是晚年绝笔之作。很多人认为其是伪作,但据史料记载,此作传递有序,原先是收藏于宋室皇宫之内,宋亡之后流存于元宫室。


因此元文宗任命柯九思来鉴定此作,而他鉴定的结果是为真迹,他更是将其评为“空前绝后”。柯九思是元文宗任命的“奎章阁鉴书学博士,做为皇宫内臣,对于皇帝喜爱之物将其以假乱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此作在后世的许多书家都将其评为“人书俱老”的巅峰之作,此后数百年,作品历经鲜于枢、项元汴等名家递藏,虽原稿失传,但 “初拓本” 因刻印早、字迹完整,成为后人研习米芾书法的珍贵范本。近代专家见之,甚至称 “这一发现不亚于考古找到古墓”,其文化价值可见一斑。

但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此作无论真假都是出自于高手之手,如若此作技法上不过关的话,相信也不会有人去捧它的臭脚,那么多年那么多书法名家在其后题跋,难道它的价值会比现在某某书家低吗?
米芾的《舞鹤赋》,把他最标志性的 “刷字” 写法发挥到了顶。整幅长卷有 447 个字,每个字大概 6 厘米大,竖着 35.5 厘米、横着 796 厘米的篇幅里,写字的笔锋能往八个方向走,就像武林高手出招一样,又爽利又稳当。

看它的笔法:起笔的时候,有的藏着笔锋,有的露着笔锋,一点儿不刻意,特自然;写笔画的过程中,一会儿用中锋、一会儿用侧锋,笔画看着放得开、很张扬,但又不飘,既有骨架又有肉感;墨色也很有变化,有时候干干的、透着一股子飘逸劲儿,有时候又浓得沉下来,特别扎实;遇到转弯的地方,方笔和圆笔换着用,停顿转折清清楚楚,最后笔锋收得又尖又利落,完全写出了米芾 “写得又稳又爽” 的书法风格。



我的观点呢,就还是不管这卷《舞鹤赋》是真的米芾原作,还是后人仿的,它都是学书法、赏艺术的好东西。那如果真是米芾真迹,那就实实在在的证明了米芾没白学晋唐时期的书法技巧,还自己闯出了宋代 “重意境” 的书法风格;而且之前王羲之之后,写大字的书法没那么兴盛了,这卷真迹刚好补上了这个空缺,给后来写大字行书的人立了个榜样。












































以下是一些名家在其后的题跋:

柯九思审定题首



樊绍闵书法题识

王以晋书法题跋
如若是仿的,那也是 “学米芾学得特别好的人” 用心写的,把米芾书法的精髓抓得特别准,想了解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艺术特点的人,看它也能搞明白不少。
再说了,米芾这辈子本来就是 “先学古人,再自己创新”—— 他把颜真卿书法的浑厚、欧阳询的工整、褚遂良的清秀都学了个遍,最后在《舞鹤赋》里写出了自己的风格。所以不管这卷字是真是仿,它的价值早就超过 “是不是真迹” 这件事本身了,您认为呢?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12:00 , Processed in 0.00854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