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幅早年行楷书,可能是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幅早年行楷书,可能是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2025-09-02 22:00                                        

发布于:山东省
   

           今天,小编来分享一幅赵孟頫早年的行楷书墨迹《杜甫诗秋兴八首》,就这幅作品的水平来说,是小编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不过文末有四十年后赵孟頫的再次题跋,可以明显的看出赵孟頫的晚年水平确实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说,赵孟頫是书法界最顶尖那几个,而小编只是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来看这幅漂亮的行楷书作品。

关于书法作品,小编想说,看书法作品就像相亲一样,有些作品一见钟情,有些作品细细品味,日久生情,但是不管怎样的作品,它一定是好看的,一定不会是丑的。而且一副好的作品创作出来,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想韭花帖,杨凝式在午睡后尝到一口心仪的韭花,兴致一下就上来了,就想厚积薄发,不吐不快,一定要写一幅字,于是一幅千古名帖就出来了,平常么得感情,么得兴致,写出来肯定不会有这种效果,所以,一个人的作品,一定会随着心境、经验、功力、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或细微的,或巨大的风格差异,所以我们欣赏书法,还是莫要过多的纠结是否真迹,只要是自己喜欢看的作品,尽情欣赏就是,喜欢,就去模仿学习就是,还是不要有过多的顾忌吧。
以上,小编一点小小的看法,赞同的点个赞,不赞同的也请留言您的高见,小编会借鉴学习的。

好了,先说一下文章内容,《秋兴八首》为杜甫所作,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五十五岁,正寓居在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安史之乱虽已基本结束,但国家依旧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藩镇割据、边疆不稳,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杜甫一生心怀壮志,渴望能为国家效力,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却始终仕途坎坷,漂泊流离。在夔州的秋日里,萧瑟的秋风、凋零的草木,触发了他内心深处无尽的感慨与忧思,于是,这组千古传颂的《秋兴八首》应运而生。

这组诗以夔州的秋景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回忆、个人身世的交织描写,抒发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故园长安的眷恋思念以及对自身漂泊无依的哀伤。诗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描绘出一幅阴沉肃杀、动荡不安的秋景图,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风雨飘摇的岁月;“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则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身世之悲表达得淋漓尽致。《秋兴八首》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28岁抄诗,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属实难得,单从这幅作品的功力来看,此时的赵孟頫虽年轻,但书法功底已极深,笔沉墨实,线条较粗却顺滑流畅,行笔间提按分明,转折处圆转丝滑,行云流水。
结构上,中宫收紧,重心平稳,和谐稳定。中宫收紧,使核心部分紧凑有力;四周的笔画则适当舒展,形成一种向外的张力,收放自如,既具有内敛的气质,又不失开阔大气。











最后是四十年后的题跋,书风更加老气、成熟,也更加迷人,仔细对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小编很努力,只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也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23:49 , Processed in 0.0078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