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松嵒:青绿山水中石青、石绿这样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11:03: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5-7-31 11:04 编辑

钱松嵒:青绿山水中石青、石绿这样用!                                                                               2025-07-29 06:15                                        

发布于:山西省
   


石青、石绿,为重彩画的主要颜料之一,重彩画有富丽堂皇的美感,歌颂祖国,歌颂今天的新社会,应该多画重彩画。而且,优秀的青绿山水画,单从青绿本身色泽方面来看,鲜艳明净,珠圆玉润,令人望而生爱。使用重彩颜料,技术较烦,效果上要达到明净而不薄,润厚而不脏。只着一层,即有薄的感觉,要逐层渐加,加一次,厚一层,一次两次加到满意,但多加要防脏腻。

初学着石青、石绿不易匀和,遇上生纸尤觉困难,可行把纸拖潮(或用喷雾器喷,或用排笔平涂,或用湿毛巾一盖,但不能太潮,当心纸破),趁湿设色,即可匀和。

着石青最好先打一层花青底子,着石绿最好先打一层汁绿底子,亦可根据画面需要,打赭色底子。

青绿山水,墨稿皴擦不宜多,或干脆勾一个轮廓就行。着好青绿后,石青底上用花青加点加皴;石绿底上用汁绿加点加皴。轮廓上有时可勾以赭色、花青、汁绿等线条增加厚重感觉,勾金粉更有辉煌的感觉。

青绿山水,分大青绿、小青绿。大青绿全部着青绿,气派大方;小青绿,青绿山石配上墨色、赭色山石,色彩丰富有变化,但不要琐碎庸俗。

又有一种小青绿画法,是在水墨画基础上进行加工的,但仍以墨色为主,着赭石、汁绿、花青外加添着一部分石青、石绿,例如山头,染一些石绿,石根安一两块石青的碎石。要一次涂好,不必多加,致妨碍墨色,要保持轻松秀丽的特点,这属于淡设色,与工笔重彩的青绿山水画画法不同,趣味不同。

青绿点苔,用较浓的花青或汁绿。还有一种先以浓墨点,再就墨点上用石青或石绿一罩,俗名“嵌宝点”,用于树石或山头,有晶莹感觉,最为醒目。花卉画中树石亦可用此法,如果画得沉闷,可用此法补救。

重彩没骨法,山石先涂石青、石绿,后于石青上用花青来勾皴点苔,于石绿上用汁绿勾皴点苔,轮廓上有时也可勾以赭色。

用色着在纸的反面,这是反衬法。青绿山水中常常用到此法,例如铺草地,在石绿嫌太重、汁绿嫌太轻时,就要用反托法,以石绿涂草地的反面,正面再用汁绿勾点苔草。石青、石绿、朱砂、铅粉等均为不透明色,如果反托,就不会掩盖原有笔画。

本文摘录自钱松嵒著《砚边点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5-9-4 15:37 编辑

颤笔:钱松喦先生的独门绝技!                  

2025-09-03 05:44                                        

发布于:山西省
   


聊新金陵画派,钱松喦先生绝对是绕不开的大师,尤其是他画松树的本事,真能算“一绝”。咱们看有些人画松,可能就追求个树形好看,可钱先生不一样,他特别在“笔法”上较真,还尤其偏爱用“颤笔”,就这么个笔法,让他的画透着股古朴稳重的劲儿,看着厚重却不发闷,反倒越品越沉着,看过一次就很难忘。





先说说这“颤笔”到底是咋回事。不是说手抖着画,而是下笔的时候,手腕带着点细微的颤动,让线条不是一条光溜溜的直线。比如他画松树干,用颤笔一笔笔勾过去,线条不会像尺子画的那样硬邦邦,反倒像老松树身上的纹路,带着岁月磨出来的粗糙感,看着就特别扎实。就跟咱们摸真松树的皮似的,不是光滑的,是带着凹凸的质感,钱先生的颤笔,就把这份“实在劲儿”画出来了,所以他的松树看着就像在土里扎了几十年的老松,稳稳当当的,不会飘。





而且他画画还特讲究“中锋”,这和颤笔配在一起,效果更绝。中锋就是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走,墨能顺着笔锋均匀渗进纸里,所以他每一笔都透着“饱”——墨色不淡不薄,看着就有分量。比如画松枝,中锋加颤笔,枝不是软趴趴的,是带着劲儿的,哪怕画细枝,也能看出苍劲的感觉,不像有些画里的枝,看着一折就断。





更厉害的是,他还能把笔法里的提、顿、轻、重、疾、徐,都揉进颤笔里。该提的时候,笔轻轻往上抬一点,线条就细些,像松枝末梢的小分叉;该顿的时候,稍微按重一点,线条就粗些,像枝分叉的地方;有时候走笔快一点,颤得轻,线条就显得灵动;慢一点,颤得细,线条就更沉稳。就跟咱们说话似的,该轻的时候轻,该重的时候重,听着才舒服,钱先生的笔就跟“会说话”似的,把松树的劲儿、松树的神态,都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画出来了。





所以看他的松树,不只是看一棵植物,更像看一个有脾气、有风骨的老伙计——古朴、稳重,还透着股不服老的劲儿。也难怪大家都说他画松是一绝,这可不是光靠技巧,是把对松树的理解、对笔墨的琢磨,都揉进每一笔颤、每一次提顿里了,看着震撼,记着也深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05:31 , Processed in 0.0095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