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中常被叫错的6个名字,不小心就闹笑话了,你读对了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国中常被叫错的6个名字,不小心就闹笑话了,你读对了吗?                                                                         2025-09-09 14:48                                        

发布于:天津市
   
          记得年少时第一次翻开《三国演义》的泛黄书页,那些密密麻麻的生僻字就像拦路虎般横亘在眼前,让人望而生畏。特别是那些复杂的人名,若隐现在上下文里尚能连蒙带猜,可一旦单独出现,便成了令人抓耳挠腮的难题。每当这时,总要懊恼地翻查字典,生怕读错了贻笑大方。

想必你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扰吧?那些被误读的三国人名,就像一个个隐秘的陷阱,让多少读者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重新审视这些常被念错的名字,看看你是否真的读对了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名字。

说到容易读错的名字,首当其冲的便是彧字。这个看似简单的字,常被想当然地读作或。殊不知,彧(yù)字本意是指文采斐然、气度不凡,常被用来寄托对才德兼备之人的期许。翻开史册,以彧为名的名人比比皆是:三国东吴的丞相万彧,南朝宋的明帝刘彧,而最负盛名的,当属东汉末年那位运筹帷幄的智者——荀彧。

荀彧,字文若,这位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堪称曹操帐下最强大脑。他的谋略之深远、品格之高洁,连后来的司马懿都不得不叹服。史载其清秀通雅,有王佐之才,每每献策,总能切中要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却落得个令人扼腕的结局。建安十七年,面对曹操的暗示,荀彧心知大势已去,含恨饮下毒酒。直到四十三年后,曹魏才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敬侯,让这位功臣得以配享太庙。

另一个常被误读的是儁字,不少人会脱口念成焦。其实这个字是俊的繁体,寓意才智超群。朱儁,字公伟,这位来自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的东汉名将,曾率军平定交趾叛乱,又剿灭黄巾余党,其军事才能令世人称道。在董卓乱政时,他虽讨伐未果,却在董卓死后奉诏入京。可惜在调解李傕、郭汜内斗时,反被扣为人质,最终忧愤而终。

蒯这个姓氏也常被误读为荆。蒯越,这位西汉名臣蒯通的后裔,辅佐刘表治理荆州功不可没。刘表去世后,他审时度势,劝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对其青眼有加,听闻其死讯时扼腕叹息。

逄字常被误认为逢,实则作为姓氏读作páng。逄纪,这位袁绍帐下的智囊,与荀攸、何颙并称当世奇才。他为袁绍经略冀州立下汗马功劳,却因擅改袁绍遗命而招致杀身之祸。

李傕的傕字更是一字双音:姓氏读què,人名读jué。这位董卓旧部在主子死后自立为大司马,与郭汜把持朝政。可惜因妇人挑拨,二人反目成仇,最终同归于尽。

甄宓的宓常被误读为密。这位绝代佳人原是袁熙之妻,邺城破后被曹丕纳为侧室。虽一度宠冠后宫,却因失宠怨怼而遭赐死。其子曹叡即位后,追尊她为文昭皇后,并迁葬朝阳陵。

《三国演义》中这些易读错的名字,就像一把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每个生僻字背后,都藏着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当我们正确读出这些名字时,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促膝长谈。下次再读三国,不妨细细品味这些名字的韵味,或许你会发现,历史就在这些字里行间悄然复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1 20:33 , Processed in 0.0088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