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适:毛主席当时的水平考不上北大,毛主席挚友出面说出真实原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胡适:毛主席当时的水平考不上北大,毛主席挚友出面说出真实原因                                                                    2025-10-15 15:38                                        

发布于:天津市
   
         胡适,长期定居美国的学者,在一次学术研讨会后,面对记者提问时,显得异常激动。尤其是当记者询问他对新中国和毛主席的看法时,胡适不禁冷笑一声,并侃侃而谈道:“毛主席和我曾有过交情,我了解他,但当时的他,根本考不上北大!”这番话立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毕竟毛主席是世界著名的革命导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中国的胜利,而胡适却说他连大学都考不上,这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这篇报道传到国内时,毛主席听闻后只是淡然一笑,表示并不在意。但毛主席的朋友们听到此事后却都感到愤怒。但毛主席却笑着摇摇头说:“我和他的渊源很深。”

那胡适为何要如此评价毛主席呢?毛主席与胡适又有何渊源?这段故事是如何展开的呢?

年轻时,毛主席满怀报国之志,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在湖南成立了“新民学会”,寻找救国的道路。而胡适在“五四”运动前后与陈独秀一起创办了《新青年》,传播科学与新思想。毛主席等人远在湖南,却通过《新青年》的影响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认为这是引领他们走向光明的指引。于是,毛主席和他的同伴们决定出国学习,向外国学习革命和变革的经验。

他们联系了北大教授杨昌济,询问出国的途径。杨昌济为他们提供了机会,建议他们去法国,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留学。这一消息让毛主席激动不已,他视法国为大革命的发源地,认为这是了解革命经验的好机会。因此,毛主席在老师的安排下,成为了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在北大的日子里,毛主席常常偷偷去旁听胡适的课程。最初,胡适注意到毛主席总是在课堂上提出各种问题,觉得他不太礼貌,还曾挖苦他:“你知道了答案又有什么用呢?”然而,毛主席回答道:“知道答案,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中国的问题不能一日形成,想要改变,就得彻底打破。”这番话让全班哄堂大笑,但胡适却感受到了毛主席不同寻常的气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和胡适私下里逐渐交流,毛主席表达了自己希望通过留学改变中国的愿望。胡适则建议他:“想要救中国,不一定非得去留学。”他告诉毛主席:“你了解中国有多少?留学带回来的是别国的经验,又怎么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呢?”毛主席深受触动,这句话在他心中深深扎根。

尽管当时毛主席与胡适年龄相仿,但胡适的话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毛主席受到了李大钊的影响,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决心留在中国,而不是去留学。在同学们准备前往法国留学时,毛主席做出了决定,他选择留在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工人和农民。他说:“如果只读书,就是居庙堂之高,而不知民间疾苦。”于是,他放弃了留学的机会,选择回到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亲自走访农田、工厂,收集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北大的新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胡适得知毛主席的决定后,非常支持,并鼓励毛主席继续前行。二人的师生情谊一直持续到1920年,毛主席成功领导了“驱张运动”。胡适为此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加欣赏毛主席。

然而,随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胡适的立场开始发生转变。当时胡适在美国留学,极力推崇美国的“三权分立”,并对中国的工人和农民结合的想法表示反对。胡适认为共产党过于激进,毛主席的做法过于暴力,这让毛主席感到震惊,并决定与胡适断绝联系,坚定走自己的共产主义道路。

此后,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迫害共产党。胡适看到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被杀害后,依然选择了支持国民党,他甚至劝毛主席让共产党放下武器,参与国民党的政治活动。这种立场让毛主席愤怒,认为胡适的做法只会让中国沦为殖民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和胡适的思想愈发对立,毛主席逐渐成为共产党坚定的支持者,而胡适则倾向于改良主义,认为通过外交和谈判能够解决中国的困境。在抗日战争期间,胡适仍然主张不抵抗政策,而毛主席坚持要通过人民战争争取胜利。

直到1945年,毛主席在了解胡适的近况后,曾多次邀请胡适回国,但胡适依然拒绝了毛主席的邀请,选择留在美国。直到中国人民的选择最终促使毛主席领导中国建立了新中国,胡适虽然身在美国,但对中国的变革并未产生过多怨言。

几年后,毛主席依旧关心胡适的动向,并为他发出回国的邀请,但胡适的固执让他最终选择留在美国,过着孤独的生活。胡适的思想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但他对中国人民的力量却产生了疑问。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不同的思想和道路会造就不同的结果,毛主席坚定自己的理想,走向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胡适则在自己坚持的改良主义道路上迷失,最终选择了离开。而毛主席对胡适的评价也从未改变,他理解胡适的立场和选择,但始终坚持自己的道路。这些历史纷争,至今仍在反思与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23 19:14 , Processed in 0.00779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