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母日夜缝补替儿还债感动中国
在辽阳太阳河区徐往子旧物市场,有一位名叫刘素梅的83岁老人,在售卖自己日夜缝制的小垫和棉被。所谓小垫,就是生产车间用来擦拭机床油渍的抹布,一个能卖一角钱,而缝制10个才能卖1元钱;棉被是用来卖售给水果商贩蒙水果的。 老人如此含辛茹苦,是为了替病逝的儿子还债。5年前,不到50岁的儿子日见消瘦,体乏无力,到辽阳市中心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很严重的肝病。从此,刘素梅承担起了护理儿子的重任。坚持了3年,去年11月儿子还是走了。由于儿子没有医保,医疗费得全部自理,这不仅花光了母子俩的积蓄,还欠下了十余万元的外债。为了还掉这些债务,老母亲从此起早贪黑,日夜缝补,辛勤操劳。刘素梅老人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以平凡人生、老弱之躯,谱写出一曲感动中国的歌谣! ——诚信。刘素梅老人说:“一年来,还了1万元债。还欠我妹妹6万,欠外甥女5万,欠侄女2万,都是实在亲戚,我儿有病时大家伸手救命,谁承想他还死了。”人死了,欠下的债却不能了。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把债务全还上。“我也没别的能耐,慢慢还呗,要是我没了,那把我亲戚都坑了,最好全都还上我再死。” ——感恩。老人最担心的,不是生活的压力,而是债务。“担心自到己离去的那一天因还不上欠债,会遭到亲属记恨。”自己有难,亲朋支援,但无论如何,老人都要还上这些债务,不能让帮助自己的亲戚们吃亏。老人收入十分可怜,指望着“家里小平房动迁不知道够不够顶债啊”。 ——勤劳。刘素梅老人从自己家到市场,有十来公里远,骑三轮要2个多小时。为了赶到旧物市场,凌晨3时刘素梅就起床,洗漱后草草地对付一口饭,然后将剩下的饭和咸菜盛进保温桶,“现在天气冷了,到了中午勉强能吃”。小垫装好车,顶着寒风大雪从家里出发,这时刚好4点,很多人还沉浸在梦乡。 ——吃苦。老人缝补的材料,大都是亲戚邻居们用过的旧床单、被罩,经她一双瘦弱的手缝制加工,还能卖点钱。为了攒钱还债,她“好几年没买过一两肉,没吃过一条鱼。”三轮车不好骑,只能推着走这十几公里,“我骑车也不比走快,走就走吧”。无奈之中,却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 乐于奉献的博爱固然值得称道,而像刘素梅老人这样,遵从良心,安守本分,做到诚信善良、勤劳坚韧,同样保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样能够感动中国。现在这个年代,也许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从不缺乏刘素梅老人这样的人性闪光点,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闪烁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