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倚泉 于 2012-4-2 16:45 编辑
五年前,我参加了辽宁省殡葬协会主办的第46次海葬活动.所见所闻,感触深刻,写下了这篇文章,在诸多报刊杂志发表.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为了让广大网友了解海葬,特将此文粘贴在服务网论坛上,供网友们闲暇时浏览品味.
《亲 历 海 葬》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规律。循照“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更多的家庭会为过世的亲人选择土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祭奠形式和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如树葬、海葬等更有纪念意义的新的殡葬形式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近日,笔者参加了辽宁省殡葬协会在大连市举办的海葬活动,所见所闻,感触至深。 4月15日上午7点,大连星海公园门前,两辆大巴车上陆续走下80多位表情严肃的人。他们手提白兰相衬的高档纸袋,兜面上写着"让生命在大海中永恒"字样(里面装的是他们亲人的骨灰)。在引导员的带领下,自发成队,默默地向停留在海边码头上的一艘游艇走去。海滨公园内晨练的人们,都用好奇地目光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 旻天低沉,海风掺杂着湿气吹在脸上,让人感觉有些清冷。走上游艇,两层甲板护栏上插满了鲜花。艇上的服务人员在登船口,热情地向每位登艇人员送上一支鲜花。在艇内坐舱正面幕墙上方,用蓝底白字横挂的《辽宁省第46次海葬活动》格外醒目,让人感到庄严肃穆,令参加海葬仪式的丧家感到惬意。 游艇鸣笛三声启航向深海驶去。辽宁省殡葬协会负责人简单介绍了这次海葬程序。随着悼念仪式的开始,参加海葬的人员在哀乐中向死者默哀。此时,一些丧家亲属按捺不住失去亲人的悲伤,不时发出阵阵哭涕声。这是静穆的时刻,神情凄然的人们似乎都陷入了缅怀与追忆,默默地寄托着无限的哀思。一位70多岁的老者含着热泪说,“我老伴生前非常喜欢大海,留下遗嘱,在他去世后,让她回归大自然,将骨灰撒到大海里去。今天,老伴这个愿望实现了,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老人声情并茂的一席话,不仅感动了参加海葬的人们,也感动了艇上的工作人员。 7时30分,游艇在距离海岸10公里处的海域慢慢停了下来。为了文明和便捷,举办单位准备了三种用于装骨灰的海葬盆。型同花盆的有两种,放进海里后会立即沉没。另一种是荷花盆,放归大海10小时后会自动沉没。这些用于海葬的骨灰盆盖上都可以插上鲜花,价格是50元、80元和120元不等,所用鲜花全部免费。 7时40分,海葬正式开始。伴随着徐徐海风,服务人员和丧家亲属共同用绳索将海葬盆慢慢放进大海。20多位海葬者骨灰,在不到半个小时全部沉放完毕。海葬后,其亲属纷纷登上甲板,将手中和护栏上的鲜花洒向大海,以此寄托哀思。游艇在骨灰沉放处转了三圈后,鸣笛三声缓缓离开。 简易、文明、庄重的海上葬礼正式结束了。参加海葬活动的李根友说,“我母亲生前提出海葬,我坚决不同意。母亲突然病故后,我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尊重了母亲的选择。现在看,海葬好处太多了。蓝天、大海,我母亲回归了大自然中,同大海共存,我的心十分欣慰。等我去世那天,也要选择海葬” 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海葬是一种代表进步、环保、文明、节俭的骨灰处理方式,又被称为“绿色殡葬、文明殡葬”。“海葬”在节约费用和用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等方面都有好处。另外,海葬不会破坏水域环境,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而且从火化角度来看,人体火化的温度是800—1200度,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包括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菌等。 海葬的历史十分久远,它最早起源于北欧,并成为海上最古老的丧葬仪式。后来为军队所用。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一般都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开辟我国海葬的先河。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对树葬、海葬实行政府买单,推进了骨灰处理方式的改革,受到了欢迎。
据辽宁省殡葬服务管理中心海葬活动组织者介绍说,“现在经常有丧家打来电话进行咨询,今年,我们已经组织了两期海葬活动。目前,我们辽宁多数城市还没有施行政府买单,但对目前海葬的费用大都可以接受。比如到大连海葬,参加者每人只需要交纳450元(含往返车费、宿费、餐费和旅游景点参观费用),对享受低保的家庭则全部免费”。 亲历了“海葬”,感受了“海葬”,感悟最深的是“海葬百利无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