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年俗有哪些? 欢天喜地过大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09:02: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6-2-24 09:04 编辑

                                                 传统年俗有哪些?        欢天喜地过大年   

     

导语: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进入腊月,大、中、小学陆续放假,忙碌的工作也进入尾声。在春运的大潮中,亿万人返乡的身影匆匆忙忙。回家过年,过个好年,是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没错儿,中国人的新年就在脚步匆匆中拉开了序幕。而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独特味道的年俗,让农历新年拥有了别样忙碌而且红火的独特记忆。

        

2016.01.18   第 39 期   


                                                                                                                                要点
                                                
  • 1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 2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农历新年的大幕就算是拉开了。
  • 3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保留着守岁的习俗,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每到除夕,便从海底爬上岸来伤害无辜百姓。为免遭“年”的伤害,每年到了除夕这天,人们就躲进深山。一年除夕,人们在准备避难时遇到一个乞讨的老人。老人衣着褴褛却气宇不凡。村里的一位老婆婆劝说老人一同上山躲避,但是老人却称自己能够把“年”撵走。是夜,“年”闯进村子,却发现村里与以往不同。村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嚎叫着扑将过去。接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大惊失色,再不敢向前,最后狼狈逃窜。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响声。正月初一,人们避难归来,发现村子没有遭到“年”的糟蹋,纷纷称奇。发现是老人赶走了“年”后,众人大喜,互相道贺吉祥。人们由此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再也不用担心受到“年”的侵扰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一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除夕的传说


以上是关于春节的一个传说。传说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传播开来,让春节有了更多神秘而有趣的意味。事实上,春节的传统由来已久。据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一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西周初年已有在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这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具体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天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并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的。在古代,春节被称为“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过年前都要做哪些准备?
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农历新年的大幕就算是拉开了。为了生计忙碌一年的人们开始马不停蹄地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新年的氛围从这天开始愈发浓郁。
二十三,糖瓜粘。是日,要举行年俗中的“祭灶”。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玉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报告惩恶扬善。所以,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在送灶时会供奉糖果等,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吃人家嘴软”的灶王爷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灶糖(又称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瓜”。圆圆的糖瓜是春节里的一股甜甜的记忆,粘住了灶王爷的嘴,也给孩子们带来过年独有的快乐。

糖瓜/关东糖


二十四,扫房子。祭灶后,年终大扫除就要开始了。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也有除陈、除旧之意,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把旧的一年的不如意统统除去。据典籍记载,上古尧舜时代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二十五,做豆腐。传说灶王爷上天汇报后,玉帝会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下界查访。百姓们在这一天吃豆腐渣以示清苦,以免于玉皇的惩罚。另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过去人们住的房子的窗户上糊的是窗户纸,经过一年风吹日晒难免破旧,所以在二十四把房子洒扫完毕后,换上新的窗户纸,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十六,去买肉。这一天要开始准备过年的肉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普通百姓家只有在过年时能够吃上肉。所以在这一天准备过年期间要吃的肉食显得格外隆重和重要。
二十七,宰公鸡,一说洗疚疾。把家中喂养了多日的鸡杀掉为过年做准备,或者集中在年前洗澡洗衣,以除掉一年的晦气,神清气爽地迎接新年。

贴春联


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二十八,把面发。到了年根儿底下,杀鸡宰羊准备好了肉食,过年吃的面食也要准备起来了,面要提前发好。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可以辟邪。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年画的题材丰富多彩,有《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等。这些色彩明丽的年画寄托了人们庆祝新年的美好愿望。
二十九,蒸馒头。提前发好的面在二十九这天要蒸起来了。在习俗中,这一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那就是“祭祖”。中国传统中对于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的影响下,春节前,家人还会举行祭祖活动。除夕前的这一天也叫“小除夕”。

新年到!


腊月的最后一天,终于迎来了除夕。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保留着守岁的习俗,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网络资源综合)
                                       
                                       
                                                                                        结语
                                                年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满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美好记忆。希望在年末忙碌的生活和工作接近尾声之时,我们的年俗和传统能够为合家欢乐的日子添上更多的年味儿,让美好记忆在人们的脑海里留存,让春节的传说更好地传递下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2-24 12:09:22 |只看该作者
赞!中国传统的年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7 02:17 , Processed in 0.00879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