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8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奇历史奇人---杨度的“强国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14:22: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刘一冰 于 2014-9-13 14:29 编辑

                                                                      传奇历史奇人---杨度的“强国梦”

                                                                                   -----访杨度的后人杨友龙先生

                                                                                                   

                                                                                          刘一冰


背景:杨度是近代中国极富传奇性的士人,是康梁维新变法的积极支持者,是王闿运帝王之学的得意传人,是晚清留日学生的公认领袖,是孙黄相识的最早引见者,是清末宪政蓝图的主要绘制者,是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议的背后牵线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头号谋士,是为孙中山排难解纷的特使,是杜月笙门下的清客,是周恩来介绍的秘密共产党员,也是佛学界无我宗的创始人著名的虎陀禅师。

而在杨度的后人眼里,杨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透过叙述里又将打捞出怎样的历史沉钩?带着疑问,我走访了杨度的后人,退休的清华教授杨友龙先生!

        辽南的秋天碧空如洗。营口的亲和源此时风轻云淡、清爽宜人。在一间别致的公寓房里,我和杨友龙先生面对面坐着。整洁的半袖,发白如雪,精神矍铄,非常平和。杨先生缓缓的述说着他的祖父杨度的一生。

        祖父才华横溢,一生留下的诗词歌赋、书法和佛学等方面的著述很多。具有据可查的东西都被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度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杨度日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杨度墨迹诗文选》收录,代表作品《君宪救国论》《湖南少年歌》等。杨度 《虎禅师论佛杂文》三集;

       杨友龙先生说起祖父杨度,洋溢不住激动的心情。作为他的后人,他对祖父的认识程度不仅仅来自父亲的叙述,更多的是他从社会大量的文献资料里更加全面的了解到杨度的一生。

杨度生于1875年,自幼聪颖过人,过目不忘,少小有大志,被人目为神童。杨度十三四岁时从学于湖南名儒王闿运。1902年,东渡日本入法政大学速成科,集中研究各国宪政。1903年,发表了激情四射、气势磅礴的《湖南少年歌》。19057月,杨度与孙中山相会于东京,1906年,杨度与梁启超代五大臣撰写考察各国宪政文,成为清廷的“宪政专家”。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东京创立《中国新报》月刊,任总编撰,并发表14万字的《金铁主义说》弘论。1908年,张之洞、袁世凯联名保奏杨度“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清廷遂授杨度“四品京堂候补”。被袁世凯誉为“旷代逸才”。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奇人,在追求着国富民强的道路上却备受争议。

          “恶名传天下,好事不出门。”他在清廷里以精通君主立宪著名,主张召开国会实现君主立宪以救国。在封建王朝退位后仍然坚持君主立宪,并组建“筹安会”任理事长,鼓吹拥护袁世凯做皇帝以求实现君主立宪,因此受到全国舆论的谴责,留下恶名。袁世凯死后,他被黎元洪政府通缉为帝制祸首,家属亦被视为帝制余孽。
          时局的动荡,使杨度在探索救国救民的思想发生着变化。营救爱国人士李大钊,成为上海青龙帮杜月笙的师爷,一度踲入空门,最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游在社会各界人士之间,让杨度的一路轨迹充满传奇色彩。

        可以肯定的是,祖父是个爱国者。杨友龙对这个深信不疑。在他所主编的《杨度墨迹诗文选》里,他这样描述他的祖父。

“先祖父杨度才华纵横,抱负远大。在清末明初内忧外患中寻求救国的道路,为追求实现宪政奋斗了一生。”在杨友龙先生的心里,他的祖父杨度,从始至终,都怀揣着强烈的爱国心和强国梦。
  “从青年时代写出《湖南少年歌》,放言‘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临终留下自挽联‘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直到人生最后一刻,他所想的仍是医民救国。”

喝了一口茶,杨先生接着讲述祖父杨度营救李大钊的鲜为人知的历史。

             192744日,正是孕育希望的春天前期。

          在北京太平湖饭店参加熊希龄女儿婚礼婚宴上,杨度在同前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汪大燮的交谈中,无意中得知张作霖已派人去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使团交涉,允许张作霖派兵到苏联使馆的兵营里搜捕中国共产党人,并请求外国使团不要干预阻挡的事。杨度当即坐不住了,推说有事中途退席,回到家中即指派杨公庶速去李大钊的密友章士钊的公馆,要章速转告李大钊离开苏联使馆,另找安全地方,但是李大钊得知此消息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李大钊等人被捕后,杨度两次派儿子杨公庶前去京师警察厅看守所探视李大钊,并卖掉自己在北京的住房“悦庐”公馆,换得4500大洋,全部用来营救李大钊出狱,

         遗憾的是没能营救成功。当年的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革命同志被张作霖施以绞刑杀害。

         提起这段伤心的往事,祖父就懊悔。一致于后来多次以各种方式周济烈属,宽慰自己滴血的心情。离开北京来到上海后,还以卖字和为人撰写碑文及墓志铭为生,多次向上海慈善机关捐款。

         祖父杨度,不管是求学、出国,寻求救国真理,创办《中国新报》,拥护袁世凯、计阻吴佩孚南下,还是营救革命党人、资助烈属、秘密加入共产党、以杜月笙师爷身份做掩护,收集地下情报并掩护地下革命者。他都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的心里燃烧着一种强烈的富国强兵的火苗。在“君宪救国”和“共产主义”之间,走过了一段曲折的救国之路,最后饮恨上海滩,强国之梦令人唏嘘!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这是杨度临终前自挽的对联。也是他对自己的救国之路无奈的感慨。其心可鉴,其情可叹。一百多年过去,当我们回过头来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惊奇的发现,杨度的闪光点,不在于他和时代的激烈冲撞,而在于他始终不一的爱国情怀!

      不管他曾经的多么招人嫉恨,他只属于那段特定的时段。杨友龙先生说。而留给后人则是彪炳千秋的强国情感,这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情感!
  从杨先生屋里出来,我的头脑里一直想着的一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手里杨先生亲笔签名的文集《杨度墨迹诗文选》此刻变得生动起来,看来,今天晚上,关于更多杨度的细枝末节就要折磨着我,我将要度过一个难眠的夜晚了。

      现在,我主要的任务是,让我的笔和杨友龙先生的叙述一起流淌在字里行间,给更多的读者讲讲,杨老先生和我无比激动的心情!


杨友龙:湖南湘潭人,1931年出生,杨度之长孙。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执教二十余年。1978-1981年,北京市第一机床厂和北京市机电研究院工程师。1982-1983年,美国塔夫茨大学访问学者。1983年-1991年,北京市经济委员会总工程师,兼清华大学教授,兼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副主席。1991年退休。爱好摄影,在美国和中国举办过摄影展。2010年,在湘潭捐建大型花岗石杨度雕像。赠送杨度遗物给湖南大学。鼓励并资助出版关于杨度的书籍。现任湖南大学杨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9-13 16:40:02 |只看该作者
赞!
h敬仰、学习、收藏。

才华纵横,抱负远大。
医民救国,富国强兵。
爱国情怀,始终如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9-13 20:05:44 |只看该作者
求索之心,可敬,可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9-14 08:01:00 |只看该作者
123 发表于 2014-9-13 16:40
赞!
h敬仰、学习、收藏。

他是我们养老产业园的客人,偶然的一次闲聊成就了这次采访,挺激动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4-9-14 08:01:38 |只看该作者
易经生 发表于 2014-9-13 20:05
求索之心,可敬,可汉!

问好易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5-4-7 14:36:34 |只看该作者
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15:31 , Processed in 0.0100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