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这个民间传统的节日。这是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传言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民间传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正如农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是一种神异的吉祥瑞兽,民间对龙的传说故事很多。 记得小时候,过了正月“十五”,就盼着“二月二”。每到了这一天,母亲早早就催我们起床,为我们“洗龙头”扎龙尾辫子。然后给我们佩戴上她赶制的“小龙尾”。这是母亲把平时积攒各式各样的花布头,剪成一片片小圆形,再把麦秆 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把剪完的一片片小圆形花布,用 一小段段的麦秆间隔穿在一起,象征着龙尾。大一些的挂在门上,小的佩戴在身上,十分好看。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爆米花,吃炒豆子,吃着说着笑着很开心。 而如今,这个民间习俗已经淡化了许多,虽说也记得“二月二”吃猪头肉,但是也不是那么太在意了。现在的年轻人 有谁还能说起“二月二”的由来,又有谁还能记起那个象征着 吉祥和幸运的五颜六色漂亮的“小龙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