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在消失的“坏蛋”演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04:48: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3-13 04:48 编辑

正在消失的“坏蛋”演员                                                               
(2016-03-12 08:31:28)


                         3月4日,著名表演艺术家,葛优父亲葛存壮,因脑梗引发心脏衰竭去逝,享年87岁。方化、陈强、葛存壮和刘江被称为“中国银幕四大反派”,随着葛存壮的去世,红色电影的四大反派尚能参演的恐怕只剩下刘江一人了。
这些老戏骨们的离世令人痛心,然而这也是谁也无法阻止的。也许更令人唏嘘的是,他们身上寄寓的美学样态和演艺精神很有可能随时间的流逝而就此消失。这几位老演员都为人们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为新中国的电影发展立下过大功。
这代老电影人与现在很多电影明星的处境和待遇有着很大区别,改革开放之前,工资才几十元。而50年后的今天,电影已经成了一个巨无霸式的产业,它与资本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和艺术的关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让位于“运作”,一字之差,霄壤之别。要角色、要片酬的事儿在50年前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却很难看到哪个演员敷衍怠工,相反,那些只拿那点工资的文艺工作者付出的努力恐非今天的大多数演员所能比。
方化人称“鬼子王”,在日本人控制的“满映”干过一段时间的录音助理。1947年上映的《松花江上》中,方化就开始扮演鬼子排长,后来,他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了松井一角,又扮演了《甲午风云》中的“吉野号”舰长伊东和《三进山城》中的小野。这些形象奠定了方化的地位,也给他带来了磨难。“反右”期间,方化被划为“右派分子”,证据竟然是他“演的松井比日本鬼子还像日本鬼子”。1994年,演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久,方化去世。
陈强也曾出现在姜文的电影中,《鬼子来了》里的一刀刘,边洗澡边高吟“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国人的自欺和麻木。老爷子还演了一批喜剧片,塑造的角色都很出彩,戏路之宽,演技之纯熟,令人惊叹。
有“反一号”之称的葛存壮,演活了《红旗谱》里的冯兰池、《小兵张嘎》里的龟田,2009年还在《建国大业》里跑过龙套。而当人问他自己的代表作是哪一部时,他的回答却是“葛优”。据说当年葛优考演员屡试不中,葛老看着可怜,才下功夫开始培养他,竟培养出当今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交接班工作做得很圆满。
在《飞越老人院》中,刘江伸着大拇指,再一次讲出了《地道战》中那句“高,实在是高”。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看做导演张扬对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致敬吧。刘江在电影中的另一句经典台词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两句对白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们引用。
“正派”和“反派”的判分现在已经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为了让影片显得更人性、更宽容,在塑造“反派”形象时,电影工作者们会努力让“坏人”的坏具有“合理性”,怕自己的人物显得单面。
而从艺人的角度讲,很少有人满足于主攻反派了,“派性”演员逐渐被类型演员所取代。这当然是一个进步,所有把人表现得非好即坏的影片在艺术上都难免有倒退之嫌。比如冯小宁的《举起手来》,似乎在试图捕捉红色电影中那种可爱的夸张和单纯,但却一败涂地。究其原因,不能全都归罪于大众审美风向的转变,导演本身所处的语境也是改变了的,这一点无可回避,创作者自己在情感上有没有美学认同和价值认同也是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该片才会给人一种做作、不真诚的感觉。
但另一方面,如今人们的趣味热情明显大于道德热情,而正邪对立也正在被价值的多元化所消解。“坏人”的智慧和魅力正在被逐渐放大,仿佛把坏人表现得越好就越先进,其中隐隐约约透露出的信息是:给我一个机会,我能把黑的变成白的。各种各样的“翻案风”成了时髦和先锋,让人价值感错乱,恐怕这当中也难免有不少“矫正过枉”。
这种趋向让“反派”演员获得了安全和荣誉,而那些红色电影中的前辈们在饰演反派角色的时候却危险得多。很多人都知道陈强演黄世仁的时候曾被枪击,其实刘江也演过黄世仁,而且遭受了不止一次的枪击,幸运的是都没打中。
因此,《白毛女》也就成了培养阶级感情的经典范例,代表了一种文艺路线的胜利。而尽管还有很多东西留待我们去“矫正”,但我们还必须对这些曾经的“反派”致以敬意。我们无权苛责上辈人,他们那种朴素的情感和简单的认知代表了很多观众的情况,更何况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呢。在当时,做一个反派演员,恐怕确实需要很大的献身精神。
陈强1938年进“鲁艺”学习,1939年参加晋察冀边区联大文工团,1945年在歌舞剧《白毛女》中扮演黄世仁。很大程度上讲,他们都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赵丹解放前就出演过著名的左翼电影《马路天使》,救亡与革命的愿望聚集了一大批出色的中国影人。
当然可以说红色电影高度模式化,主要任务是为宣传服务。当时的文化环境决定了演员们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者的身份,角色的意义远大于演员本身。可以说,那时候,演员的位置比现在要靠后得多,往往隐没在角色背后,因为只有角色才能表达阶级感情,而演员却不能。
也正因此,人们记住的是黄世仁,而不是陈强;想得起汤司令和胡汉三,却未必想得起刘江。进而,演员的尊严也寄托在自己演绎的角色中。现在的演艺生态则正好颠倒过来,人们可能会因为一部电影中有自己的偶像而走进电影院,电影的艺术水准靠边站。所以,演员阵容成了一部电影的头等大事。在讨论一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指着演员的名字讲述剧情,这恐怕是老一辈演员从前很难想见的。
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电影演员和导演们还都面临着很多危险。被扩大化的“反右运动”就是从批判电影《武训传》开始的,黄宗洛先生的姐姐黄宗英也是这部电影中的演员。“文革”中,出演过《乌鸦与麻雀》、《舞台姐妹》等重要影片的上官云珠不堪折磨,于1968年11月23日跳楼自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1 02:57 , Processed in 0.0080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