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6-6-22 05:30 编辑
解密老佛爷的瓷器人生 慈禧御用奢华瓷器欣赏(二)
2016年06月21日14:44
同治大婚用瓷——
宛若30岁慈禧的心境
同治皇帝大婚,作为母亲,儿子大婚是断不能马虎的,何况他是家中独子,又是大清帝国的皇上。于是,同治六年(1867年)宫里便开始了大婚典礼的准备。
同治六年三月,宫廷造办处交下预备将来新皇后所用的瓷器画样,发至刚刚从太平天国战火中恢复过来的景德镇御窑厂,下令加紧烧造。然而,由于处在战后恢复期,御窑厂工艺失传、工匠流失,即使督陶官景福也要用两年时间才能全部烧齐,瓷器还得不到清宫内廷的首肯。
同治八年(1869年)清廷传旨,认为完成的一万零七十二件皇帝大婚瓷器“烧造粗糙,不堪应用”。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年)很不满意,下令补烧。
同治九年(1870年),清宫传旨江西九江关,给督烧御窑瓷器的负责人景福,所造“各项瓷器要端正,毋得歪斜,其里外花釉及颜色均烧造一律精细鲜明,勿使稍有草率”。同时,为了年轻皇帝大婚急需,还要求烧成后“迅即解京”,不得延误。为了完成帝国的头等大事,满足慈禧的心愿,赶烧这批大婚用瓷,景德镇御窑厂甚至停烧了当年宫廷每年所需的常备大运瓷器。同治大婚的瓷器,宛若此时慈禧的心境——三十五岁左右的母亲,为独子的大婚而装扮,所烧瓷器华丽、热烈、富贵、喜庆。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皇帝终于大婚了。为了筹备儿子的婚礼,母亲特地从国库中拨出白银1100万两,造办一切大婚用品。所造大婚瓷器底部,除了特意为大婚颁发的“同治年制”四字红色喜庆楷书款外,有的还特意用吉祥的语句书写,如:“吉祥如意”、“燕喜同和”、“长春同庆”等红彩款识,代表着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祝福。
然而,遗憾的是,大婚后没有几年,同治就驾崩了。失去独子的母亲,虽然精心挑选了妹妹的儿子来继承帝国大统,但是心境却再也无法恢复……
光绪十一年(1881年),清廷按照慈禧太后旨意,开始准备光绪皇帝未来大婚典礼的用瓷。但是,这一批瓷器却不再像之前同治皇帝大婚用瓷那样,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不仅没用为皇后专门烧造的妆奁用瓷,也没用专门烧造宴饮用瓷。也许,这是在特意避免触及母亲心中的那份痛。
![]() 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纹粉盒 ![]() “长春同庆”款红地粉彩描金“喜”字开光龙凤纹盘 清同治 ![]() 墨彩过枝竹蝶纹盖碗 清同治 ![]() 墨彩过枝竹蝶纹盖碗 清同治 ![]() “燕喜同和”款矾红地金彩双“喜”字圆盒 清同治 ![]() 黄地粉彩红蝠纹盘 清同治 ![]() 黄地粉彩百蝶纹碗 清同治 ![]() 黄地粉彩百蝶纹渣斗 清同治 ![]() 黄地粉彩红蝠纹盅 清同治 ![]() 黄地绿彩丛林图盅 清同治 ![]() 黄地绿彩丛林图盘 清同治 ![]() 黄地绿彩丛林图大碗 清同治 ![]() “长春同庆”款红地粉彩描金“喜”字开光龙凤纹碗 清同治 ![]() “长春同庆”款黄地粉彩开光“五谷丰登”图碗 清同治 ![]() “长春同庆”款红地粉彩花蝶开光龙凤纹圆盒 清同治 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纹碗 清同治 ![]() 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纹渣斗 清同治 ![]() 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纹纹盘 清同治 ![]() 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纹纹盘 清同治 ![]() 黄地绿彩丛林图渣斗 清同治 ![]() 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纹碗 清同治 ![]() 黄地粉彩蝴蝶纹“喜”字渣斗 清同治 ![]() 黄地粉彩蝴蝶纹渣斗 清同治 ![]() 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纹粉盒 清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