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一次我在北京亮马河古玩收藏品市场转悠,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只鼻烟壶,品相一般,但玉质不错,和田白玉,也很有些老味道。烟壶的形状是执莲童子,壶盖为碧玉荷叶,顶在童子头顶,倒蛮有赏趣。店主姓高,他说是清早期的东西,我于是也就没有太上心,隔着玻璃柜子看了看,未再做理会。 几个月之后,又去亮马河,在高家店铺里发现那执莲童子鼻烟壶还在,这次让老板拿出来,细细上手打量。童子高约7公分,圆雕,和田白玉,白度颇佳,玉质油润细腻,很有些手头,密度硬度看来也没得说。稍感遗憾的是属于生坑,沁蚀较为明显,那沁蚀痕迹也不是地方,正好在童子面部,未经盘玩,所以看相打了折扣。 店老板老高说这童子烟壶为清物,但我看却很有宋味。我再仔细端详那童子,童子头顶的碧玉荷叶让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这个巧妙的烟壶盖是后配的,不光包浆沁蚀与童子不一样,更主要是刀工具有明显差别,童子刀工粗厉遒劲,而荷叶刀工柔滑纤巧,风格特征差别很大。在童子头顶,也就是壶口的地方,有在童子雕成后切磨过的痕迹,童子原有细线毛发,为了钻磨壶口并掏膛,原来雕琢毛发的部位被切磨掉成平秃状,但仔细观察仍可看出后加工过的痕迹。我心里有了数,明白了其中的蹊跷——童子是宋时物无疑,后来,很可能是清时,有人命工匠将其改为鼻烟壶,童子形体壮硕,改为鼻烟壶倒蛮合适,况改治的想法也很巧妙,没枉糟践了原来的物件。老高断为清物,大概基于基本常识——鼻烟传入中国是在明末清初。老高肯定知道玉器行里早有老 玉改作一说,只是他没有 想到自个面前的这只执莲 童子鼻烟壶,就是一件老 玉改作的范例。 对于这件东西,老高开 价还算合适。说合适,是以 清代玉器价格而言,若论到 宋代,就算是捡漏了。 买回家,写了张纸条 连童子一块放在盒子里, 纸条上写:“高家童子”, 从老高店铺买来的,做个 标记罢了。 2008年春节, 我的朋友、中国作协副主 席高洪波偕夫人到我家做 客,洪波兄也收藏玉器, 来了自然要看我的藏品, 我讲了这件东西的来历, 洪波兄觉得有趣好玩,拿在手里看来看去。我知道洪波兄特别钟情鼻烟壶,他的烟壶收藏已成系列,见他喜欢,便让他拿了去。洪波兄早先曾把他的藏品送我,这么一件东西送他也算还个人情。开始他怎么都不要,我说:“捡漏得来的,从高家店铺来,再回到你们高家的烟壶队列中去,也算你与它有缘。”这一说,洪波兄不再推辞,收了下来。 当初无意中为执莲童子烟壶命名“高家童子”,没想到最后真的落脚高家,倒应了机缘巧合一说,想想蛮有意思。 白描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4 12:39 , Processed in 0.0086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