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能追求的只有小确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9:12: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们能追求的只有小确幸
丁启阵

   

昨晚,在驶往京郊的自家汽车上,妻子说起到现在为止通过自己努力做成几件事情的话题。自然,其中一件是,生了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馨儿。我当然知道,这是女性叙事的一种惯用套路,声东击西。好像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其实主要是为了借此抒情,抒发一下心中洋溢的母爱之情;捎带脚,炫示一下自己的功勋:瞧,我生了这么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你是不是应该有所表示呢?


   

但是,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她说过自己做成的几件事情后,转而问我:“你觉得自己做成了几件事情呢?”问得我心里为之一震。是啊,我做成过几件事情呢?我做成过事情吗?“我做成过两件事,一件是娶到了你,另一件是跟你一起生了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宝宝。”口头上我是把她的提问应付过去了,但是,内心的迷茫并未消除。


   

问一个人有没有做成过事情,做成过几件事情,答案取决于他的标准。标准定得低,做成的事情就多;标准过高,做成的事情就少,甚至没有。标准的高低,又取决于其人之性情、观念。一个乐观、知足的人,标准通常会比较低;而一个悲观、志高的人,标准通常会比较高。难的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其实是并不清楚的;再者,人的性情、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时波动的。因此,我们很容易在面对“有没有做成的事情、做成几件事情”的提问时,感到迷茫。


   

多年前阅读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其中说李白的一番话,印象非常深刻。大意是:李白早年学纵横家,学剑术,后来出仕从政,修道寻仙。但是,一事无成。终其一生,李白只干成了一件事情,那便是成了诗人。


   

按照刘大杰先生的这个说法,这个标准,李白算是成功的。尽管他的生前充满了坎坷,满怀失意,他提出过“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的控诉,发出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慨,流露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貌似达观实则灰心的情绪。


   

杜甫是成功的。他的仕途蹭蹬,他的遭逢乱世,他的四处飘泊,最终成就了他沉郁顿挫、大气磅礴的家国山河诗风,获得了“集大成诗人”和“诗圣”的称号。


   

陶渊明是成功的。他在完成一个辞官不做、归隐田园的潇洒动作之后,日日月月年年都需要面对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民需要面对的种种困难,品尝一个农民需要品尝的种种艰辛。所幸,他记录自己田园生活和感慨的百十首诗篇得以保存人间,流传后世,使他拥有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称号。


   

孔子是成功的。做过几年官,动辄得咎,直至做不下去;办个学校,遇到各种困难;领着几个学生出门求职,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提出一套学术思想,被嘲笑为迂阔不切实用……丧家狗似的一生,最后换来了一顶“至圣先师”的高帽,福荫嫡系后裔数十代。


   

显然,这些人,都做成了一件事,一件大事,因此流芳百世。



但是,这些做成一件大事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一生,都是充满坎坷、落魄、艰辛和痛苦的。在生前,他们也许能隐约感觉到,自己终将干成一件事情。例如,杜甫就说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话。但这种幸福的感觉是非常不确定、不稳定的。因此,他时而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时而又说“文章一小道,于道未为尊”。



身后的流芳百世,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对身边的亲人而言,其实还不如生前的些许小确幸。



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文才,没有陶渊明那样的境界,没有孔夫子年那样的执念……又不生在他们那样大开大合、动荡不宁的时代——我们身处的是一个拘谨、和平、小康的时代。所以,身后的哀荣是不能奢望的。我们所能追求的,也只是眼前的小确幸。如此而已!

                                                   
2016-7-10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8 23:01 , Processed in 0.0081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