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诗词当中与“月”有关的凄美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07: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月,因它的阴晴圆缺而屡屡被写入古诗词当中,成为文人墨客抒情时必不可少的美丽意象。在诗人的眼里,月犹如一个颇识风情的女子,高兴的人眼里的月,哪怕是一勾弯弯的月牙,它也是可爱;在失意的人眼里的月,就算是一轮澄明的月盘,它亦可是无情的。
  其实,月本来就没有情绪,阴晴圆缺不过都是顺应规律。只不过,诗人们为月亮赋予的诸多情感色彩,让它看起来更具有神秘的气息,更能引发大众浪漫美好的遐想了。
  接下来,笔者想跟大家聊聊古诗词当中,与“月”有关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孟浩然漫游吴越之时,以舟泊暮宿为背景,笔触多用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上,却在向人们展示一个“愁”字。
  其时的孟浩然,早已失去了多年前奔入长安、打算大展拳脚的希望与憧憬,他的心中只有一腔被弃置而南寻吴越的忧愤。他孑然一身,立于孤舟之上,见四野茫茫、江水悠悠,羁旅之怅、故乡之思、仕途之艰一时间涌上心头。千愁万绪,辗转难熬。
  这时候他发现,能陪伴自己的,不是万里之外的家人,而是头顶的那一轮明月。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在江面上,看起来不过与自己只有咫尺之遥。这时候,明月是有情的,它犹如一个忠厚的朋友,静静地陪在孟浩然身边,陪他度过了一个寂寥失意的夜晚。

  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
  古诗词中,写月的佳作,怎么也不能漏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我们甚至可以说,提起与“月”有关的诗词,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这首经典之作。
  虽然苏轼在这首词的最后,表现出了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但创作这首词的苏轼在当时其实过得并不好。
  因为与当朝宰相王安石的意见相左,苏轼屡遭贬谪,此番遭贬,他申请要调去离弟弟苏辙就职地较近的地方为官,然而,他被贬谪到密州之后,依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中秋佳节,本应与家人团聚,高高兴兴地高谈阔论几番。只是,这一切愉悦的场景,都只能存在想象之中。官场的失意落寞与远离家人的孤寂悲凉交织,这是何等的凄凉;然而,苏轼更让人敬佩与心疼的地方在于,他竟然还能自我开导,劝勉自己不要难过,相信更好的一切在未来等着自己。这个境界实在是太高了。

  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王昌龄)
  孤寂冰冷的月光,依然笼罩着边关,只是这守边的人换了一趟又一趟。在卫青和李广立下汗血功劳的年代,这边关是安静的,因为外敌根本不敢进犯。虽然此时此刻的边关,依然是寂静的,但这来源于久战未归的将士的沉默。
  陪伴将士们的周边景象,与从前无二,但是能不能归家,却是另一番说法了。这一轮明月,是惨淡之月,它诉说着离家不能归的战士的无奈与心酸。

  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月亮亘古不变地晖照着这片大地,可是大地上的人已经更新了一代又一代。人啊,在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人生啊,在自然的面前是何其的短暂。只是,难道月亮从来就没有变过?说不定今日江上倒影的明月早已不是昨日的明月了。江水缓缓流淌,顺着时间冲刷着这世间的一切,又有谁能一成不变?变是必然的,不变才是偶然的。
  诗人张若虚,在一个明月如霜的春夜,思归之余,还暗暗地思考了一番哲学。可惜的是,这种哲学观点,在当时也甚少人能懂,张若虚只能留诗一首,望后人读之而有所同感。
  关于“月”的故事太多太多,三言两语根本就叙说不完,笔者也只好写到这里了。良辰美景如斯,莫负此韶光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9-16 10:13: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6-9-16 10:15 编辑


吴岚倩:夏夜,2013年作

        设色金箔纸本

        63 × 41 公分

        估价:5,000-10,000美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 10:21 , Processed in 0.0086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