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9-23 13:17 编辑
薛仁贵与辽宁地名的传说
(2016-09-22 06:10:09)
辽宁是演绎薛礼征东传奇的地方。薛仁贵不仅仅是个名字,而且是唐朝薛家军的代表符号。他多次出征辽宁,在辽宁很多地方都有关于其背景的传奇故事,可见薛仁贵的名字不仅见于史籍,而且还留在民间。民间百姓一提到薛仁贵或薛家军,无不说上几段。下面,是从辽宁各地网站收集到的有关薛仁贵在辽宁的传奇和故事,以供欣赏。
沈阳有“熙湖水”的传说。《东北新闻网》[沈阳风景故事]:《救活薛仁贵的熙湖水》。说的是,薛仁贵在贵端城(今辽宁浑河一带)与高句丽大军激战。薛仁贵在单骑追杀敌方主将时,中了敌方毒箭,人事不醒。虽有他的战马将他驮至一个安全地带——沈阳熙湖边,但无法解除身上的毒气。正当薛仁贵危在旦夕之时,从湖边山坡上走来一位仙风道士,用熙湖水点化成药,让薛仁贵喝下,然后飘然而去。薛仁贵得救了,老道不见了,只见湖水依然是那样波光荡漾。恢复过来的薛仁贵告别湖水,继续投入征讨高句丽军的战斗。十五年后,六十九岁的薛仁贵自感时日不多,由家人陪同再次来到熙湖,主要是感恩湖水和恩师,他回想起自己的戎马一生,不禁落下了热泪。
大连有“地名源”的传说。《大连地名故事》中,有些地名、地标最初皆源于唐代名将薛仁贵,均可找出薛仁贵元素。有个叫“马栏子”的地方,据说薛仁贵伐高句丽时驻兵于此,并在这里养了上万匹马,这些马平时全部拴在栏杆上,形成一道靓丽的景观。由此这里得名“马栏子”。大连庄河银石滩歇马山庄,是东北最大的野生杜鹃花群落。相传,歇马山庄的地名,源于薛仁贵征东时,曾是他驻马歇脚的地方,因而当地称为歇马山庄。大连金石滩唐风温泉会馆的后山,有一块地标性的巨石,酷似一位瞭望大海的将军。相传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薛仁贵曾在此地屯兵,并在此石下筹谋战事。后人称此石为“将军石”,此地称“将军石”景区。
锦州有“观音印”的传说。《锦州网》讲述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薛仁贵。相传,薛仁贵东征时,途经锦州,夜宿北普陀山。因士兵水土不服,得病者甚多,薛仁贵一时想不出除病的好办法。半夜,薛仁贵在朦胧中,见一老妪进帐告诉说:“满山桑葚,恰如醍醐。”说罢,飘然出帐。薛仁贵紧随其后,却见老妪在一巨石上留下一方手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薛仁贵醒来,恍然大悟:那是观音菩萨在指点迷津。于是,他急令将士连夜上山采食桑葚。果然,解除了水土不服的疾病。薛仁贵为感恩观音菩萨,在巨石上敬书“观音印”三个大字。此后,凡来北普陀山者,都要亲手触摸“观音印”这块古石,以便消灾延寿,心想事成。
抚顺有“高尔山”的传说。在抚顺浑河北岸的高尔山,海拔150米,因地势雄险,为古代统治者所利用。高句丽时,在这里筑有新城。新城居高临下,退可据山城之险,进可扼浑河之冲,当地人称其为高尔山山城。高尔山有雄险的一面,还有神秘的一面。“九缸十八锅”,说的是在高尔山埋藏着九缸十八锅金银珠宝。为何要埋藏如此之多的珠宝?据说与唐将薛仁贵东征至此有关。有记载说,薛仁贵率大军出奇制胜,先攻下高尔山北麓的赤烽镇,后将高句丽重镇新城(高尔山山城)团团围住。镇守这里的泉男健(高句丽当政者泉盖苏文之子)见势不妙,将手中的这些珠宝藏于山中逃跑了。薛仁贵虽然攻下这坐山城,但未发现这批珠宝半点痕迹。后来,薛仁贵灭亡了高句丽,泉男健也死了。从此“九缸十八锅”成了历史之谜,更是增添了高尔山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本溪有“摩天岭”的传说。本溪摩天岭位于辽宁东部,距本溪南偏西80公里,距其西北方向的辽阳50公里,是本溪与辽阳的东西分界山。山高海拔969米,因其高被称为摩天岭。小说《薛仁贵征东》云:薛仁贵受封平辽大元帅后,点齐十万雄兵来到摩天岭下,只见摩天岭悬崖峭壁,云雾迷茫,实难攻取。次日,薛仁贵乔装打扮,独自上山,与守将周文、周武兄弟俩利用比武结为好朋友,并趁机劝两将尽早归顺大唐。在进行这些心战后,薛仁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下山领兵攻取了摩天岭。在摩天岭上,还传说薛将军连发三箭,箭箭命中鸭绿江,警告高句丽当权者泉盖苏文,不准跨过鸭绿江为非作歹。所以后来有“箭发摩天岭,界定鸭绿江”之说法。
丹东有“凤凰山”的传说。丹东《风云网》讲述“白袍将军薛仁贵”的故事。坐落在丹东的凤凰山,石崖陡壁,气势雄伟,山上怪石峥嵘,峡谷流泉飞瀑,不愧为“辽东名山第一峰”。此山原来不叫凤凰山。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兵征高句丽时,曾亲临此山,游览这里的风景,一只凤凰从山洞飞出,由此得名凤凰山。凤凰山关于薛仁贵的故事,更是遍及每一块奇峰异石。在凤凰山城城址耸立的那块台石,被传为薛仁贵点将台,台上的水流窝,被附会薛仁贵的脚印等等。还有那“凤凰山箭眼”,更是神乎其神。相传,薛仁贵征东时,经常到发箭岭(今凤城市北发家岭)练兵。一日,薛仁贵眺望凤凰山巅,白云缭绕,霞光如金,十分壮观,兴奋地张弓拔弩,朝主峰白云深处射去,只听轰隆一声,云烟帐里露出一个城门大的箭眼,后人称为“凤凰山箭眼”。其实,这里原本是一个天然大洞。不过,如此演义,也说明薛仁贵在这里确有很大的影响力。
营口有“扳倒井”的传说。《营口之窗》记载一则民间故事,题目是:扳倒井的传说。在营口大石桥东十几里远,有个村子叫枣岭堡。村里有口水井叫“扳倒井”,此井与一般井不同。一般是直上直下的,而这口井却是倾斜的,犹如一根粗管子斜着插入地下。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白袍将军”薛仁贵带领千军万马,追赶高句丽兵两天两夜,弄得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就在此时,一个士兵偶然发现村里有一口水井,其他人听说后便蜂拥而上,你争我抢乱作一团。薛仁贵为了赢得时间,抱住井口,使劲一扳,井口被扳倒了,井水四处流淌,士兵和战马都及时喝到了水,薛仁贵和士兵又精神抖擞地追击敌人去了。此后,扳倒井一事在全村传开,一直流传至今。
鞍山有“追战马”的传说。《北方晨报》有篇关于鞍山地名的文章,文中说:鞍山境内多有与唐代著名将领薛仁贵有关的故事。就说以岫玉著名的岫岩县,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趣事。相传,薛仁贵征东时的一日傍晚,他率军经海城向东挺进到现在的岫岩县牧牛镇云峰岭的一个小屯安营扎寨。次日一早,众将士备马启程,向偏岭方向进发,中途遇一大岭,地势险要,山路狭窄,有匹战马不慎失蹄而滚下了山。此时,这匹战马一跃而起,向相反方向惊奔而去。薛仁贵十分珍爱战马,当即命令将士不惜代价去追回。当将士追到几十里外的一高山峻岭时,在林间发现了这匹战马,终于将战马拦住,这才使征东唐军安下神来,继续前行。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为纪念这件事,将薛仁贵率军启程的地方叫备马峪,今称“北马峪”;将战马出事的地方叫滚马岭;将追寻战马的地方叫望马岭;将拦住战马的地方叫拦马峪,现称“南马峪”。
阜新有“石头山”的传说。在阜新蒙古自治县扎兰营子乡的一座石头山上,有多个与唐代名将薛仁贵相关的传说。一说,这座石头山曾是薛仁贵率唐军与高句丽人争战的古战场。战争胜利后,薛仁贵的人马在这里滞留过。然后,继续追击敌军。二说,在石头山最西侧一面立陡的石墙上有个拴马桩,银白色半透明的,此桩是供薛仁贵专用的,他的那匹白龙神马就拴这里。三说,薛仁贵部队走后,石头山出现过“金马驹”,成了一方风水宝地。“金马驹”是草原上难得一见的宝贝,据说只有饲养超过1000匹马,才有可能产生一匹金马驹,它是财富的象征。传说种种,但毕竟只是传说。不过,史料记载薛仁贵征东到过辽宁许多地方,学者考证石头山是薛仁贵征东的一处遗迹。
辽阳有“窟窿洞”的传说。位于辽阳市辽阳县八会镇的通明山,是千山南端第一峰,其高770﹒4米。因通明山可以透过窟窿洞看蓝天而得名。通明山上的传说,常常首指窟窿洞。相传,唐太宗东征高句丽,从千山向辽阳城进发,当走至通明山下时,原本疲惫不堪的士兵,见如此高山挡住去路,许多人再也走不动了,有的干脆躺在地上不起来。经多方做劝说工作,士兵仍然打不起精神。此时,薛仁贵想起“望梅止渴”的故事,不如让士兵先看到光明,看到辽阳城就眼前,或许这样做能够给士兵们以力量。于是,薛仁贵从马上下来,弯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射出一只箭,将山腰射出一个大窟窿,士兵们从窟窿洞中看到了辽阳城就在前头,立刻欢呼雀跃,精神倍增,都争先恐后地蹬山,不一会就到了辽阳城下。如今,这个窟窿洞依在,洞高10米,宽3米,已成辽阳的一道风景,命名为“通明夕照”。
铁岭有“羊汤节”的传说。在铁岭市铁岭县大甸子镇,每年七、八月间都要举行“羊汤节”。此间,这里像过春节一样,热闹非凡。羊汤节的主要活动有“羊汤王”头衔的角逐、争喝羊汤、民间艺术展、二人转表演等。就是这样一个民间节日,竟然也与薛仁贵扯上了关系。相传,唐朝名将薛仁贵征东时,将士水土不服,很多人上吐下泻,薛仁贵对此一筹莫展,唐军只好在大甸子镇安营扎寨,暂作休息。一位王氏老妪闻知后,参见薛将军说:“本地羊汤解毒有奇效,将军不妨一试。”在王氏的指点下,他们将羊肉、羊血、羊下水、羊骨头下锅,加入辣椒、香菜、芥末面、胡椒粉等佐料。将士们喝完后,浑身是汗,奇迹般地康复,个个体健如初,连败敌军。从此大甸羊汤出了名。薛仁贵班师回朝将此秉报皇上,皇上诰封王氏为羊汤王。此后,当地人借此事举办“羊汤节”,参与的人数年年攀升,直至现在。
朝阳有“千佛洞”的传说。朝阳千佛洞位于朝阳市33公里处。这里以九百九十五个石佛而著称,蕴含着精美的传说。薛仁贵征东时,鞭打千佛洞石佛的故事,流传最为经典。据传,当年唐将薛仁贵与高句丽主将盖苏文,在这里展开过激烈的交战。开始时,薛仁贵屡吃败仗,造成的伤亡不小,但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一日晚上,薛仁贵收兵到千佛洞休息,偶然发现洞里的石佛个个吓得满头大汗,此时的薛仁贵心头一亮,明白原来是这些石佛搞了鬼,它们在暗中帮助盖苏文,使唐军打了败仗。薛仁贵不禁怒火大发,拿起鞭子对准石佛便是一顿痛打。一千个石佛中只有五个逃到千佛洞南羊山的五佛洞,其余九百九十五个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从此这些石佛再也不帮助盖苏文了。果然,以后在同盖苏文作战中,薛仁贵连连得胜。
盘锦有“西大井”的传说。打开《盘锦传说》,涉及唐王李世民东征的故事有《河蟹搭桥救唐王》、《三岔河寻刀》、《唐王封树》、《西大井》等。单独反映薛仁贵的是“西大井”的传说。在盘锦市盘山县沙岭镇有一水井,不论是旱是涝,都能保持长年有水。更为奇怪的是,此井与别的井不一样,在其底部还扣着一口大铁锅。据说,这口井是唐朝大将薛仁贵东征,途过此地时,用长枪扎出来的一口井。这一枪扎进去足足有丈来深,霎时一股清泉冒了出来,从而解决了士兵饮水难的问题。不停地往外冒水,是好事又是坏事,长此下去会给这一带造成水患。为了解决冒水问题,薛仁贵想出了一个奇招,他命人到当地用高价买来一口大铁锅,自己亲手把口锅扣在了井底。这一扣,井水果然不再往上冒了,并且只停留在离地面二尺远的地方,也不影响饮水。薛仁贵的大军走后,当地百姓也可以在这里饮用到清澈的井水,并以“西大井”命名,意在表示“吃水不忘打井人”。
葫芦岛有“鸡皮岭”的传说。葫芦岛市新门镇河南的山坡,人称鸡皮岭;岭上路东立个条石,人称拴马石。据说唐王李世民征东时,就在此地拴过马。石条是天然的,没有半点人工痕迹。经测量它高2﹒4米,宽0﹒42米,厚0﹒14米。在石条的路边长的是枣树,现在成为游人欣赏的景点。然而,昔日的唐王在此拴马,一方面想歇歇脚,另一方面也是赏赏景。就在此时,征东将军薛仁贵却迎头走过来,看到唐王在此休息,本想快走几步前去施礼,没想发生一件令人尴尬的事,只听“咔哧”一声,白色战袍被枣刺的倒钩刮破了,红色袍里子被翻出来,薛仁贵担心自己如此装扮见皇帝有失做臣子礼节。可是,唐王已经看到了眼前的一切,他并不责怪薛将军,而是对旁边枣树龙颜大怒,当即下达圣旨,贬这墩枣树今后不准长出倒钩。从此,这里的枣树再也没有倒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