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年龄段中父母离婚易造成“问题孩儿” 2016年10月10日 07:17
来源:沈阳晚报 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昨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沈阳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沈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中街开展了义诊和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是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沈阳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迎接世界精神卫生日所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中,不少人都在咨询关于子女教育、青少年成长方面的问题。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东北地区最早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病房的专科医院,该院儿童心理科主任王永柏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十分痛心地表示,由于家长对精神疾患常识的匮乏,社会对精神疾病讳疾忌医,太多青少年时期发病的患者错过了最佳治愈期。
大部分精神病人
发病期是在15到19岁
王永柏告诉记者,许多人认为精神或心理疾病是成年人的事。其实,大部分这类患者的发病期多集中在青少年,以15到19岁为最高发的年龄段。患者从发现心理及精神异常到接受治疗,间隔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但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及精神疾病存在严重的“耻感”,觉得很见不得人,要么用假名看病,要么认为孩子远远没到需要治疗的程度而拒绝就医。有很多甚至无知地去求仙拜佛。这样一来,患者的最佳治疗期错过了,治愈的几率大大降低。
孩子七八岁或十四五岁
父母离婚易造成问题孩子
王永柏说,孩子的问题,往往就是家庭的问题。在所有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孩子中,存在父母离异、分居、感情不和等问题的,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王永柏曾经收治一位13岁的女孩。这个女孩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女孩十分漂亮可爱,刚上中学她一到上学的时候就头疼、腹痛,不断上厕所。奶奶以为她身体有问题,带她去过很多医院,拍过很多片子,做过很多化验,但始终没治好。老师建议看心理科。来到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王永柏很快诊断出患者其实是心理疾病的躯体障碍表现。
原来,这个女孩的父母在她八岁的时候母亲因外遇跟父亲离婚。女孩的内心深处十分渴望父母重聚以及家庭的温暖。她发现,当她肚子疼或者头痛的时候,父母就会都立刻回到她身边,彼此再也不像仇人似的,共同关心她。她生病实际上是为了让爸爸妈妈“团聚”,满足她内心渴望看到爸妈和好的需要。后来,王永柏为这个家庭开出“药方”:每周六保证三口人看电影、吃饭。每个月三口要一起出游一次。让孩子感到,父母虽然离婚了,但两个人对女儿的爱始终不变。如今,有了爱的滋养,这名患者的情况基本正常,状态很好。
王永柏建议,父母离婚,一定要避开孩子七八岁左右和十四五岁青春期这两个关键的年龄段节点。否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孩子18岁人格已形成,或者在孩子两三岁前什么也不懂时,父母离婚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会相对小一些。
厌学背后
可能隐藏四大心理病因
每年的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因为孩子厌学而就医的患者就会猛增。王永柏说,孩子在厌学背后可能隐藏着四重隐忧。
东东是王永柏收治过的一位八岁男孩。他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字迹潦草,作业拖到半夜也完成不了,学习成绩非常差。而且,他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动不动离开座位,还用弹弓向女同学射击,同学都排斥他,他也不爱上学。无奈之下,东东的家长带着他到医院求治。经过了解,东东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喜欢乱跑、撞人,甚至会一头撞向飞驰而来的汽车。但家长觉得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就没太在意。王永柏说,这一切都说明,孩子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即俗称的“多动症”。如果不进行治疗,患者有可能将来发展成“成人多动症”,出现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风险。
除了多动症以外,导致厌学的因素还有孤独谱系障碍,即患者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出现障碍;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网络成瘾也是厌学的一大原因,患者为了上网可以抑制吃饭、喝水、睡觉等正常的生理需求,正常社会功能,如上学、交友等基本社会行为都不能进行。以上四种情况都需要尽早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缓解考前焦虑
家长首先要放松
王永柏说,另一类青少年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考前焦虑。王永柏曾经收治过一个女孩,读初三之后,本来学习挺好的她成绩一落千丈,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数学公式忘得精光。而在模拟考试前,她往往有失眠、厌食、腹泻等表现,因睡不着又害怕考不好,自己把大腿挠得一道道血印。这是考前焦虑的典型表现。
王永柏建议,解决孩子的考前焦虑,首先应该检查家长是否焦虑。父母的焦虑往往会传染给孩子。另外,学校拉出“大考倒计时100天”之类的标语,宣传中高考状元等社会舆论以及应试教育模式,都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压力,诱发孩子的考前焦虑。对于这类患者,主要应采取疏泄疗法、认知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明白考试并不能决定终身,他自己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家人和老师在帮助她,必要时再对症给予药物治疗。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李霆
沈阳网 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昨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沈阳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沈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中街开展了义诊和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是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沈阳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迎接世界精神卫生日所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中,不少人都在咨询关于子女教育、青少年成长方面的问题。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东北地区最早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病房的专科医院,该院儿童心理科主任王永柏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十分痛心地表示,由于家长对精神疾患常识的匮乏,社会对精神疾病讳疾忌医,太多青少年时期发病的患者错过了最佳治愈期。
大部分精神病人
发病期是在15到19岁
王永柏告诉记者,许多人认为精神或心理疾病是成年人的事。其实,大部分这类患者的发病期多集中在青少年,以15到19岁为最高发的年龄段。患者从发现心理及精神异常到接受治疗,间隔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但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及精神疾病存在严重的“耻感”,觉得很见不得人,要么用假名看病,要么认为孩子远远没到需要治疗的程度而拒绝就医。有很多甚至无知地去求仙拜佛。这样一来,患者的最佳治疗期错过了,治愈的几率大大降低。
孩子七八岁或十四五岁
父母离婚易造成问题孩子
王永柏说,孩子的问题,往往就是家庭的问题。在所有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孩子中,存在父母离异、分居、感情不和等问题的,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王永柏曾经收治一位13岁的女孩。这个女孩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女孩十分漂亮可爱,刚上中学她一到上学的时候就头疼、腹痛,不断上厕所。奶奶以为她身体有问题,带她去过很多医院,拍过很多片子,做过很多化验,但始终没治好。老师建议看心理科。来到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王永柏很快诊断出患者其实是心理疾病的躯体障碍表现。
原来,这个女孩的父母在她八岁的时候母亲因外遇跟父亲离婚。女孩的内心深处十分渴望父母重聚以及家庭的温暖。她发现,当她肚子疼或者头痛的时候,父母就会都立刻回到她身边,彼此再也不像仇人似的,共同关心她。她生病实际上是为了让爸爸妈妈“团聚”,满足她内心渴望看到爸妈和好的需要。后来,王永柏为这个家庭开出“药方”:每周六保证三口人看电影、吃饭。每个月三口要一起出游一次。让孩子感到,父母虽然离婚了,但两个人对女儿的爱始终不变。如今,有了爱的滋养,这名患者的情况基本正常,状态很好。
王永柏建议,父母离婚,一定要避开孩子七八岁左右和十四五岁青春期这两个关键的年龄段节点。否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孩子18岁人格已形成,或者在孩子两三岁前什么也不懂时,父母离婚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会相对小一些。
厌学背后
可能隐藏四大心理病因
每年的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因为孩子厌学而就医的患者就会猛增。王永柏说,孩子在厌学背后可能隐藏着四重隐忧。
东东是王永柏收治过的一位八岁男孩。他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字迹潦草,作业拖到半夜也完成不了,学习成绩非常差。而且,他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动不动离开座位,还用弹弓向女同学射击,同学都排斥他,他也不爱上学。无奈之下,东东的家长带着他到医院求治。经过了解,东东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喜欢乱跑、撞人,甚至会一头撞向飞驰而来的汽车。但家长觉得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就没太在意。王永柏说,这一切都说明,孩子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即俗称的“多动症”。如果不进行治疗,患者有可能将来发展成“成人多动症”,出现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风险。
除了多动症以外,导致厌学的因素还有孤独谱系障碍,即患者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出现障碍;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网络成瘾也是厌学的一大原因,患者为了上网可以抑制吃饭、喝水、睡觉等正常的生理需求,正常社会功能,如上学、交友等基本社会行为都不能进行。以上四种情况都需要尽早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缓解考前焦虑
家长首先要放松
王永柏说,另一类青少年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考前焦虑。王永柏曾经收治过一个女孩,读初三之后,本来学习挺好的她成绩一落千丈,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数学公式忘得精光。而在模拟考试前,她往往有失眠、厌食、腹泻等表现,因睡不着又害怕考不好,自己把大腿挠得一道道血印。这是考前焦虑的典型表现。
王永柏建议,解决孩子的考前焦虑,首先应该检查家长是否焦虑。父母的焦虑往往会传染给孩子。另外,学校拉出“大考倒计时100天”之类的标语,宣传中高考状元等社会舆论以及应试教育模式,都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压力,诱发孩子的考前焦虑。对于这类患者,主要应采取疏泄疗法、认知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明白考试并不能决定终身,他自己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家人和老师在帮助她,必要时再对症给予药物治疗。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李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