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游苏州:逍遥拙政园 原创 登围墙 2016-12-27 16:13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13:42: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冬游苏州之二: 逍遥拙政园
摄影:登围墙
拙政园,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他之所以要起这个名字,就是要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这个园名,反映了王献臣当时那种既无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复杂心态。
这让我想起梭罗说过的一句话:“看四季的轮回难道就不算是一种职业吗?” 去同里之前,草草游了一下拙政园,特别是西园没有认真看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很对不起这座中国名园。现在大家就随着我们的脚步,逛逛拙政园,大略了解一下园内的景色吧,特别是冬景,估计许多人都是在她繁花似锦的时候去看的,冬天拙政园的旷达和萧瑟你见过吗?

拙政园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的建园艺术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辛亥革命后江苏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园内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抗战胜利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园内办过"社会教育学院"。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而家眷住在拙政园内。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内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
据说,当时园主人王闲臣花了16年时间才把这个园子建好,他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就老死了。他的儿子非常好赌,一次豪赌中一夜就把园子输掉了。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天泉阁


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明代"归田园居"的主人在园林内造有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而来,体型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馆内的苏绣


构骨冬青, 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我在苏州,在拙政园见到许多,甚至有一棵210岁了。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最高可达10米以上。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枝开展而密生。叶硬革质,矩圆形, 核果球形,鲜红色, 果9~10(11)月成熟。



北寺塔 :是在离拙政园一公里以外的另个景点。这座塔是三国时期孙权为了纪念他的奶娘所造的一座宝塔,叫做至恩报恩塔。现在叫做北寺塔,他至今已经有700多年了。我们进园子的时候看到了假山叫看门见山,在造园中叫藏景,让人觉得园子很大,庭院深深深几许?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北寺塔叫借景。在这里看到塔感觉像是在我们拙政园里似的。把别人家的好东西借过来归自己又不要花钱,多好呀?苏州市政府有个规定:在苏州城墙内造的房子不能超过北寺塔的塔尖。在佛教中有句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梵语——古印度语。塔是浮屠的中文译音。一般的塔是七层,而北寺塔很高有九层八面,象征着九五至尊八面玲珑。





湖中岛上有"荷风四面亭",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真是绝佳的风景点。"荷风四面亭"上挂有一副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几笔,勾画出了拙政园春夏秋冬的风景特色。其妙处还有,联中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这副对联的上联,仿照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的下联,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诗句"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内容略作改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香洲"同"荷风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这艘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种类。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实际上,在苏州诸多园林中,几乎都建有石舫。从地理原因来讲,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在花园里建石舫以应景。从建筑角度来讲苏州园林建筑的种类有亭台楼阁,厅堂馆斋,轩榭廊桥,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筑物形状多样,多姿多彩。再从政治角度来讲,石舫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园主想借此表白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就来到了"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三面环水,似乎苍龙嬉水。"见山楼"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明式桌椅茶几,梁上悬挂小方什景灯,完整地保留着那种古色古香的风貌。

见山楼
















大家看篆书门额:得少佳趣。什意思呢?稍稍得到乐趣,有渐入佳竟之意。得少佳趣

过了“得少佳趣”,进入一个建筑,建筑北面叫36鸳鸯馆南面叫18曼佗罗花馆。他是鸳鸯厅得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面是分两个客厅。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得。北面是夏天纳凉用的。在馆的四角建有攒尖顶得耳房,又叫暖阁。馆的顶棚用得是连续四卷的拱形状。即弯曲美观又能遮掩顶上得梁架又能利用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为什么?因为园主人经常在这里听昆曲等折子戏。这就是传说中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前面说到得耳房既是仆人等后听召得地方又是戏曲表演得临时后台。演员在此化装休息待场,还可以放置道具。在冬天耳房更又作用了,可以防止进出时带进冷风。

请看这蓝白相间的玻璃,据说在夏天你透过蓝色的玻璃赏对岸的山水,就象打了层霜得冬景,让人暑气顿消妙不可言。

这里的蓝白相间的玻璃窗很雅致,有兴趣的话,可以用眼睛靠近蓝色的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层白雪。




每当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一阵阵寒意。



地面石头铺砌的路

地面石头铺砌的图案

地面石头铺砌的图案

拙政园中部花园的第三个景区是"枇杷园"。"枇杷园"位于"远香堂"的东南面,是拙政园中部花园里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树而得名。"枇杷园"的园门设计得很巧妙。来宾们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了。真没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随着人们一步一步走近,门洞就一点点扩大。到了门口,才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过门洞后再往前走,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

假山冈上是玲珑馆,匾额“玉壶冰”象征着园主高洁的情操,不远处的山头上有方亭名绣绮与之相对。下山可达中部最主要的建筑远香堂




440岁的紫藤


法国梧桐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美少女



从拙政园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12-28 18:27:18 |只看该作者
旅游好去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12-29 08:22:23 |只看该作者
一字一方圆,一笔一江山;
一点一春色,一抹一冬寒;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0 11:01 , Processed in 0.00950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