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7 22:25:27
今天介绍的这位大师专门拍虫子,如果怕虫子就不要点开了。
这周的更新比较晚,主要是因为今日推荐的这位大师出名在网络时代以前,图片、资料都不太好找,我花了点时间买书。更晚了,给大家拜个早年。
今天要介绍的自然摄影师,是日本昆虫摄影大师栗林慧。栗林大师1939年出生在中国大陆。
这是一位多啦A梦一般的大师。
栗林慧本人(后方)
依旧先来看一波照片栗林慧大师被誉为拥有“虫之目”,不光是因为他专长拍虫,更是因为他是以昆虫的视角,低下身体拍摄虫子。我们来看一看:
当然,虫子不止会在地上跑、树上爬,它们还会飞。栗林大师也十分擅长拍摄飞虫,尤其擅长抓拍昆虫在空中的体态,照片的精彩程度,远胜于上面这一批:
然而,仅仅是这个样子,依旧不足以被称为“虫之目”。这样凝固动态的照片,在鸟类摄影、兽类摄影里非常常见。从拍小鸟的动态跨越到拍虫的动态,技术上需要很大的进步,但并不存在一个熟练的摄影师无法逾越的门槛。
栗林慧大师最让人震惊的照片,奠定他江湖地位的照片,是这些:
这几张照片有点年头了,所以分辨率比较一般,画质看起来也一般。但注意这个视角,这是真正的昆虫视角,是另一只昆虫贴近被摄昆虫的视角。
等等!贴近?常拍微距的朋友应该感觉到事情有点异常了。
这个景深,是怎么一回事?
发明新镜头,开创新流派一般的单反镜头拍摄微距时,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靠近被摄物体,拍出来的画面景深就越浅。所谓景深,简单说就是画面中清晰的范围。清晰的范围太小,可能一只虫子拍的时候是放大了,但眼睛清晰腿就不清晰了。
这张是我拍的啊,不是栗林慧大师拍的,平淡太多了 上面这张螳螂,是我在婆罗洲拍的。大家可以发现,螳螂的像是实的,很锐利,但它身体后面的叶片已经是虚的了,更别说背后树叶了。这张照片是用奥林巴斯的60mm微距头拍摄的,这还是成像面积小的镜头,如果是全画幅单反镜头,虚化可以更明显。
然而,这样的效果显然不是栗林慧大师想要的。他想要前后都清晰。
本图引自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昆虫秘密世界写真:发现》 于是,栗林慧大师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在试做了100多个镜头之后,他终于在1998年造出了“昆虫眼相机1号”,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台相机长这个样子:
本图引自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昆虫秘密世界写真:发现》 这根大棒子是什么鬼!
栗林慧大师偶然发现,那个时代的CCD摄像机镜头能满足自己的目的,昆虫能拍清楚,远处的背景也足够清晰。于是,他把那个玻璃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镜头拆下来,试了试,发现镜头成像的面积太小,相机不好用。成像面积小怎么办?光学放大。放到足够大就好了!所以,整体的结构是这个样子:
本图引自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昆虫秘密世界写真:发现》 于是,一个能够满足他要求的镜头就诞生了!
我们来说说镜头背后的光学原理,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或没有摄影基础的可以跳过此段。我们知道,相同等效焦距,相同物理光圈的情况下,相同拍摄距离,成像面积小的相机系统,它的景深就会大一些。同样是等效60mm的镜头,光圈都设成f8,在同一个距离拍摄,M43系统相机的景深,就比全画幅镜头大。栗林慧大师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借用了成像面积特别小的CCD摄像机的镜头,然后接上一套光学放大系统,把小镜头的成像投射到大相机的镜头上,于是就成了。更深入的原理,可以参看中昆论坛的讨论,和这个日本网站。
所以,这样的镜头就能拍出这样的画面。
后来栗林慧还做过好几颗类似原理的镜头。比方说,他还拆过医用内窥镜,做出来一个看起来更细长的镜头:
内窥镜拍昆虫 于是,一个新的昆虫摄影流派诞生了。
另外,栗林慧拍的那些飞虫,技术也不简单。
昆虫小,飞得快,动起来很不好对焦。要拍动态,还得要光照好才拍得清楚。于是,栗林慧在很早,就发明了一套触发式的闪光系统,一旦昆虫进入镜头对焦的区域内,闪光灯和快门就会一起运作,于是就能拍到那样精彩的照片:
本图引自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昆虫秘密世界写真:发现》,此方法并非由栗林慧发明。
为啥前后都要清晰?为什么这样的风格,就能让行内如此着迷呢?岔开简单说一下。
大家可以去看看由BBC和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颁发的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WPY)奖项,近几年的大奖照片都有一个特点:信息量都很大,从中你不只会看到一两只动物,而是通过这一张图,你的脑内就能浮现出这些动物的生活,甚至是它们的整个世界。
本斯马特的《Marvel of Ants》,获得了2010年WPY的大奖。
Don Gutoski的《A tale of two foxes》,2015年WPY大奖得主。 上面两张照片都非常精彩。前一张,虽然依旧还只是一个平面,但这个平面内有一个蚂蚁家族的个体分化,能够看清楚它们的分工,看清楚它们是如何生活的,就这一张照片,你就能看到切叶蚁的千军万马。而后一张照片,靠的是情节和故事取胜,靠的是一个赤狐捕猎北极狐的瞬间,让我们看清了弱肉强食。
微距摄影,有微距摄影的问题。我们前面说了,微距摄影会遭遇景深的危机。那么小的景深,把虫体拍清楚了就不错了,如何能交代环境,如何能讲清楚它们的生活,如何能有故事在里面呢?更别提更高的创作者意识和其他的亮点了,只能拍出刀锐奶化的糖水片而已。
但栗林慧在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这道门槛。他打开了一道大门,打碎了一道门槛,让拍摄微观摄影师的后辈,得以从虫之目出发,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如今,栗林慧的镜头技术,被不少后辈翻新了。有不少镜头厂商,出品了分辨率更高但原理差不多的镜头。NBC、BBC等自然影像大厂,拍摄记录片时也拿出了棍子一般的超焦距微距镜头。BBC的《隐秘王国》系列(B站可以看到),在最后的拍摄解密环节里,就拿出了类似的镜头。
不过必须得说的是,大概是成像质量的问题,亦或是使用者较少的问题,如此风格的照片,目前在WPY上尚未有所大的成果。但我相信,这样的微距拍法,肯定会越来越常见,成果越来越精彩。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让我们再来看几张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