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缺失斋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7:35: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缺失斋号


    有朋友来我的工作室,闲聊间随意问,你的斋号叫什么。我稍觉意外,随即回应没有斋号。朋友说他看到我的文章末尾所注明的写作时间下边有“原下”、“二府庄”等字样,以为是斋号,却又不大像。我便解释,那是写作某篇文章的地点名称,公用的地名算不得斋号。
    在我的潜意识里,斋号多是古代学富五车的文人雅士标示自己做人作文的追求的形象化符号,从斋号就可以领略其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化心境和情趣。我虽喜欢写作,却从来缺失古代文人的这种意识和兴致。从客观环境来说,似乎不容我发生自取斋号的任何诱因。我大半生都住着公家的办公室,先是学校后是机关再后是文化行政单位,许多时月里还是两人合用一间办公室,不可能把两个人合用的宿办合一的房间为自己取一个斋号。再从个人心理上说,缺少古代文人自我标示的自信。
    想来倒是有一次例外,细究起来很难算得斋号。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用积攒了七八年的稿酬,在祖居老屋的前院盖起一幢新房,为我隔出半间约七八平方米的书房,平生第一次有了一方读书写作的领地,却也未曾动过要取斋号的念头。其实在房子的主体建成后,乡村的建筑师问我,要不要在房子前檐的门框上方雕刻字的条形框格。我略有筹思之后告诉他,光秃秃的墙壁应该有件装饰,不过不要搞在前檐,雕在后门上方挺好。我在作出确定答复的同时,便想出刻字的内容——白鹿园。我对已经失传的白鹿的名字和关于白鹿神奇的传说开始引发兴趣,便想到把白鹿的吉祥引入这个家园。每当在小院里转悠,不经意间看见后檐墙上涂成红色的白鹿园,尽管书写的某一个笔画看起来有点蹩脚,却遮蔽不住顿然浮现在脑海里的神鹿的风采。后来过了大约不足一年,用水泥雕塑的那三个字先后脱落,我虽然遗憾,却也没有劳神费事再作弥补。然而,偶尔抬头看到脱落了字体的条形小框,白鹿的逼真的影像依旧会飘浮在眼前。
    在我几乎所有的作品末尾所附的写作地点,几乎全部都是一个又一个乡村的名字,其实后来的几处写作地点都在西安城里。作协大门在一条商店和单位栉此鳞比的繁华大街上,通往家属院的巷道有一个古旧却纯属城市标记的名字,然而这方地域还有一个乡村色彩的名字——雍村。似乎依着某种潜意识的自然驱使,在写完某篇文章时便附上“于雍村”或“雍村”,没有一次用过街巷或单位的名字。梳理新时期以来的写作,文章末尾所附的写作地点,依时间顺序是小寨、灞桥、蒋村、白鹿园、雍村、二府庄、原下等等,竟然没有一次注明城市标志的字样。
    直到此刻,我才顿然醒悟,潜意识里依然亲和着乡村;尽管住在城市也有不少年头了,却拒绝把什么街什么路什么巷作为文章末尾的写作地点,乐于附上什么村什么寨什么庄这些乡村的名字;这种亲和和拒绝的意向,却是潜意识更是无意识的自然行为。我由此也明白了,我还是一个乡下人。
    □陈忠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7-19 12:24:41 |只看该作者
拜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20:44 , Processed in 0.03401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