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封子说文旅】特色小镇建筑流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15:38: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期笔者在特色小镇之特色的时候,很多博友互动特色之特色,并且从大江南北的特色小镇风格来看,徽派和江南水乡火遍大江南北。今天笔者聊一聊不同流派的建筑,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书写着各自的故事。它们的本源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是如今的建筑永远无法超越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去倾听古老文化的声音,感受大国历史的厚重,对比一下,流行复古、仿古建筑的特色小镇,你的特色在哪里?

1、皖派建筑关键词:青瓦白墙、砖雕门楼


皖派风韵

皖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优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青瓦白墙,砖雕门楼,
徽派建筑风格以民居、祠堂和牌坊闻名遐迩,
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
皖派建筑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其中徽派是最为人熟悉的皖派的一支,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又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风格不同又一脉相承。
能工巧匠施尽其技,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刻,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徽派民居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
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
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又是徽派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不仅造型精美,更融合了古人的智慧,
在遭遇火灾时,这样的设计可以阻断火势的蔓延,安全可靠。

汤显祖曾说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可见徽州对大戏曲家的吸引力之深。







2、苏派建筑关键词:山环水绕、曲径通幽

苏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存在了数千年的苏州园林中,
自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追求,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门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堪称园林式布局的艺术典范。
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
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
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折蜿蜒,藏而不露。

置身其中,四周流淌着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之感。
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多少中国人想拥有一处苏州宅院,作为老来闲适之所,邀三两好友,吃茶聊天写字,最好不过了!
3、闽派建筑关键词:土楼防御功能

闽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历经500多年传承而来的土楼,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

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闽派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

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

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
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一部号称为赴12年之约的动画大片—《大鱼海棠》,就是以永定客家土楼作为故事场景的国漫电影,
无处不透露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和土楼元素,将永定客家土楼完美生动地还原在了影片中。



《大鱼海棠》的作者也说:“中国福建的土楼有一种梦一样的神秘感,像是来自世外桃源。”
4、京派建筑关键词:对称分布、如意吉祥

京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历经700多年演变而来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独立,
大到皇宫王府,小到平民住宅,每一处雕饰,每一笔彩绘,都是北方文化的无价之宝。
中国北方建筑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最典型的便是北京的四合院了。







历史上,在老北京四九城里,曾有千余条胡同,京城内的民居四合院就散布在条条的胡同里。
不论是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都与四合院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胡同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要素之一,是平民百姓生活、劳作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


四合院的选址、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表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四合院凝聚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共同的记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
院内亲切宁静,有着古朴浓厚的生活气息。闲暇时刻,
邀三五知己在院中把盏言欢,不亦乐乎。


除四合院外,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
也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它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功能更广泛,
分工更明确,给人以皇家威严之感。

5、晋派建筑关键词:窑洞、晋商文化

晋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城楼细做,
六个大院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展现出晋商的稳重大气,严谨深沉,
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
在这些地区中以山西的建筑风格最为成熟,故统称为晋派建筑。

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


山西历史上有晋商闻名天下,勤劳的世代晋商在积累无数财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晋派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晋商的品格,稳重,大气,严谨,深沉;
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精工细做。它所蕴含的文化与精神是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


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


黄土高原的祖先们就是在窑洞中

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
千百年来,无论社会怎么变革,
都未能撼动窑洞在陕北的主导地位。

窑洞选择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选择了人,人也选择了窑洞,
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辩证法则,隐藏着不可言破的玄机。


窑洞冬暖夏凉,天空瓦蓝透亮,空气神清气爽。

这片古老而神奇、深沉而雄健的黄土地,窑洞用她那宽广的胸怀、真挚的情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

6、川派建筑关键词:民族特色

川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融合多民族智慧的吊脚楼
作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依山靠河就势而建,丝檐走栏自成一派,
看似随意却十分考究,成为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
川派建筑,

即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
在川派建筑中以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川西吊脚楼,最具鲜明特色。

傣族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
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
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



侗族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
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
云腾雾绕,五彩缤纷,侗寨风光可谓十足。

川西吊脚楼,也叫“吊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不论是何种建筑派别,都离不开匠人们历时数年的精心雕琢,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凝聚,这种特色文化才赋予了小镇的灵魂,一砖一瓦之时,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都凝结着匠人文化的精粹,凝结着地方产业与文化的融合,这种小镇是有魅力人格化的,是有内容力的,特色小镇之文化是全民参与赋予的能量和灵魂,小镇因全民参与融合了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张力和势能的IP,通过旅游的行销模式,让小镇充满活力和希望,成为旅游目的地,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中国古韵之大美,更以原汁原味的中式建筑特色, 区域建筑特色,凸显着属于中国独一无二的繁华盛景,这,何尝不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16:39 , Processed in 0.01027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