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东画派大家——徐甲英先生作品鉴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05:29: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艺境                        2017-03-14 22:02
  
【人物介绍】
徐甲英,中国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辽宁人,一九三四年生。现任沈阳大学美術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沈阳美协顾问、沈阳文史馆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香港国际文学联合会委员、沈阳中山画院名誉院长。
徐甲英从事美术创作和高等美术教育四十余年。他的作品功利深厚、法度严谨、意境深邃。作品多次在欧、亚、美及港台地区展出和获奖。《夕阳》在西班牙、摩洛哥、蒙古国展出;《风景这边独好》参加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铁壁》参加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辽南秋色》在93年全国山水画大展中获优秀奖;《辽南晚秋》在世博会展出;人物画《新炉长》参加全国七届美展;《黄山四千仞》在日本《水墨画精品展》中获优秀奖,《谷静春泉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画展中获奖牌。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对徐甲英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徐甲英的画,“既有对关东山川多层次的观察和感受,又有浪漫诗意赋予画家的空间感知和启迪,更有画家抒发华夏山水之美的‘意’”。

文 /马中夫
中国传统国画需要自己的独特魅力,自己的钟情语言。每一个画家又需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钟情。追求艺术的的个性和突破平庸,应是每一个优秀艺术家必备风骨,唐.张怀瓘云:“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在中国画中,人物画相对容易,花鸟又次之,而山水画则为最难。以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为精神源头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彰显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凡脱俗的文人特性。

徐甲英的山水画在语言形态上,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有着无庸置疑的血缘关系,如注重笔墨和气韵,不以对实景的刻板描绘为致力的重点,而是将意境的营造视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标等等,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演绎得极其充分。“甲英”的山水画有其古典美,让欣赏者能如临其境如厉其险,达到物我同化的审美境界,高古幽深的山势,美伦美幻绘画风格,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特征,让观者晓其理智者得其而乐。他的许多作品,给中国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赋予更多的审美趋向,传统绘画精髓不管写实与写意,都是注重抒发个人感受和表现艺术风格的。这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文化提倡人的---天之理也是人之理,天赋人性的人格化意义,有着一脉相承的意味与关联。其中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庸之质,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反映了综合考量、权衡对比、修身养性,以提高艺术人的思想境界为要的。然而徐甲英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又有着很大区别的。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没有传统山水画的那种以皴法为核心的固定程式,而是彰显出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个性和别具一格的现代风采。

这种艺术个性和现代风采若用一句较为概括的话来形容,那便是他的作品一方面在绘画风格上自由逸宕,如诗如梦;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内容蕴含方面的诗意化追求。这种追求有着外在和内在的不同表现方式。其外在的表现方式为在画上题诗,用诗中的文字对画面的含意进行说明或阐释;其内在的表现方式为在画面的意境上体现诗的氛围和情趣,给人以感染、陶冶和想象。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之所以从原来主要致力于再现物象的“写景”,转而改向位移于主要致力于抒发情志的“造境”,其重要原因之一也筑基于此。甲英的山水画在画面的意境和作品的格调上,是秉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有着强烈的诗意化追求的,这一点无庸置疑。不过,甲英作品中的诗意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甲英的作品除了标题和款名之外,一般没有古代画家们那样的说明性长跋,也不借用诗文托物言志的手法,赋予作品中的物象以某种特殊的人格寓意,而是凭借着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和笔墨语言,来传达诗的情感和想象,营造诗的氛围和意境,与欣赏者进行交流对话,从而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甲英的这种做法,无疑要较之那种外在的表现方式更高明的,也更巧妙。例如甲英的作品在景物设置方面极其自由,随意,不受传统山水画程式法则的束缚,而是坚持从“生活”出发,但又不拘泥于“生活”,而是对“生活”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改塑,因此,在甲英的笔下,不论是,《南山赏秋》的艳;还是《冰峪初雪》的莹;不论是《家乡》的声声呼唤;还是《归巢》的哀哀鳥嗚;
不论是《争流》的千帆竞渡;还是《草色野意》狂放;不论是《夏山苍翠》欲滴涌;还是《闾山》的莽莾苍苍;你又可在《老家》画卷中感受乡愁是心中一滴硕大的热泪;家乡是一颗根植灵魂大树,是缠绵思念中孵出的月亮,是远行脚步下绵延起伏的群山。是坎坷时刻,萦绕在耳边唇际不休地阵阵春风,搀杂着发梢、麦秸、炊烟和母亲的乳香、父亲的辣辣的煙味;是枕边汗湿的一袋故土,在梦里缭绕不散的云霞。如今虽已住进了城市的高楼,可总觉得这不是家,只是个像家的客栈,因为你知道母亲还在老家等你,老家的山水还在呼唤你的乳名,你多么想在大山中唱那首山歌,打一捆上好的柴,为父母点燃灶火,让袅袅炊烟温暖老家的冬天。

甲英的笔墨虚实搭配,动静互补,有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和谐美感。这种美感淡雅清新,朦胧微妙,缱绻深情如同人们记忆中的故土,心灵中的梦境,充满了葱茏的诗意。甲英在笔墨语言的运用方面更是松秀灵动、从容舒展,不愠不火,不野不匠,既不同于纯然勾勒那样拘谨、板滞,也不同于一味泼墨那样霸悍、狂肆,而是行笔运墨自自然然,平平淡淡,有一种从心所欲,收放自如的逸宕之气。这种从心所欲,收放自如的逸宕之气既有情趣,又有韵致;既有笔墨效果,又有形式美感;既执行着描绘山川风貌的造型功能,又有着梦幻般的浓郁诗意,将甲英的以意境营造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美学取向表现得淋漓尽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0:16 , Processed in 0.00744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