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对比中研究色彩变化规律,色彩绘画要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7:05: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17-3-23 17:07 编辑

艺伴美术                        
2017-03-22 17:42

在对比中研究色彩变化规律,色彩绘画要点!
所谓色彩就是色与色的关系
色彩是有规律可循的,静物的静态特征
使初学绘画者能在相对稳定的光线条件下悉心观察物象的色彩现象
研究色彩变化规律

1.观察为先
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静物教学作为基础色彩教学的入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整体”是观察色彩的基本要求,“比较”是观察色彩的关键所在。整体观察取决于是否掌握比较之法,物体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出来的。在写生过程中,要求学生从4个方面比较色彩,即:比色相、比明度、比纯度、比冷暖。通过比较实践,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逐渐理解色彩现象和色彩变化规律。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把握3个认知规律:
(1.) 从感性到理性回归感性。色彩需要感觉,但只凭感觉去认识色彩还是不够的。“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认识色彩,必须借助色彩学知识,把感觉加以分析理解,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住最初的感觉。

(2.) 从整体到局部回归整体。观察色彩,一定要从整体着眼,全面地、相互联系地、互相比较地进行观察。面对静物,首先要放开视野,把整组静物尽收眼底,迅速敏锐地抓住对象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在观察局部的时候,必须以整体关系为前提。整体观察并不排斥对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整体和局部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防止见木不见林,也要防止粗枝大叶。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品过程中。
(3.) 从客观到主观回归客观。绘画是表现而不是再现,不管是写实性色彩还是表现性色彩,都要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对客观物象进行提炼和处理,融入个人情感。只不过表现性色彩,主观意识强,注重情感表现,强调画面本身色彩组合的力度,是客观物象的主观表现。基础色彩,一定要把握好主客观的辩证关系。

2.色调为重
色调是色彩的有机组合,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色调即格调,高中美术班色彩静物教学要把色调把握放在重要地位。
画面色调的形成,既不是作者主观的捏造,也不是自然主义的摹写,它是艺术表现的需要。色调其实是对复杂色彩有序的排列,这种色彩的有序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的协调,二是必要的对比。协调是必须的,世间万物七彩纷呈,画面的丰富不是色彩简单堆砌的大杂烩。画面色彩要有一个倾向,或红或蓝,或冷或暖,形成基本调性,对比色要受主调制约,局部的细微变化要统一在整体色调之中。对比也是必要的,统一并不等于单一,没有色彩间的相互对比,就没有色彩的丰富性。色彩静物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画面各物体的不同色彩倾向,特别是同类色之间的微妙变化,要学会在冷色中寻找暖色,在暖色中寻找冷色。
色调具有个体性,同一组静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色彩感受,形成不同的调性,只要色彩之间的关系准确,画面都是成立的。色彩的无限表现可能就是建立在色调的个体性基础上的,色彩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只属于自己的色彩。静物写生时,要强化个人的色彩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转化为个性化的色彩表现。色调是个体性的,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色彩感觉去校正,代替学生的色彩感觉,千人一面,是色彩教学的大忌。

3.冷暖为要
没有对比就没有色彩,色彩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色彩的冷暖对比。冷暖既是色彩的属性,也是色彩变化的现象,更是色彩表现的手段。色彩静物教学中,冷暖变化规律的研究是要务。
冷与暖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暖便没有冷,没有冷便没有暖。色彩的冷暖具有相对性,比如,黄色相对于蓝色是暖色,而它和大红相比,又成了冷色。在色彩写生时,不能简单地用色轮上的冷暖色划分去定义色彩,而是要色彩间相互比较,确定谁冷谁暖。色彩教学中的冷暖通常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色与色之间有冷暖差异;二是物体受光照射后受光部和背光部色彩有冷暖变化。
物体受光影响产生的色彩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色彩冷暖变化来感知:物体受冷光照射,受光部偏冷,背光部则偏暖,反之亦然。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光源主要是天色的反光,多为冷光 。物体受光部色彩的冷暖,除固有色的因素外,起关键作用的是光源色,因此,色彩静物写生,我们首先要确定光源色的冷暖,只有这样画面色彩关系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写生过程很大程度是对色彩冷暖关系的分析、比较过程。在教学中,要讲透色彩冷暖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主动利用冷暖对比表现物体的能力。
补色,亦称强度比色。“补色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冷暖变化的法理,补色的合理利用能增强色彩力度。适度的补色搭配可以产生华丽、跳跃、浓郁的审美感觉,但是,倘若补色以高纯度、高明度、等面积搭配,画面就很难协调。为了使补色能相互调和,可以利用面积差、纯度差、明度差和间隔法降低它们的对比度,从而缓和刺激性而产生悦目的搭配效果。前辈艺术家不乏使用补色的高手,印象派画家更是把补色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对象。

4.写生为主
色彩静物训练一般以临摹起步,目的是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画基本步骤。在色彩静物教学临摹阶段,教师要帮学生选择优秀色彩范本,并对优秀示范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尽快建立色彩直观概念。先入为主,最先接触的,往往记忆深刻。不良的色彩习气,形成后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初学色彩静物时,起点要高,要给学生设定色彩标高,培养良好的色彩品位。
色彩静物教学,临摹终究是辅助手段。观察的缺位,学生无法体会从物象到绘画作品的提炼过程,只有学会观看,学会思考,才能学会表现,因此,在临摹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尽早导入写生训练。作为从临摹到写生的过渡,可以根据参考范画摆放静物,有意识地还原参考范画的静物摆设和光线条件,然后让学生对实物写生,有困难再参考范画,这样,学生就能较快了解从物象到绘画转化路径。以范画辅佐写生,目的是加深对色彩现象的感知,巩固对色彩规律的理解。这一阶段还可进行一些色调训练,抓大色块,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色彩感觉的能力。
物象色彩的丰富性,个体感知的差异性,决定了色彩教学的复杂性。色彩静物教学还是应以写生为主,通过写生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敏锐学生的色彩感觉,提高塑造能力和色调组织能力。在直面物象时,要学会捕捉物象给予的色彩启示,寻求色彩表现的可能性。理想的色彩静物写生过程应该是观察、感悟、尝试表现、甄选语言的过程,是悟道。写生能避免空洞和概念,有利于个性化的表现。但应该注意,写生作品面貌的个性化特征并不意味着可以摆脱规范约束,色彩写生还是应该遵循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构成要义,否则,容易背离造型规律而误入歧途。

5.表现为本
色彩静物教学起步阶段以认识自然界的色彩现象,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画步骤和基本方法为目的。教学一般从直观表达自然色彩开始,通过色彩写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色调组织、形体塑造、空间表现、质感表达等色彩造型能力。当知识和技能储备到一定程度时,应逐步尝试各种表现技法,探寻画面的形式语言,适时导入表现色彩的实验。要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强调画面的色彩构成,鼓励个体的主观表达,为未来专业的多向发展奠定色彩表现基础。
色彩表现是色彩静物教学的根本目的,尝试是表现性色彩形成的必经之路。色彩静物教学必须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避免扼杀学生的色彩天性和艺术个性。
画色彩不像素描那么理性,如果用文化课来打比方素描就是数学,那色彩就是语文或者英语,是需要感觉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2:22 , Processed in 0.00843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