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随着文房器具的发展,围绕着四宝又出现了一些辅助用具,因使用便利,亦渐被文人视为不可或缺的文房之物。精美的文房用具,在古代文人眼中,不只是实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
紫禁城中的御用文玩大体为明清两代皇家的珍藏。这些文玩风格多样,情趣各异,或雍容华美,或雅致脱俗,又有配合成套者,相映生辉。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百件皇家御用文玩皆属清宫旧藏,大多为紫禁城中书房的日常陈设,或为皇帝处理政务时所用,看完绝对大开眼界!
竹节式刻松树人物笔筒 清,高13.2cm,口径最大7cm。清宫旧藏
笔筒弯曲竹竿式,三节痕宛然可辨。器表浮雕山水、树木及人物为饰。下部高浮雕一老者骑驴缓行,身旁一小童相随。驴腿脚处还应用了镂雕技法。整体而言,浮雕愈向上愈浅,局部树纹以留青法表现,口沿下云气则为阴刻而成。此器构思细密,技法运用灵活,随物象变化而不拘泥,无疑是竹刻成熟时期的作品。
竹雕白菜笔筒 清,封锡爵,高17.3cm,口径9.4cm,底径9.2cm
笔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叶4重,内如剜出菜心,内壁有剔除之螺旋节痕。菜叶脉络清晰,刀痕宛然,边缘翻卷自如。平底,近圆形,雕作根须溢出土面状。外底有阴文“封锡爵”三字圆形款印。通体磨工较细,刀法深峭稳定。从这件白菜笔筒可略窥竹刻名家封锡爵造诣之一斑。
文竹方笔筒 清中期,高15cm,筒径12cm。清宫旧藏
笔筒作并比竹节纹,纹饰简单却错落有致,颇富韵律感。加之修胎讲究,令竹簧不显轻薄,增添了立体感。而竹簧片粘贴紧密,拼接细致,过渡自然,色泽温润,有类牙、玉,韵味独特。在清中期宫廷工艺追求繁缛富丽的风潮中,出现如此技巧高超,而不事卖弄、以简驭繁而风格清新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木纹釉墨彩山水图笔筒 清雍正,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6cm。清宫旧藏
笔筒直口,璧形底。器内外壁上下边沿施木纹釉,外壁中部以墨彩绘山水图景,意境清逸。墨彩山水与木纹釉相得益彰,典雅怡人,是清雍正朝具有代表性风格的陶瓷文具。
五彩竹纹笔筒 清康熙,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宫旧藏
筒外壁以黑彩为主,画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空白处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下有“西”“园”阳文联珠方印。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极富文人情趣。
黄振效牙雕渔家乐图笔筒 清,黄振效,高12cm,口径9.7cm。清宫旧藏
筒外壁雕刻渔家乐的太平景象。所刻景物细腻灵透,工细入微。人物的发、须、眼以墨点染,保留着浓厚的雍正时期的牙雕风格特点。松叶如轮,松针纤细,融合了竹雕、角雕的技巧。这种精巧爽利的雕刻体现了黄振效牙雕技术的精湛,同时也表现出清代雕刻工艺顶峰时期牙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山壁一侧刻清乾隆帝楷书御题诗一首,又“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长月小臣黄振效恭制”款。
牙雕黑漆地花卉纹笔筒 清早期,高14cm,口径11.5-10.2cm。清宫旧藏
笔筒呈五瓣梅花式,外壁雕水仙、山茶、荷花、月季等四季花卉,寓“四季荣华”之意。花卉等纹饰外减地填黑漆,画面黑白相间,对比鲜明,如同工笔画,韵味别具,是一件以刀代笔的牙雕精品。
画珐琅母婴图笔筒 清乾隆,高11.7cm,口径9.1cm,底径8.1cm。清宫旧藏
笔筒方体委角,四面在黄色珐琅釉地上饰红蝙蝠及蓝色蟠螭纹,中央长方形委角开光内绘凭窗母婴图,人物神态刻画得细腻生动,用笔工致,体现出乾隆朝人物题材画珐琅器的制作水平。
青玉三鹅笔架 清,高5.2cm,长12.8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玉质,形为三鹅相连,分别衔谷穗、花枝,鹅腹下饰小浮萍。“三鹅”是印度婆罗门教中月天(月神)的坐骑。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亦颇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