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画大师刘海粟泼墨泼彩山水画精选欣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7:55: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6-23 09:45  
刘海粟,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凤阳。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刘海粟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泼墨泼彩的创作,直致去世,前后共延续了40多年。他的泼墨泼彩绘画具有强烈的光色效果,对后期印象派塞尚、莫奈乃至野兽派马蒂斯等西方现代画家的绘画成分都有所吸收;在泼墨泼彩技法上,用色大胆概括,创造出斑驳陆离、绮丽幽深的光色效果;他的泼墨泼彩是对自然物象的高度抽象,空气和光影在画家的笔下得到幻化,有着极为强烈的真实感。



刘海粟是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的某些技法并融会贯通创造出来了大泼彩绘画,有着从实验摸索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构线泼染到放笔泼染的变化过程,写意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


有人评论说,刘海粟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画家、不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画家,他的艺术血脉中奔腾的是“破坏”的血液,同时也是创造的血液。


刘海粟的泼墨泼彩有高度写意化的笔墨语言。他始终注重意境和笔墨的高质要求,注重骨法用笔与随类赋采的双向融合,把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结合起来,把用线造型及泼墨泼彩的表现性因素结合起来,构线为骨、泼墨泼彩。他的笔墨首先为造型服务,然后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内容,他的笔墨往往通过山石树木等具体的物象呈现出深邃的内容,如果离开具体的情境和物象、离开写生对象,刘海粟的泼墨泼彩中笔墨独立的审美内容便无从谈起,这是他最为主要的绘画特征之一,蕴涵了东西方绘画的构成要素。



刘海粟的泼墨泼彩不仅包括山水,而且还有花鸟,尤其泼彩荷花,成为泼墨泼彩的保留题材,如1972年的《褪却红衣学淡装》,已开始用石青泼彩荷叶制造出班驳陆离的油画效果,有着强烈的厚重感,成为他绘画风格的突出表现(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又有《重彩荷花图》、《荷花鸳鸯图》、《粗枝大叶图》等,都是重要的泼彩荷花作品,构成泼彩荷花的系列)。至此,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刘海粟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验,已经探索出较为熟练的泼墨泼彩绘画方式。



在长期写生的基础上,刘海粟终于形成了他的大泼墨泼彩的绘画技法,娴熟地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绘画创作,他在总结泼彩画的创作经验时说:



泼彩画法是先用焦墨线条画出几大块块,分好色彩的区域,然后到上重色,嫌浅处可以等纸又几成干后,再用小盂调好色朝画上倒,另外破以清水,使色彩散开并吃进纸去。在健笔疏导的过程中,让色块向山的自然形态靠拢。全干后用墨笔细心收拾。 (《从师到友画黄山——黄山谈艺录选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23:22 , Processed in 0.00835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