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避暑有绝招,想不到竟还这样超凡脱俗! 2017-07-15 21:1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0:21: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各位瘫在空调房里,
啃着凉西瓜、追着电视剧,
脑子里会不会突然蹦出一个问号:
除了摇摇蒲扇,
古人都是怎么过夏天的?
肯定不是“略过”!

南宋 佚名 柳荫高士图 局部
遂翻书查看,
不禁惊到:
古人真会玩!
葛优瘫就可瘫出多种方式...
从容淡定版▼

明 仇英 竹梧消夏图 局部
休闲版 ▼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古时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面对炎炎夏日,古人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消夏纳凉。如今,我们不妨从古人的种种消夏方法中,探究到其中的奥妙和乐趣,从中也会获得更多启发。
文艺版▼

元 刘惯道 消夏图 局部
不喝嗨都对不起这么热的天▼

宋 佚名 柳下醉归图
古人爱玩,尤其爱在自然山水中嬉戏,大人和孩子常在一起游泳、戏水。明代李时珍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气候炎热,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钓鱼是不错的选择。由此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除了垂钓,古人的夏趣活动还有养金鱼、钓鳖、捕蛙、夏猎等。

明 仇英 枫溪垂钓图
唐代诗人刘禹锡喜欢在近水处纳凉,他有诗句曰:“千竿竹翠数莲红,水田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北宋词人秦观说:“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有水的地方就有细风,有树的地方就有阴凉。古人常能在炎夏轻易找到凉爽的去处。


明 仇英 枫溪垂钓图轴 局部
古人避暑有绝招
怀抱竹夫人
虚堂一幅接篱巾,竹树森疏夏令新。
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寒龟不食犹能寿,弊帚何施亦自珍。
枕蕈北窗宁有厌?小山终日对嶙峋。
—— 南宋 陆游 初夏幽居

竹夫人
陆游《初夏幽居》)这几句诗中提到的“竹夫人”,是古人在夏天时为了取其凉意抱着睡觉的物品,一般为圆柱形,用竹篾编成,中间镂空。“竹夫人”常伴人于枕席之间,这个名字不但贴切,还有种暧昧不明的味道。
瓷枕凉入梦
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
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

宋 定窑孩儿枕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李清照的《醉花阴》被人称为一句一个“凉”字,其中第四句中的“凉”就在于“玉枕”。玉枕并非玉石所制,而是指瓷枕,它是古人夏日消暑的必备之物。

金 磁州窑虎纹枕
瓷枕在唐代开始大量生产,其不仅被作为夏日的卧具,更有诊脉、助眠之用。随着我国陶瓷技艺的发展,瓷枕的制作愈发登峰造极,其造型纹饰也更丰富多彩,极大地升华了其表现力和艺术性,成为卧房中令人赏心悦目之雅物。
巧思造冰箱

曾侯乙墓出土战国铜冰鉴
古人用冰的历史十分久远,聪明的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冬天把冰块凿来存放在冰库中,夏天再拿出来解暑。每到夏天,周天子便会举办隆重的颁冰礼,按级别把藏冰赏赐给官员们解暑,以示天恩。这仪式后来历代多有效仿,比如唐代。

曾侯乙墓出土战国铜冰鉴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
唐代藏冰不仅是官方的事情,民间已有夏天贩卖冰块的生意,只是规模有限,而到了宋代,卖冰在街头巷尾就很寻常了。夏天的冰块除了拿来做冷饮、冰镇瓜果饮料,还拿来放在房间里降温。古代冰箱的发明,一开始就兼具冰镇与降温之功效,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青铜冰鉴就堪称冰箱的祖宗:分内外两层,夹层中放上冰块,中间可用来冰酒,而打开盖子,渐渐融化的冰块则可以降下室温。这种有冰箱和空调功能的两用容器,从青铜“进化”到陶制、木制,一直沿用至清代。
甘凉雪泡饮
假设穿越到宋朝的街市上,您能喝到“绿豆、甘草冰雪凉水”(《东京梦华录》)、“雪泡豆儿水”(《梦粱录》),还有“雪泡缩脾饮”、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沈香水、荔枝膏水等各色“凉水”(《武林旧事》)。所谓“雪泡”,就是饮料里加了冰雪水,夏饮需又凉又甜。

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众人消夏吃酥山
明清以来,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莲子汤。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的种类就有很多了,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轻纱薄露透

南宋《歌乐图》局部
古代女性们还习惯于身着薄罗或薄纱的背子,任两肩、双臂隐现在轻浅的纱罗中。这一风尚也是由来已久。唐代诗人王建在所作《宫词》中描写宫人服饰时,即有‘嫌罗不着爱轻容’之句。可见那时宫廷女子的时尚便是炎夏时穿着抹胸,外罩能看到肌肤的薄纱长衫。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传世绘画《簪花仕女图》,描绘的就是晚唐、五代贵族女子这种消夏装扮的动人风姿。
扇底清风来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西汉 班婕妤 《怨歌行》

在汉朝时,扇子蔚然成风,那时候的扇子形状很多,团扇最多,折扇在唐朝的时候比较普遍,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扇子上题书法,书法,绘画飒然成风。

宋 钱选《招凉仕女图》

宋 钱选 招凉仕女图 局部
明贤陈继儒曾言:『石上藤萝,墙头薛荔,小窗幽致,绝胜深山。加以明月清风,物外之情,尽堪闲适』。寸景即深山,心空自清凉!举目求索,原来一阵清风,就可致人以物外之享。
心静自然凉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 唐 白居易 《消暑》

明 仇英 竹梧消夏图
如何消除暑热,只要你在院子里坐着,不想别的事,静下心来,你就会感觉窗子有清风吹来,所谓心静自然凉。
夏天既然这么长,咱就凉由心生慢慢过!
内容来源:杏坛美术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8:47 , Processed in 0.00905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