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画巨匠张大千扛起青绿山水画复兴的大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7:48: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7-7-18 07:49 编辑

    百科传媒                        2017-07-17 18:11
  
大千伪作的古山水画可以以假乱真,曾遭到很多人的指责,但他在青绿艺术上的创新,却是大家一致公认的。研读中国山水画史,我们知道中国山水画彻底从人物画中独立成科,是从青绿开始的。可以说,青绿艺术的完善,最终完善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主体性,同时创造了山水画艺术的第一次高峰,从展子虔经李思训、李昭道到王希孟、赵伯驹,前后绵延500余年,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极盛时期。应该说,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平分秋色,共享了中国古典绘画黄金时代的荣光。与此同时,文人画家逐渐主导了画家队伍,由于文人群体强大的集团力量,从而形成了文人群体特有的审美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水墨为尚。青绿之美受到排挤而逐渐边缘化。在宋以后的近千年里,虽然青绿山水没有彻底从中国绘画中消失,但基本上只是被作为一种技法使用。像展、李、王、赵,那样专攻青绿而卓然成家的近乎绝迹。青绿之美遂在千年绘画史上若隐若现,仅仅是作为一种技艺被一代又一代地重复和继承,山水面的创新规律几乎与青绿无关。这反过来使青绿绘画更为卑微,更遭很多画家和社会的轻视。


在近现代大家林立的山水画家中,张大千却是个例外,因为有了张大千,才没有让青绿之美彻底消失,是他恢复了青绿艺术的创新功能,将创新的生命活力注入青绿艺术之中。当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人苦心建构中国画的笔墨之美时,张大千走的却是重建青绿之美的单行道。其他人都是无一例外的笔墨之美,张大千却是青绿之美。张大千赋予了青绿艺术以新的生命力,而在青绿艺术之外,他在泼彩画中所展现的艺术创新力量,也一点不亚于其他水墨画家。
在过去很多年的美术理论研究中,我们忽略了张大千青绿之美独创性和革新性,而是把他归纳到一例!新的水墨之中,以水墨的话语霸权,掩盖了张大千青绿艺术的创新独特性。应当说,张大千点燃了青绿艺术的新希望,他不仅改变了宋以后青绿绘画的卑微状态,更证明了青绿艺术创新求变的可能性,也可以说,张大千不是一个偶然成功的个案,而是宣告了青绿之美复兴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张大千在那个时代发现了青绿之美是独具慧眼。那么在今天,青绿之美的诱惑要强大得多。经过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以笔墨为核心的水墨画在走过六百年的极盛之后,显现出日益明显的惰性,在古今大师们建构的森严水墨壁垒里,当代年轻一辈的水墨画家们明显地感到无处不在的束缚和影响,可容纳施展拳脚的空间越来越小。


张大千是一个成功的榜样——泼彩画是青绿艺术创新生命活力的证明,它所独具的、集民族和现代美感于一身的视觉语言,是大同小异的笔墨语言难以比拟的。
研读美术史,我们会发现,唐宋时期,传统的青绿山水和新兴的水墨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当时中国青绿、水墨之美共存并举的审美意识世界,成就了唐宋绘画的辉煌。与唐宋时代的中国相比,今天的中国正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无论是开放的气度,还是创新的要求,都理应更为强烈,我们有什么理由像明清时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7-18 07:51:12 |只看该作者
五百年第一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05:18 , Processed in 0.0080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