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南海700年皇家园林的斗转星移中南海700年皇家园林的斗转星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 21:19: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历史文话馆
2017-09-02 13:06

中南海位于故宫西侧,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中南海之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在现存的中国皇家园林中,中南海并不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但它的地位最为特殊,也至为重要.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干涸的京城里这个泱泱七百亩的“大海子”,明明是一个人工湖,为什么被称为“海”呢?这得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
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然湖泊上建瑶屿行宫,那时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燕山山脉的森林茂密,坝上草原水草丰美。
辽国盛极而衰,金朝取而代之,于是,这块自然湖泊上的宫殿迎来了新的主人。公元1153年,金王朝正式迁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新的主人给瑶屿行宫取了一个新的名字,以示其权力和自己特有的偏好,于是,瑶屿行宫更名为“西华潭”。金王朝一声令下,上万民工开始对这一带进行开挖和改造,使之具有了更多人为的痕迹。
斗转星移,又到改朝换代时。蒙古英雄忽必烈挥师驱兵南下,入主中原,把以灿烂文化引为自豪的汉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并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大都。皇宫御苑仍在金朝的老地方,自然又免不了一番整修,几次扩建。
这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干旱的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部落,对水就像对生命一样珍惜,认为水就像花园一样美丽。古代蒙语称水为“海”,“海子”意即花园。一长串经过人工拓展的湖泊: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北海、中海、南海,元代大都城内的湖泊都被称为“海”,中南海的“海”,来历也源于此。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改元代国都大都城为北平。1403年明成祖即位,从南京迁都北平,改为北京。
明成祖不再在原来的金、元皇宫的基础上拓建,而在它的东面营造起一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崭新皇宫——紫禁城。明成祖这次营建紫禁城的一大功绩,是为整个北京城确立下一条由北而南的中轴线,乃世代不朽的基业。原来环水而筑的金、元皇宫,则改称“西苑”、“西海子”,作为皇帝的避暑行宫。明世宗时,又在“西海子”上建造起南北两座汉白玉桥,南面蜈蚣桥之南为“南海”,北面的金鳌玉桥之北为“北海”,两桥之间的狭长水面为“中海”。
1644年,清兵入关,建立起大清王朝,亦定都北京,继续营造紫禁城,拓建西苑三海子。清王朝重新开挖三海,堆土为山,广植林木,山威而海水阔,林秀而宫室幽,成为皇家的洞天福地。
这样,经过辽、金、元、明、清五个王朝七百多年的精心营建,西苑三海集山、海、岛、桥、亭、阁、廊、榭、宫阙于一园,成为真正的人间仙境了。
西苑三海由后花园演变为政治中心值得一提。紫禁城中本来有一处御花园,虽然也是奇石佳木遍布,但身处其中,还是有一种局促的感觉,让人不觉想到,皇帝在大内中的生活真是有些枯燥。实际上,有清一代,紫禁城更多的时候只是皇权的一种象征,那里格局刻板,居室狭小,住起来实在不是特别舒服。更多的时候,皇帝会把自己的办公地点移到离宫花园,因此,圆明园、中南海等“金鸾殿”之外的地方在很多时候成为了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清代,许多盛大的典礼和宴请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如阴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入夜,中南海的湖面上要放荷花彩灯;每到选拔武状元时,皇帝会在紫光阁检视考生的骑射功夫。
晚清,在列强入侵、国弱民贫的内忧外患中,在中南海的正殿——勤政殿(现被拆除)办公的光绪帝,和康有为试图推广一场撼动原有统治秩序的维新运动,百日后即遭慈禧太后打压而失败,不到30岁的光绪帝,此后被慈禧囚禁在南海中的岛屿瀛台,至死未获自由。

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驻中南海到新中国成立前,整整49年间,军阀、国民党、日伪政府先后入主中南海,各派势力若昙花一现。政权交替间隙,中南海还曾被作为公园开放。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被迫迁出紫禁城,当年,原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的广大宫室被改为“故宫历史博物院”,俗称故宫,原来的西苑三海,以金鳌玉桥为界,北海被辟作平民公园,中海、南海则被北洋军阀首领、窃国大盗袁世凯占据,做了大总统府。这样一来,整座西苑三海便一分为二了。
做了“大总统府”的中南海,面积达一千五百亩,其中水面占七百亩。它比东面的故宫大出三分之一,比北海的北海公园则大出近一倍。
1917年,张勋复辟,冯国璋出任代理大总统入住中南海。民间有传说称,有“冯狗”外号的他,一到中南海,就以八万两白银的价钱出售了中南海里的鱼。历代皇帝后妃常在中南海放生,许多鱼的身上挂着放生标志的金牌、银牌或铜环。1919年,冯国璋因肺病去世时,有遗老写挽联“南海鱼何在,北洋狗已死”痛骂此事。
此后,历任大总统曹锟、徐世昌均进入中南海,在军阀混战之下,没有谁能安稳在那里住上几年。
1927年6月,北方最大的军阀奉系张作霖,在中南海怀仁堂出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并成立“安国军政府”。张作霖入住中南海才一年,支持他的日本人对其失去兴趣。1928年6月,张作霖撤出中南海,未料在回东北的火车上被日本人埋下的炸药暗杀。
1928年北伐战争后,军阀失势,国民党定都南京。中南海不再作为最高行政中心所在,国民政府将之改为公园。1934年,中南海停止开放,国民党在此设北平行辕,1937年12月,攻入北京的日本人,在中南海设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批汉奸在这里被扶植上台。
1949年和平解放北京后,中南海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所在地。
历史文话馆 2017-09-02 13:06
中南海位于故宫西侧,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中南海之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在现存的中国皇家园林中,中南海并不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但它的地位最为特殊,也至为重要.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干涸的京城里这个泱泱七百亩的“大海子”,明明是一个人工湖,为什么被称为“海”呢?这得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
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然湖泊上建瑶屿行宫,那时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燕山山脉的森林茂密,坝上草原水草丰美。
辽国盛极而衰,金朝取而代之,于是,这块自然湖泊上的宫殿迎来了新的主人。公元1153年,金王朝正式迁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新的主人给瑶屿行宫取了一个新的名字,以示其权力和自己特有的偏好,于是,瑶屿行宫更名为“西华潭”。金王朝一声令下,上万民工开始对这一带进行开挖和改造,使之具有了更多人为的痕迹。
斗转星移,又到改朝换代时。蒙古英雄忽必烈挥师驱兵南下,入主中原,把以灿烂文化引为自豪的汉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并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大都。皇宫御苑仍在金朝的老地方,自然又免不了一番整修,几次扩建。
这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干旱的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部落,对水就像对生命一样珍惜,认为水就像花园一样美丽。古代蒙语称水为“海”,“海子”意即花园。一长串经过人工拓展的湖泊: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北海、中海、南海,元代大都城内的湖泊都被称为“海”,中南海的“海”,来历也源于此。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改元代国都大都城为北平。1403年明成祖即位,从南京迁都北平,改为北京。
明成祖不再在原来的金、元皇宫的基础上拓建,而在它的东面营造起一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崭新皇宫——紫禁城。明成祖这次营建紫禁城的一大功绩,是为整个北京城确立下一条由北而南的中轴线,乃世代不朽的基业。原来环水而筑的金、元皇宫,则改称“西苑”、“西海子”,作为皇帝的避暑行宫。明世宗时,又在“西海子”上建造起南北两座汉白玉桥,南面蜈蚣桥之南为“南海”,北面的金鳌玉桥之北为“北海”,两桥之间的狭长水面为“中海”。
1644年,清兵入关,建立起大清王朝,亦定都北京,继续营造紫禁城,拓建西苑三海子。清王朝重新开挖三海,堆土为山,广植林木,山威而海水阔,林秀而宫室幽,成为皇家的洞天福地。
这样,经过辽、金、元、明、清五个王朝七百多年的精心营建,西苑三海集山、海、岛、桥、亭、阁、廊、榭、宫阙于一园,成为真正的人间仙境了。
西苑三海由后花园演变为政治中心值得一提。紫禁城中本来有一处御花园,虽然也是奇石佳木遍布,但身处其中,还是有一种局促的感觉,让人不觉想到,皇帝在大内中的生活真是有些枯燥。实际上,有清一代,紫禁城更多的时候只是皇权的一种象征,那里格局刻板,居室狭小,住起来实在不是特别舒服。更多的时候,皇帝会把自己的办公地点移到离宫花园,因此,圆明园、中南海等“金鸾殿”之外的地方在很多时候成为了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清代,许多盛大的典礼和宴请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如阴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入夜,中南海的湖面上要放荷花彩灯;每到选拔武状元时,皇帝会在紫光阁检视考生的骑射功夫。
晚清,在列强入侵、国弱民贫的内忧外患中,在中南海的正殿——勤政殿(现被拆除)办公的光绪帝,和康有为试图推广一场撼动原有统治秩序的维新运动,百日后即遭慈禧太后打压而失败,不到30岁的光绪帝,此后被慈禧囚禁在南海中的岛屿瀛台,至死未获自由。

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驻中南海到新中国成立前,整整49年间,军阀、国民党、日伪政府先后入主中南海,各派势力若昙花一现。政权交替间隙,中南海还曾被作为公园开放。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被迫迁出紫禁城,当年,原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的广大宫室被改为“故宫历史博物院”,俗称故宫,原来的西苑三海,以金鳌玉桥为界,北海被辟作平民公园,中海、南海则被北洋军阀首领、窃国大盗袁世凯占据,做了大总统府。这样一来,整座西苑三海便一分为二了。
做了“大总统府”的中南海,面积达一千五百亩,其中水面占七百亩。它比东面的故宫大出三分之一,比北海的北海公园则大出近一倍。
1917年,张勋复辟,冯国璋出任代理大总统入住中南海。民间有传说称,有“冯狗”外号的他,一到中南海,就以八万两白银的价钱出售了中南海里的鱼。历代皇帝后妃常在中南海放生,许多鱼的身上挂着放生标志的金牌、银牌或铜环。1919年,冯国璋因肺病去世时,有遗老写挽联“南海鱼何在,北洋狗已死”痛骂此事。
此后,历任大总统曹锟、徐世昌均进入中南海,在军阀混战之下,没有谁能安稳在那里住上几年。
1927年6月,北方最大的军阀奉系张作霖,在中南海怀仁堂出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并成立“安国军政府”。张作霖入住中南海才一年,支持他的日本人对其失去兴趣。1928年6月,张作霖撤出中南海,未料在回东北的火车上被日本人埋下的炸药暗杀。
1928年北伐战争后,军阀失势,国民党定都南京。中南海不再作为最高行政中心所在,国民政府将之改为公园。1934年,中南海停止开放,国民党在此设北平行辕,1937年12月,攻入北京的日本人,在中南海设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批汉奸在这里被扶植上台。
1949年和平解放北京后,中南海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所在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12:09 , Processed in 0.00772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