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丹阳铭铜镜到宣州铭铜镜 2017-09-09 19:36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5:39: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宣历史文化研究信版第092期
从丹阳铭铜镜到宣州铭铜镜
——古宣州铸镜史初探
李晓陆
铜镜作为古代人类日常生活用器,最早要数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齐家文化的铜镜。铜镜的历史,也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从同一地生产的历代铜镜上,也可窥见一个地方铸镜的兴与衰。
皖南自古就是盛产铜和锡等矿产。青弋江和水阳江历史上曾被称为“淮水”。西周王朝屡屡征伐的所谓的“南淮夷”正是指这一水系范围(南淮夷是具体的方位,是周人按地望称呼)。征伐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铜资源。周厉王时的青铜重器“翏生盨”上铭文:“王征南淮夷……孚(俘)戎器,孚(俘)金,用作旅?”“戎器”应是指青铜器或兵器。“金”非现在意义上的金,古时称铜。可以想象,当时的西周王朝垂涎皖南的铜资源,屡屡征伐,为的就是“金道锡行”,打通铜资源的畅通无阻。
而皖南名邑古宣州早在战国时就有记载。现珍藏在安徽省博物馆里的国宝错金鄂君启舟节上,就有“爰陵”铭文。经专家考证,“爰陵”就是古宣州的最早的称谓。秦代时,古宣州(宛陵)隶属于鄣郡(郡治在现在的浙江安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更名鄣郡为丹阳郡,郡治改设在宛陵,辖有17县之多。而到了东汉永和四年(139),在丹阳郡南部设宣城郡,建和元年(147)撤销,并入丹阳郡。西汉时,丹阳郡正因为盛产铜,就设有全国唯一的铜官。在这样一个盛产铜的地方,是否也是一个铸造铜镜之地呢?

我们先来看看怎样界定一个地方是铸造铜镜地的。目前学术上有这么三种方法界定:
一是要有明确的古代铜镜铸造地遗址。现在全国仅有近二年发现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国故城内的今阚家寨村南一带遗址,证明是一处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铜镜铸造作坊。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唯一一例古代铜镜铸造作坊遗址。显然这一方法虽然准确无误,但发现遗址非常困难。
二是史书典籍记载。如《新唐书》:“扬州,天宝元年更郡名,土贡金、银、铜器,青铜镜……”。《资治通鉴》:“江都郡丞王世充献铜镜、屏风。“(江都郡唐时也指扬州)《旧唐书》:“太原府,太原郡本并州,开元十一年为府,土贡铜镜、铁镜……”由此知,唐时,扬州和太原曾铸铜镜上贡。
三是铜镜自身上的铭文。如汉时的丹阳铭铜镜:“汉有善铜出丹阳……”和“新有善铜出丹阳……”。在没有明确铸镜遗址和相关文献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就是铜镜上的铭文地丹阳郡所铸。
在汉代众多的精美铜镜中,丹阳铭铜镜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精良的铸造工艺而名冠天下。丹阳铭这一在汉时唯一以郡名为招牌的铜镜,开创了商品广告的先河。笔者有幸藏有一枚丹阳铭铜镜(如图)。虽历经2000年的岁月,如今依然神采奕奕,仍具备照容功效。只不过在汉代时是银白色的,在南方独有的地理环境侵蚀下,现已变得黑如墨亮如漆的黑漆色了。

通过铭文“新有善铜出丹阳”分析,我们知道,铭文“新”乃王莽篡汉所建的新朝,仅15年,是我国古代统一王朝最短命的一朝。而同一风格的“汉有善铜出丹阳”铭文的“汉”也仅仅是在王莽把持下的汉朝了。王莽时的古钱币,是我国古代最为精美的钱币。同样,能确认这一时期的铜镜也只有丹阳铭铜镜。通过对丹阳铭铜镜上铭文分析,我们知道,这一镜种的铭文字体都基本一致,都是潇洒飘逸的悬针篆。而这一精美的书法艺术,她所体现的美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推崇。针对丹阳铭铜镜的纹饰进行研究发现,这一铭文镜,基本上都是博局镜(或称规矩镜),或是简易博局镜。博局纹镜最早出现西汉中期,终于东汉早期。最为流行是在王莽前后。
博局镜中主体纹饰是博局纹,即镜钮外一个方格,方格四边中点各出T形纹饰,与其相对为L形纹饰,方格四角外相对V形纹饰。TLV这种排列组合是固定和有规律的。日本学者根据TLV颇是我国木工用“规距”,首先提出规矩纹。欧美学者以纹饰像英文字母TLV,则习惯称为“TLV"纹。我国学者根据博局镜上的铭文“刻娄(镂)博局去不羊(祥)”和汉代六博棋艺的棋盘与该纹饰如出一辙,遂定为博局纹。安徽省博物馆藏的一汉代漆棋盘,就是博局棋盘。由巢湖出土。六博是由双人对弈的游戏,在汉代非常盛行。六博博具还时常被用作嫁妆和随葬品。人们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甚至也张设博局。将博局纹饰用在铜镜上实为一种审美价值取向。至于TLV各有什么寓意,学术界还存有争议,至今没有权威解释。但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同:其纹饰具有某种数术和变数,是古人一种宇宙观。

丹阳铭铜镜上除了有神秘的博局纹和各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羽人外,在镜缘上还饰有精美的各种变体和夸张的奇禽异兽纹饰。最为著名的有九尾狐和辟邪等祥瑞之兽。据古文献记载,大禹遇白狐而成家室。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家成室,我造彼昌。”笔者所藏丹阳铭铜镜,直径11.5公分,黑漆古皮壳。镜背的铭文为:“汉有善铜出丹阳,取之为镜清如(明)”由于直径较小,括号内的明字省略。此镜的镜缘平雕了精美极富动感和艺术夸张的羽人、龙、瑞兽及卷草纹。羽人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形象,似人似兽,身上长毛或有羽翼,手中执有灵芝仙草,仙风道骨,在天地间遨游。羽人往往接引人升天入仙。丹阳镜上饰有羽人形象,反映当时汉人升仙思想十分流行。这与当时的汉代皇家尊崇道教史实相吻合。丹阳铭铜镜上的纹饰,除了给人在视觉上美感外,更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在2011年江苏宝成秋季铜镜拍卖会上,笔者有幸在拍卖现场目睹了一枚直径14公分丹阳铭铜镜创下了80万人民币的高价。此镜为浙江一铜镜大家拍得。何故创下天价?一流品质使然。
古宣州除了汉丹阳铭铜镜外,还是否有其他朝代的铜镜呢?翻遍所有铜镜目录,鲜有记载。就在笔者苦苦寻觅之中,突然得到一藏友有此镜的信息。藏友知我喜好铜镜,开出高价。怎奈,看到镜背上有疑似鎏金之色,欣然纳入。经仔细研究,这一疑似鎏金铜镜,非鎏金工艺,只不过是在特定地下环境下,逐渐形成的。此镜铸造年代为南宋时期,直径13.7公分,圆钮。镜背是六出葵花形,镜背有双线长方框。方框内有两竖行十字铭文:“宣州王家真正青铜镜子。”从这十字铭文中透露出这样一种信息:当时的宣州境内,铸镜业非一家两家,可能很多。甚至有冒牌的李鬼,为了能在竞争中取胜,打击冒牌,便有了“王家真正青铜镜子”这样一种铭文。

从铭文“青铜镜子”还可以看出,此镜当铸于1162—1166年的4年内,弥足珍贵。南宋时,大多称铜镜为照子。何故?那时因为要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而此宣州铭铜镜的铭文“镜子”却不避讳,是何缘由?《宋史•礼志》记载:“(绍兴)三十二年正月,礼部、太常寺言:‘钦□宗付庙,翼祖当迁……所有以后翼祖皇帝讳,依礼不讳。’诏恭依。”按照绍兴三十二年(1162)的规定,“敬”字可以不避讳之后,在商号铭文镜上出现了“镜子”字样。但到了绍熙元年四月(1190)又重新颁布“敬”字要避讳,于是“镜子”又重新称为“照子”。因此,在铭文镜中,凡是出现有“镜”字样的,应该都就是绍兴三十二年至绍熙元年(1162—1190)短短28年之间的产品。“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赵昚在进皇宫之前,曾驻在宁国军辖区内。依宋朝惯例,凡是皇帝登位前居住之地(时谓潜邸)或出生地皆升格为“府”一级地方政府,宁国府由此而产生。《宋史•孝宗本纪》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升宣州为宁国府。”由此,铭文为“宣州王家真正青铜镜子”的铜镜当铸于1162—1166年,但也不排除民间继续使用宣州称谓的可能。

▲宣州铭铜镜局部
宣州铭铜镜虽然珍贵,但其品质却不高。从此镜可明显看出,古宣州的铸镜由汉时的鼎盛滑入低谷。铸镜工艺呈衰败之势。且不说,镜背纹饰由繁复美感的满工到简易的素面,就连铸造工艺也每况愈下。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铜镜过于简单而粗糙,那时因为铜镜还处于摸索和探寻之中。到了战国时期,铜镜的铜锡比例已完全掌握,所以战汉唐的铜镜是铜镜史上的几大高峰。
而经历了晚唐和五代的战乱,民间的铸镜匠人锐减甚至是绝后,铜镜的铜锡比例配方似乎突然在民间蒸发。从流传下来的宋代铜镜看,远远不如战汉唐铜镜。汉丹阳铭铜镜和南宋宣州铭铜镜相互比较,纹饰暂且不论,仅皮壳而言,不能同日而语。南宋时,湖州镜和宣州铭铜镜一样都是素面文字镜,可湖州镜却风靡一时,其影响之大,超出想象。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出土湖州镜的信息,甚至是朝鲜、韩国和日本都有出土湖州镜的报道。湖州以邻近临安(京师杭州)地理优势,成为全国的铸镜中心。在此环境下,宣州还能有铸镜一方天地,难能可贵。应当说到了南宋时,古宣州的铸镜业是和大环境是一样的,都是呈衰败之势。
从汉丹阳铭铜镜到南宋宣州铭铜镜,呈现了古宣州铸镜业由盛而衰,反映了战乱给铸镜业以破坏作用。
(作者系宣城市邮政局职工,宣城市收藏协会理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3:53 , Processed in 0.0075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