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与河有什么区别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0:53: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江与河到底有什么区别?六月的时候,去千岛湖踩点,在路上就开始思考如何围绕“水”,给孩子们带来一次关于生态、环保、自然、科学的快乐旅程。
每次带孩子活动,很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遇到好的问题,也总会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让他重复给所有的孩子听。因为,这些问题是孩子对事情本源的好奇,是孩子认知中的逻辑过程,是成长中最宝贵的思考。同样,也是我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如何发展的重要的节点。
在调研踩点的路上,开始思考钱塘江水系的课程如何去讲,突然一个问题把我卡住了。
“我们总说江、河、湖、海,江与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叫河,而有的却叫江”我有点像自言自语,又如同在问同行的朋友。
如果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我也许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样一个成年人并不会关心也不会觉得有用的问题。
而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断断续续查阅文献、思索证据,足足用了一个星期。
当我讲解钱塘江水系的时候,说到了中国的七大水系。成成立刻问我“为什么有的河叫河,而有的河叫江呢?”

思考的方法比答案更重要为什么有的称为江?而有的称为河?
讲述给孩子们的是不同的思考方法,不妨从以下三个角度去推测。
1、不同地区的人,语言习惯不同。
如同我们的方言或是地方称谓,就像山东人称馒头为“饽饽”,而有的地方“饽饽”却是窝头的称谓。
于是,南方称为江的多,而北方称为河的多。
2、河流是两个区域的自然“疆”界
江者,在古代大多数是不发生河流改道的河流。往往称为两地的界河,江的读音也与疆界的疆相同。
于是,固定的河道,不改道的河流为江。而黄河这种总是改变自己的河道,不能作为固定分界的河流为河。
3、“江”显其大,“河”感其赞叹
如果从古代造字的意象解释,江字的工形,在古代文字中有“巨”的意思,比如大的宝贝为“贡”,大虫为“虹”,大穴为“空”,大木为“杠”,大瓮为“缸”。
而“河”的可形,有人发出声音的意思,似乎为望河而叹之意。比如望山崖而叹为“阿”,望大的土坡而叹为“坷”,望流水而叹就成了“河”。
我相信,未来孩子们会因为这些问题,慢慢懂得如何去思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9 10:54:01 |只看该作者
亲们在欣赏湖光山色、游山玩水时,有木有想过,这看似相近的风景,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呢?
为什么黄河、渭河、海河都是“河”而长江、珠江、嘉陵江都是“江”呢?

一、至少在秦代以前,“江”与“河”都是专有名词
“江”特指长江,“河” 专属黄河。而其他河流则都以“川”“水”冠之。
甲骨文中就有了“河”字。从汉字六书看,“河”字属形声字。形旁从“水” 从“可”,而“可” 亦为声旁。以“水”为形旁,容易理解,因为河就是一种水体——陆地表面呈线形自然流动的水体;而以“可”为形旁就要多费一些思量了 。
“可”字为一人徒肩挑担之形,意为肩挑、担荷以运送土方,说明以黄河为代表的北方河流,流经之地土质疏松,容易改道,为约束其泛滥,古人不得不经常挑石担土固其堤岸。
而处于南方的“江”则不同。“江”字从“水”从“工”,“工”意指“人工”——南方的河流就像“人工的水道” 一样“不易泛滥改道”,可称为“江”。

智慧的祖先面对河流自然情况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共处方式,这便有了“河”与“江”字的产生,也便有了“河”与“江”的不同。
北方的河流人们多称之为河,如黄河、淮河、海河、渭河、泾河、洛河、汾河;而南方的河流人们多称之为江, 如长江、珠江、钱塘江、岷江、怒江、金沙江。
“河”与“江”的区别, 南北地域之分似可为一解。 当然还有以规模大小之分,有大“江”小“河”的说法;以水道形状之分,水道陡峭,从岸到水无坡过渡的为“江”,水道平缓,从岸到水多有浅滩的为“河”。其实这些也都同北方与南方河流的特点有关。

二、 江河是文明的摇篮。
我们可以猜想,人类的祖先是顺着水流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当时的他们,来到平原地带,面对茫茫巨川,一定是无所适从、心生敬畏的。漫漫岁月中,与大川若即若离间,终于还是舍不得远去,在河边留了下来。
他们发现,傍水而居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再不用四处采集、奔波狩猎。种下种子等待收获时,可以腾出工夫将动物的牙齿打磨成精美的饰品,佩戴在身上。在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循环往复中,可以仰望天空,想日月盈昃,观辰宿列张。
利用水流,他们将森林里的木材运来,修建起遮风挡雨的木屋,还划着木舟漂到很远的地方,带回来的是外面世界的惊喜和迷茫。

可以说,物质的需求是人们对于河流最初的、最基本的需求。即使人类进入现代文明,我们依然在“靠水吃水”。江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物产资源、航运资源、 生态环境资源——滚滚物质财富从江河奔涌而来。
不止于此,伴随人类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于江河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显现。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歌咏中,河流抒发着爱情;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间, 河流生长着激进;在“载舟覆舟”的警示中,河流揭示着为政之要;在“百谷王者”的思考里,河流成就着精彩人生。
人们面对江河,无论是欣赏时的审美诉求,还是深思后的哲学探究,都把这奔流不息之水,升华为我们的精神依赖。

三、 我们常常把江河与母亲联系在一起。那么,母亲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甘甜的乳汁?是怀抱的慰藉?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追问?
然而江河就是江河,不喜不悲,不痛不乐,即使被人类破坏得满目疮痍、遍身污垢,依然无言地付出,默默地流淌。
在人类“保护江河,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思中,江河为我们提供了文化的滋养,其实是人类自身在不断摸索文明延续的路径,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之道。
我们需要怎样的一条江河呢?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或许从巍巍的高山奔来,流淌在我们的身边,再快乐自在地流向大海……
或许从熟悉的家乡奔来,流淌在我们的梦乡里,再安静祥和地向记忆……
或许从悠悠的远古奔来,流淌在我们的心灵中,再从容不迫地流向未来……
一万年后,源远流长的文明之河是否还在讲述我们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08:38 , Processed in 0.0080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