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玉的中国编年史玉的中国编年史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9:0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掌心宝说宝
2017-11-06 13:41

古玉贯穿中国文化。体会中国绵延不绝的文化,没有比古玉更好的媒介。
收藏古物的一个目的是理解祖先,进而在时间的维度上理解一个民族,甚至人类。古物在手,时间被极大压缩,你体会到在古物诞生的时代里,人们的审美、判断、好恶、智慧、性格。
就单一物件而言,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是玉,西方是金。中国用玉八千年,历朝不绝,高潮迭起,不仅迷惑汉人,而且蛊惑外族。辽金玉不逊唐宋玉、元玉强过明玉。如果不论艺术水平,只谈工艺水平,清朝的康雍乾是古玉的最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比之下,文字只有四千年,唐诗只有一千年,唐以后的诗传统时断时续。宋瓷不到千年,宋之后,神淡气衰。明朝家具五百年,明之后,纤秾俗甜。——冯唐

收件人:中国历代史学家@qq.com
抄送:中国历代文艺青年@qq.com
发件人:掌心宝@qq.com
主题:至历代先贤的感谢信
各位先贤:
不管各位是几千岁了,还是几百岁了,现在,我们都喜欢称大家为文艺青年。感谢各位先贤呕心沥血留下的文史瑰宝,给我辈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们手握美玉,通读先贤们留下的文字时,心想,你们当年或也曾这样。然后有的抄起甲骨吱吱刻画,有的奋笔疾书,而我们——啪啪啪(敲打键盘)。新老文青的共同特点就是无尽的想象力和孜孜以求的探索欲。阅读你们留下的文字时,让我们神游在假亦真时真亦假的历史长河中……只有玉,是真的一直存在,有些也许你们也摸过,我们后人也摸过或正握在有些人的手中。当然还有文字,一代一代地写,一代一代地读,又一代一代地写,一代一代地读,周而复始……
你们说,字是仓颉造的,人是女娲造的,那玉呢?似乎也没说清楚,只提到最早和玉有关的是两位女神——有的说是女娲发现的,还拿玉石补了天;有的说是西王母,后来还到处送人,送给过黄帝玉环,黄帝用玉环打败了炎帝,灭了蚩尤,当了老大,而我们都成了他的子孙;后来周穆王来西王母住的昆仑山旅游,又送了一些;汉武帝也说西王母送过他玉,还为他唱了首《玉兰》歌呢:“玉之灿灿,灼灼其华。不我以还,其后也悔。”大概意思是:“光彩夺目的玉啊,你看它何等灿烂,快把它带回家吧,否则悔之晚矣。”怎么被你们说得西王母像卖玉的?那现在和田玉从业者是不是应该拜西王母是行业鼻祖?当然,我总是坚信,未知只是代表目前的无知,反正,玉是一直存在到今天了……还有先贤们的文字,和历代工匠们创作的玉器,就这样活生生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附件:

新石器时代(6000年)
(公元前4000-前1000年)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据专家研究,石器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为三十几岁,而出土的很多玉器,均为新疆独有的和田玉,这个时期各地域范围内以部落形式形成各文化圈层,如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北方的红山文化等。各时代和各区域文化圈层内均不约而同的使用玉器,据专家考证,当时的玉器为部落首领或巫师独有的祭祀天地用具,或权力地位象征。而在交通和工具尚不发达的当时,一件玉料从运输到加工成器,则需要花两、三代人一生的时间。

夏(400年)
(公元前20-前16世纪)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首领禹的儿子启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二里头文化遗址位于河南偃师,遗址中出土了很多玉制品,如玉斧、玉铲、玉管、玉珠、玉镯、玉戈、玉钺、玉圭、玉刀、柄形器等。

商(500年)
(公元前16-前11世纪)
文献:
《逸周书·世俘解》:“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文物玉器:妇好墓玉器



时代玉事:
商代是当时世界上重要大国,也是中国玉器开发的重要时代,是当时最大的玉器生产中心。妇好是商国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位于河南安阳,出土玉器755件,据鉴定,多数为新疆和田玉料。据专家研究、统计,商朝500年间生产的玉器数量,超过新石器时代至夏朝4000年间玉用料的1万倍。妇好更是第一代玉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玉器大收藏家。

周(878年)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329年
东周(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549年
文献:
《金楼子·立言下》:“殷亡,焚众玉器皆尽。惟琬琰不焚;君子则唯仁义存而已矣。”
《礼记·聘义》(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道、德。
《管子·水地》(玉有九德):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
《荀子·法行》(玉有七德):仁、知、义、行、勇、情、辞。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后,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时期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周文王把商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玉事酒色,因此下达了“禁酒令”和“焚玉令”,几乎焚毁了商代以来所有的玉器。周文王焚玉,焚的是加速殷商灭亡的“玩玉”,焚玉,是为了建立一套玉的新秩序,让这套新秩序来帮助周王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令玉载道”是他的目的,他要通过玉这个工具,夯实周王朝等级社会的基础。所以,他从过去4000多年里玉的功能中,提炼出了“礼玉”这个概念。周朝有严格的用玉制度,恰似它有严格的行政制度一样。周朝的君子常常比德于玉,君子佩玉表示有德,无故是不能让玉离身的。周朝统治者用“玉礼、玉德”来规范和约束藩王与大臣们的道德和行为。东西两周共历38王,800多年间,共用玉1100余吨,玉在周王朝期间经历了从悲欢离合,兴衰荣辱到“三千宠爱集一身”的曲折之路。

秦(15年)
(公元前221-206年)
文献:
《史记》:“昔卞和献玉,楚王刖之。”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秦王朝指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至秦二世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之间15年历史。秦王朝虽然短暂到“弹指一挥间”,但在和田玉的发展史上,却也留下了家喻户晓的“和氏璧”的故事:秦皇愿意用十五座城市换取和氏璧。和氏璧是春秋末期从“和氏之璧”的玉璞中雕琢而成的“天下所共传之宝”。而“玉玺”也是从秦朝开始为皇帝独尊的。

汉(426年)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214年
新王莽(公元9-25年)-----14年
东汉(公元25-220年)------195年
文献:
《史记》:“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按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探寻了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的源头,找到了于阗国,找到了一座多玉石的大山,他把这一探寻结果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根据古图,书写了山名。“昆仑山”是御封名山。张骞为了寻找和田玉的产地,不畏艰辛、寻根溯源,跋涉了绵延1000多公里的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其功绩永垂史册。汉代400余年间,使用玉料多达2300余吨,是周朝800余年间用量的两倍。玉在汉代也进入高度发展时期,玉器在王公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广泛使用,可分为玉兵器、玉工具、礼器玉、佩饰玉、玉器皿、玉摆件和丧葬玉等(汉代人认为玉石能使尸骨不朽,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和握玉)。

魏晋南北朝(360余年)
三国(公元220-265)-----45年
晋(公元265-420)-------155年
西晋(公元265-317)-----52年
东晋(公元317-420年)------103年
北朝(公元386-581年)------195年
南朝(公元420-589年)-------169年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同时西域也发生大动乱,虽然中土和西域仍然有零星的联系,如曹魏时曾派人到过于阗,宋、齐、梁、陈各朝也断断续续与西域有所接触,西域也曾来人向魏孝武帝进贡过玉碗等,但从整体上来说,这一时期是双方几乎达到了相互忘记的隔绝期。更严重的是,一帮出身名门的玄学家们崇尚虚无、空谈名理、摈弃世务、专注玄言,奉行道家的食玉养生法,一件件精美的三代瑰宝和两汉珍品玉在他们手下被碾成玉屑,伴随着他们玄远的清谈而化为他们的美食。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疯狂食玉一使和田玉遭受了历史上第二次浩劫。

隋(37年)
(公元581-618年)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隋代国祚短暂,只有37年,但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已陆续发现并发掘了包括隋炀帝墓、隋上大将军王士良墓、韦氏家族韦寿墓、韦津夫妇墓、贵族少女李静训墓等一批有明确纪年或墓主身份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玉器,虽然数量不多,但时代特征鲜明,大略勾勒出了隋代玉器独特的面貌。隋代玉器可分为礼仪用玉、丧葬用玉、日常用玉和装饰用玉等几类。

唐(289年)
(公元618-907年)
文献:
《玉雅》引《天工开物》说:“凡玉由彼地缠头回,或溯河舟,或驾橐驼,经庄浪入嘉峪,而至甘州与肃州。中国贩玉者至此互市而得之,东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工虽集京师,而工巧则推苏郡。)”
杜甫: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碗最来多。旧随汉使千堆宝,少答胡王万匹罗。
《大唐西域记》:乌铩国千余里“多出杂玉,则有白玉、鹥玉、青玉······”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唐朝是和田玉的大发展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和田开发范围更为扩大,大量和田籽玉和山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往中原。和田玉也是当时重要的外交礼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出发前,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嘱咐:“……于阗之玉,忽遗。”唐代玉器旧的礼仪玉退出舞台,出现新的礼仪玉,丧葬玉几乎绝迹,佛教玉器、实用玉器皿、摆饰玉大行其道。

五代(公元907-960年)------53年
辽(公元907-1125年)------218年
宋(公元960-1279年)------31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167年
南宋(公元1127-1279年)----152年
金(公元1115-1234年)-----119年
文献:
《宋史》记载:“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十二月,圣天遣使贡圭一、以玉为柙、玉枕一。”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圣天)遣使直末山来贡,且言本国有白玉一块,凡二百三十七斤,愿以上进,乞遣使取之。”
“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十二月遣使······贡玉鞍辔,白玉带······”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和田玉使用的第二个高峰期,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金石艺术,这对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宋代宫廷设立玉院,编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金石图录《考古图》,宋王朝建立之初,就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丝绸路上驮乘络绎不绝,和田玉源源流入中土。玉器商品的出现,刺激民间琢玉业的发展,也因此促进了玉器市场的繁荣。玉不再是皇家专用,而进入流通市场,民间琢玉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宫廷高官贵族,也不是文人雅士,而是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因此宋代出现了平民化的世俗题材玉器。

元(89年)
(公元1279-1368年)
文献:
《元史·世祖本纪》:“己丑(元至元二十六年),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殿”。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元朝皇族和宋朝统治者一样嗜玉如癖。元朝皇族经常派人出使和阗,索取玉料,为了运输方便,还设立了“玉运驿站”。元朝短短几十年,和田玉的使用量竟超过了两宋用量的总和。
元朝最著名的和田玉制件是《渎山大玉海》。这只大玉海,据说是元祖忽必烈宴请群臣时用的酒器,可以贮酒数千公斤。大玉海高70cm,宽180cm,深50cm,重达450kg,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玉雕,堪称划时代里程碑式的玉器作品,也是世界宝玉石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大玉海原本陈设于北海琼岛广寒殿中,元代末年遗失,清代时放置于西便门外真武庙中,被道士用来腌菜。乾隆皇帝于1745年以千金将其收回,放于北海团城中,并建玉瓮亭以保护。由于玉海底座已失,乾隆皇帝还命人加配底座,并先后四次对玉海进行修饰。现藏北京北海公园团城。

明(276年)
(公元1368-1644年)
文献:
《明史》:文武官公服,洪武二十六年定腰带,一品玉,或素或花。
《苏州府志》:陆子冈,碾玉录牧,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径细如毫发。
《太仓州志》:州有陆子冈者,用刀雕刻遂擅绝。
明代清藤道士《咏水仙》: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愁然苏州陆子冈。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明朝是和田玉制品的鼎盛时期,明朝近300年间,从新疆运入的玉材多达1 000多吨,每年接近4000公斤。大量的和田玉用作生活用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生活用玉的大普及时代。明代玉匠云集北京、扬州、苏州等地,这些玉匠中与和田玉渊源最深的莫过于太仓陆子冈、陆子冈的玉雕史称“吴中绝技”。可陆子冈却是非和田玉不雕:就是说,凡是陆子冈的作品,一律是新疆和田玉。陆子冈每件玉器都会落下子冈款。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命他雕一把玉壶,不准落款,他则运用仅凭手感的内刻功夫,巧妙地把名字落在了玉壶嘴的里面。据说,本来陆子冈深得皇帝喜爱,但有一次他在为皇帝制作一件玉雕后,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龙头上,因而触怒了皇帝,不幸被杀。由于他没有后代,一身绝技随之湮灭,徒使后人望玉兴叹。

清(267年)
(公元1644-1911年)
文献:
《三州辑略》记载:玛纳斯城百余里,名清水泉······又西百余里,名大沟,皆产绿玉。乾隆五十四年封闭绿玉厂,禁止开采。
乾隆《咏白玉如意》:和阗供岁供,制器玉工闲。虽曰来之易,能忘获以艰。新年符吉兆,代语得心闲。永愿洗兵马,休言致白环。
文物玉器:



时代玉事:
清朝是中国古玉史上又一个用玉鼎盛时期,清朝宫廷玉更是集中国历史上玉雕之大成。清朝和田玉佩玩件品种和数量都是历史上第一。乾隆两次平定新疆后,曾将共计2000多公斤的和田玉运回京师。大禹治水图玉山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艺术品,高224cm,宽96cm,座高60cm,重5000kg。这块重达万斤的巨型玉材出自距北京万里之外的新疆密勒塔山,据专家估算,从开采到运至京城大概需要数年功夫,所费人力物力更是数以千计。乾隆皇帝认为这样罕见的大玉材应该用来表现伟大功业,他最终决定按内府所藏宋人所画《大禹治水图》上的景象来雕琢一座高大的玉山。这块重万斤的和阗青玉先在宫廷造办处按前、后、左、右四个面的画样做初步加工,并用蜡塑出了玉山的式样,然后一起发往扬州,由当地玉工精雕细琢。后来怕蜡样因天热融化变形,又雕刻一座木样发送过去。这样的雕琢又用了将近十年时间,玉山终于雕成,并从水路运回北京紫禁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巨大的玉山最后安置在乾隆皇帝为自己建造的太上皇寝宫——乐寿堂中。

从古至今,玉一直都在,在你们发明文字之前玉就在了,所以在你们创造文字时,玉这个字就在了,后来又被你们改来改去,似乎都不知道凹一个怎样的造型才能准确的描述,最后不知道哪个马屁精,看到大王手中揣着一块玉,“玉”字就这么定形了。

不管怎样,还是感谢各位先贤,如果没有你们,现代人根本不知道这块石头的来历,也不知道玉的可贵之处,更不知道玉原来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所以玉一定知道的比我们更多,与玉神交,与你们的文字对话,才是我们前世今生的归宿。
掌心宝遥祝,天上地下安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11-7 19:04:31 |只看该作者
能把中国玉器史整理的如此详细准确,可见是真心爱玉人。收藏留待慢慢学习能把中国玉器史整理的如此详细准确,可见是真心爱玉人。收藏留待慢慢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11-7 19:05:21 |只看该作者
说得很好,给个赞说得很好,给个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5:39 , Processed in 0.00986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