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瓷器贵族珐琅彩鉴赏小知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22:00: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翰海古董收藏 2018-01-04 16:39:10
瓷器贵族珐琅彩鉴赏小知识
珐琅彩绘选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接壤的佛朗德斯区域。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根底,展开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步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跟着东西买卖来往的频频,特别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往后,禁海翻开,西洋制品初步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我国,并就地设厂研发,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当时,广州的产品多保留着西方文化的神韵,由于烧造技术不高,釉料呈色不稳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教导烧造画珐琅器。其款式、图像首要是我国风格,稀有西方画珐琅的特征。

珐琅彩瓷的特征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美丽靓丽,画工精巧。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往后就隐姓埋名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图像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出色的是画面上配以相照应的题诗。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协作,如画竹的用"彬然"、"正人"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我国陶瓷展开以来的各种利益,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颜色、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深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许多极点优异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许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1、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矩,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越一尺大的都稀有。
2、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铺排品。
3、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五颜六色。色极美丽且柔软,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然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征。每一图像均由多种色料分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漂亮。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6、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7、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阻止写款的。

按装饰工艺不同,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一同装饰一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其间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要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称谓应为"瓷胎画珐琅"。至于其俗称"古月轩",由于现在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上从未发现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画珐琅上见有单个属此款者,所以估测很可能是晚清时期宫中所藏署"古月轩"款的玻璃胎画珐琅流散出宫后,被古董商看到,遂误认为瓷胎画珐琅上亦署"古月轩"款,进而将瓷胎画珐琅称作"古月轩"。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地址。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究竟逃不过一同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一起酌一面。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许多,其间最为闻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肠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貌。

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改动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初步多了起来,有了些生机,布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画"的适意画在整个社会盛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欣赏。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投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 "院画"为草稿,初步"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画体裁多为涵义深化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由于雍正自己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极为淡雅清丽。"团蝶图"则是集悉数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究竟是纸绢画做草稿,这些画有直接在皎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规划都很精巧。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数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五颜六色。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康熙时还有一种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器,现多保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当时称为"宜兴胎画珐琅",造型有执壶、提梁壶、盖碗、盖盅等。装饰体裁多为花卉。有直接在紫砂胎上彩绘的,也有的可能是考虑到紫砂胎不象白瓷那样细腻光滑,就先在胎上涂改褐颜色作地,然后再进行彩绘,褐颜色的颜色不只酷似于紫砂的颜色,而且使器物表面的光泽增强。这种褐颜色仅施于器物外壁,器内则无。

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出产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并提出较为严峻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跟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赖的怡亲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掌管下,珐琅彩瓷器的出产在造办处珐琅作活跃翻开。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雍正六年曾经珐琅彩瓷器的出产展开缓慢,雍正帝对此也不甚满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珐琅彩料需依托西洋进口,数量有限,有必要稳重运用,不得有误损所形成的。如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五十八记载:"西洋国……雍正四年五月复遣使进贡……各色珐琅彩料十四块。"又如《活计档·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二年二月四日,怡亲王交填白脱胎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烧珐琅。钦此。于二月二十三日烧破二件,总管宦官启知怡亲王。奉王谕:其他三件尔等留神烧造。遵此。于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瓷画珐琅酒杯三件,怡亲王呈进。"

年羹尧在得到这次赏赐之后,于这年的二月三十日、三月初三日、四月十一日、四月二十二日,又接二连三地被赏赐以珐琅彩瓷器。如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年氏在上疏的奏折中说:"(雍正二年)四月二十二日由驿斋到御赐臣仿珐琅茶杯两匣,臣叩头祗领讫。伏覩此种窑器,颜色清丽,制作精雅,实不让前代之五颜六色佳品也!岳钟琪于四月十五日领兵进剿番贼,俟其事后回宁,臣当宣旨赏给四个另行谢恩外,悉数感谢微忱,谨缮摺恭谢以闻。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具。"虽然此时雍正皇帝一再用珐琅彩瓷器赏赐重臣,但直到雍正四年,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出产情况并不满意。如清代档案记载,"雍正四年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奉旨:此时烧的珐琅活计粗糙,斑纹亦俗,嗣后尔等必须精细成造。钦此。"

从造办处档案记载看,雍正三年至五年,画珐琅人有宋三吉,是景德镇画瓷器的工匠。还有张琦、邝丽南,是广东画铜胎珐琅器的工匠。而从雍正六年初步,即有贺金昆、戴恒、邹文玉、汤振基、谭荣等一批画院画家参与瓷胎画珐琅作业,其间画得好的曾多次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赐。如"雍正十年十月二十八日,司库常保、首领李明久奉旨:珐琅画青山水甚好。钦此。于十二月二十八日,柏唐阿邓八格、宋七格来说,内大臣海望谕:邹文玉所画珐琅,数次皇上夸好,应遵旨用本造办处库银赏给十两。遵此。"从造办处档案记载看,雍正皇帝十分欣赏用单一料彩制作的水墨及蓝色山水两个珐琅彩品种。至于为珐琅彩瓷器书写底款者,从档案记载来看,应是原武英殿修书处的写字人,后调到造办处效能的徐同正。而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诗句,多为戴临题写。戴临为武英殿待诏,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多次降旨,命戴临在珐琅彩瓷器上题写诗句。如"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对,奉旨:着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选诗句题写,地章或赋性配绿竹,或淡赤色、或何色酌量协作烧珐琅。钦此。于八月十四日画得有诗句绿竹碗。"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八年唐英奉旨所编《熏陶图编次》(凡二十则)上的文字阐明,也是由戴临书写的。

从传世品看,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除了少数如康熙朝珐琅彩瓷器那样以色地装饰外,大多是在皎白如雪的釉面上直接彩绘。器物造型有瓶、碗、盘、碟、盅等,均隽秀高雅,胎体轻浮,有的抵达半脱胎的程度。这些白瓷胎除了极单个为清宫保藏的明代永乐白瓷外,绝大多数是由当时景德镇御窑厂特制供应。其间雍正七年一次就供应四百六十件,是每次傍边最多的一批,这就是档案记载的"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瓷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尧烧造。郎中海望奉王谕:着收起。遵此。于今天将瓷器四百六十件交柏唐阿宋七格讫。于七年八月十四日,烧造得画珐琅瓷碗三对,画珐琅瓷碟二对,画珐琅瓷酒圆四对。九月初六日烧造得画珐琅瓷碗二对……"。

雍正珐琅彩瓷器的外底均署年款,以蓝料彩"雍正年制"四字双行宋錾体印章式款最为多见,款外围以两头框,框线外粗内细,极点规整,很像是用刻好的图书印章印上去的。也有少数器物署上述同式款,但无边栏。雍正珐琅彩瓷器也有署青花款的,所见有"雍正御制"四字双行外围两头框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青花款只能在施釉前书写在瓷胎上。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一件雍正蓝地珐琅彩花卉纹"万寿长春"浅碗,四字分别题写于外壁四个花朵的中心,外底青花两头栏内署"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款。

乾隆时珐琅彩瓷器所用白瓷胎仍由景德镇御窑厂供应。如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元年五月初二,宦官毛团传旨:着海望寄信与员外郎唐英,另将烧造珐琅之白磁器烧造些来。钦此"。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彩绘和烘烧,许多的是在北京宫廷造办处的珐琅作内结束。但也有破例,如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宦官高玉交磁器一百七十四件。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再五颜六色珐琅五寸磁碟一件,五颜六色珐琅暗八磁碗一件,收小些,亦烧造。钦此"。很显然,上述五颜六色磁碟、磁碗是在景德镇御窑厂结束彩绘、烘烧这两道工序的。

关于乾隆珐琅彩瓷器的年款,凡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珐琅彩瓷,一般为"乾隆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彩印章式宋椠体或楷体款,围以外粗内细的双线方框,框线也有单个内、外粗细底子一起的。器之较小者,如小瓶、小杯等,由于底安置款之空间狭小,所署蓝料彩四字双行宋椠体或楷书款则不加框栏。有一种蓝料彩四字双行篆书款,外围双线方框,框线外粗内细,多见于瓶类器上,由于这种器物所绘图像较繁密,故没有题诗和闲章,器内和足内均施松石绿釉,款署于松石绿釉地上。原清宫保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最会合的地址是乾清宫东庑端凝殿左右屋内,共有400件,每一件或两三件盛一木匣,匣内糊囊,匣盖上刻填色品名,名曰"瓷胎画珐琅"。其间的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迁后脱离故宫,1949年被运往台湾,剩余的40件现保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零散保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家手中的珐琅彩瓷器应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7:29 , Processed in 0.0085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