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3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灯笼,点亮中国最美夜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21:32: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8-1-9 21:33 编辑


红红的灯笼,是年上开出的花儿。红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节日挂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祥和与富贵。


过年挂灯笼是民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红灯笼的由来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红灯笼的寓意
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看我替代的较色,它象征着合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灯笼,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的风气至今仍还广为流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1-9 21:34:10 |只看该作者

2018春节习俗完整版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8-1-9 21:35 编辑

严选 2018-01-08 08:16:55 你还记得新年的各种喜庆老习俗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初三不会外出拜年,初四祭财神,初五黎明打扫卫生,吃饺子。

初六商店正式开张营业,初七不能教训人,初八看天空星斗,初九要举行祭天活动,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下面的图来涨姿势!
腊月二十三
2月8日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腊月二十四
2月9日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五
2月10日

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
2月11日

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 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
2月12日

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
腊月二十八
2月13日

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二十九
2月14日 情人节

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
2月15日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大年初一 春节
2月16日

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大年初二
2月17日

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北方在正月初二,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三
2月18日

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大年初四
2月19日

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
2月20日

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大年初六
2月21日

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
2月22日

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
2月23日

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
2月24日
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
2月25日

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
2月26日

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
2月27日

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
2月28日

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
3月1日

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
3月2日 元宵节

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1-9 21:36:24 |只看该作者

农村的这些年俗你还知道多少?年关将至扒一扒农村的这些年俗!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8-1-9 21:37 编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01-09 15:02:17
2017年已接近尾声,距离农历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随着年领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过年没有小时候的气氛了,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真的是我们长大了,还是如今的年俗都被我们简化了,以前老辈们延续的规矩都被遗忘了?

要说年俗还得从农村说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农村的那些年俗!
春节,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农村可以说会从腊月忙到正月,腊月初始,外出务工的人员就开始返乡了,在中国人的这种观念里,回家团圆是过年的基本方式之一。外出务工的从腊月初开始陆续返乡,到过完元宵节再外出打工,这样过年基本上大部分人在家最少呆了一个月,从这种过年持续长度来说,农村对于春节较城市重视了许多。

农村的年味应该是从一进腊月就开始慢慢的飘荡起来了,家家户户开始了过年的准备,从腊八到元宵佳节,整整一年停不下来的热闹!
腊月初八
腊月初八的“腊八节”,是农村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在家做腊八粥,如果你在这时候走在大街上,相信你的哈喇子一定会控制不住的,浓浓的粥香味随处飘散,长久弥香!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也是农村十分看重的一个节日!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一家人的善行举止,所以每到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好吃的,烧香、放炮来恭送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四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户户的“扫尘日”。民间信仰以为,诸神从这一日起不理人间事物,回天述职。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这一天中,家家户户开始清扫家里面,什么沙发、柜子、桌子、椅子等,只要是能动的统统搬到院子里开始清扫、洗衣服、擦玻璃等,寓意着把一年的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去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二十五的“接玉帝”
话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后,玉帝会在二十五这天亲自下界视察,看看人间善恶疾苦,然后根据所看得的情况来决定你来年的祸与福。所以,在过去,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祭祀祈福,以一颗虔诚的心来接待玉帝,希望自己来年能够有个好光景,因此,这天就被称为“接玉帝”。这一天的,所有人说话办事都小心谨慎,争取有个好表现给玉帝看,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的“炖肉”
在北方这一天可谓是十里飘香,家家户户香味四溢,从不间断,从一早上就开始忙碌着美食,一直到晚上才能结束。孩子们在这一天是十分高兴的,因为走到哪里都有美食享受着,一片片爽朗的笑声在村子中回荡着……

腊月二十七 买年货
腊月二十七的“购年货”,在农村可谓是十分重大的!因为平常农村人很少去县城,大部分人可能一年只去一次,也就是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到了这一天,孩子们便会早早地被家人叫醒,经过一番精心的梳妆打扮后到村口集合,会有大巴车拉着村民去县城购年货,买新衣服等等!

腊月二十八的“贴窗花”
腊月二十八的“贴窗花”。家里打扫干净了,美食做好了,年货也买全了,接下来改布置布置家迎接新年的到来了。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挂灯笼、贴对联、贴窗花。满院子的对联、满街的红灯笼,当阳光降临的瞬间,整个村子沉浸在红色云海中,年味的气息越来越重了!

年三十除夕夜
除夕夜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闹团圆!一个月的准备只为了这一天,一年的辛劳只为了这一天,孩子们压抑了一年的心情在这一天全部放飞!忍不住激动的小心情,穿上新衣服撒欢的导出跑,对于他们来说,此刻的世界就是全部!

年三十的晚上守岁,我们还是依照老传统:过去围着火炉聊天,现在是守着电炉看春晚。在十二点之前,还得持续不断的在香台上上香,直到十二点左右,各家各户又得来一次隆重的祭拜,这个时候烟火也是最闪亮的,大抵是为新一年到来的欢喜做鼓舞。记得小时候,我最期待就是年三十晚上十二点的时刻,家家户户放鞭炮放的最热闹,看着五光十色的夜空,异常美丽,把兴奋和快感都带了出来。

(三)年初一
大年初一,有个最重要的活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得拜年,这个相互拜年可是有讲究的,得按年龄、按辈分分得清清楚楚的挨家挨户拜年道贺。拜年这个传统,算不上优良吧,但应该算得上中华祖先智慧的瑰宝,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体现了五千年文化的礼仪传统。
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讲究,初一大早起床,得先去村口的祠堂里祭拜,然后还得去喝水的水井旁边拜年,这大概是勤恳的劳动人民为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所崇尚的礼节吧,院子里年三十晚上放鞭炮产生的垃圾,也不能在初一这天扫掉,因为这些炮竹寓意红红火火,留在大年初一头一天寓意日子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最为有意思的一点,是对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粮食的敬畏,在大年初一这天,我们这边说是米的生日,然后这一天不能煮米吃,只能吃鸡蛋面食等,吃鸡蛋誉为元宝、发大财,吃挂面誉为长寿。这些,都乃农村春节有意思的地方。
入乡随俗,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是中华智慧,我喜欢这种淳朴厚重的劳动人民智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8-1-9 22:24:49 |只看该作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8-1-9 22:29:11 |只看该作者
学习、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8-1-10 04:23:47 |只看该作者
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8-1-10 06:36:15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18:05 , Processed in 0.01110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