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属于中国精美的手工艺,正在消失……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07:2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陶世界 2018-01-20 21:41:22

手艺人常说:“我不做也许就再也没人做了,可能这就是一个承诺吧,给传统文化的承诺”。听之,总令人潸然泪下。

在盛行说“行行出状元”的古代,手艺人一行吃到底,固然不是吹出来的。十年学徒,十年副手,十年操刀,十年坚守,十年传承,手艺人的一生简单而顽固,登峰而造极。
1
团扇制作




(图为缂丝捻金紫竹大扇)


2
手工旗袍






3
杭绣

杭绣工艺很是繁琐,一幅作品要经过画稿,配线,描稿,盘金,盘银等数道工序。做工考究而繁琐,技法耗时又耗力,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潜下心来学这门手艺。

杭绣工艺:画稿

杭绣工艺 :配色

杭绣工艺:上绷

杭绣工艺:描稿

杭绣工艺:劈丝

杭绣工艺 :彩绣

杭绣工艺:盘金
4
缂丝

“缂(kè)丝”是一种非常精美的丝织工艺,被称作“丝中圣品”,一度只是王宫贵族专享。最早的缂丝实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因为工艺繁复,主要用于装饰品。到清代时,多用于服饰,以龙袍为主。

▲ 缂丝的工具

▲绿色的孔雀毛丝线

▲缂丝先画好草图,这需要有设计和艺术史的根基

▲正在缂丝的作品
南通“本缂丝”的传承人要求家里的子女都参与到缂丝工艺的学习中来,因为这是“家里的事”。他也相信,在这些作品中沉淀的中国传统审美永不会过时。

缂丝扇面

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

缂丝金地牡丹群蝶图
5
花丝镶嵌

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金丝翼善冠全部由金丝编制而成,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整个帽子没有发现一个接头处,其做工的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花丝镶嵌工艺的巅峰之作。








6
点翠



7
瓷胎竹编
竹编,是中国传统手艺中最为古老的一种。但瓷胎竹编的竹子,细如发丝,工艺非常复杂,也曾是皇族专享。







8
手工核雕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陈祖章雕核






9
乌铜走银
“走”字是乌铜走银的精髓。白亮的银流动在乌黑的铜之上,似生命的流动。这个工艺最早出现在清代雍正年间的云南。民国时期,乌铜走银的墨盒特别受追捧,一个月的定量就有3000-5000件。





10
建水陶器

建水陶取材于建水的陶土,天然有红、白、黄、青、褐五色,经过比配烧制,成品也有多种颜色。最有趣的是在无釉半成品上进行书画、雕刻,然后填入各色泥土,反复填压,使泥土与原胚上充分粘合后再烧制,最后就形成了各种花纹。







11
桃花坞年画


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传统制弓
在中国冷兵器史上,弓箭的制作是门极其复杂的手艺。北京曾有十七家手工作坊制作弓箭。但是到今天,只剩一家苦苦经营。


据现代传统弓匠所言,一个人一年最多也就同时做着那么三五张弓,不是做不多了,而是没法分心同时做好这么多张,所以古时弓匠都是一大家子的传承。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13
料器

料器又称“火中雕塑”,整件作品塑形在高温中一气呵成,极大考验工匠的手法和熟练程度,而上色靠的是各种颜色的料相相互融合,尤其是晕色,颜色的过渡等工艺全靠艺人的眼上功夫。

动物摆件系列





14
榫卯
中国的传统建筑之中极少用到胶粘钉连,绝大多数部件的契合,用到的都是榫卯结构,这种传统的木匠手艺,用到房屋的建设上,不仅极其坚固,环保自然,而且伸缩很是美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榫为阳,卯为阴,两者组合讲究的就是一种阴阳平衡,内敛而中庸。这种中国最传统的手艺在木匠人的小玩意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楔钉榫


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圆方结合裹腿


圆香几攒边打槽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三根直材交叉


15
鲁班锁
“鲁班锁”也叫“瞎掰球”和“瞎掰方块”,是古人的智力玩具。一个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只有找到最核心的一根木条,整个立方体才能逐一拆解开。这需要木块内部的榫卯结构凹凸咬合,精准巧妙。











16
鲁班枕







17
古琴

制琴过程中,对每一刀的力度都有极高的要求,一把古琴制备出来要两年的时间。而且只有轻微淡远、中正平和的斫琴师,才能制出来音色纯正、九德俱全的好琴。真正的造出好琴,至少要十年的时间磨性子。





18
惠山泥人

如今的惠山古镇,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古镇修复。修复后的古镇,原住居民被清洗一空。原本有“泥人一条街”之称的惠山古镇,昔日的泥人作坊已经人去楼空。




19
锔瓷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出自锔活这个行当。

“锔盆、锔碗、锔大缸……”打着令子旗、敲着行令(拨浪鼓)有板有眼地再现了300多年前锔匠走街串巷吆喝的情景。这一幕早已成为很多人的遥远记忆,现已无法寻觅了。

锔瓷第一步就是找碴,对缝
对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
准备修补

第二步定位点记
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
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
确定锔钉数量和位置

第三步就是打孔
用金刚钻打孔

金刚钻是长约10公的铁钻杆
用金刚钻钻孔,打孔
也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

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
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
一是手要拿得稳对的准,最好不能打穿
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第四步锔钉
锔钉制作体现手艺人的水平
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
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




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
锔钉的大小
得根据器物的条件来计算
这样,器物修复后不仅盛水不易漏
而且还给器物本身增添了几分韵味

第五步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
防止瓷器漏水
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




20
手工织布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现在人很少能听到老织布机发出“唧唧唧”的声音了。







历史不能倒退,时间不可逆流。假如,老手艺终将消失,那也应当是功成身就的走下舞台,而非无人问津,然后销声匿迹。
除以上列举的之外,您还知道哪些即将消失的手工艺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07 , Processed in 0.0104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