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太地缘战略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14:06: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东方财经杂志 2018-02-09 16:17:38
石齐平

美国《外交家》杂志报导,美国负责评估解放军火箭军的情报机关认为,2017年11月中国先后两次试射了新一代东风-17导弹,该导弹射程达1800至2500公里,是专门为在实际作战中使用“高超音速滑翔器”( HGV)而设计,目前的反导系统难以拦截。美国情报机关认为,东风-17是“世界上第一种为了投入战场实际作战研制的此类武器”,会在2020年左右形成实战能力。


东风-17弹道导弹携带了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战斗部

全球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国在积极发展HGV,美国起步最早,号称要一小时内打到地球任何一个角落。以目前形势看,中国是后发先至,暂时取得领先。
根据相关细节报导,这个由东风-17携带的HGV,具有几个特点:
1
快。
时速在5-10倍音速之间。
2
闪。
HGV在重返大气层后,在60公里的高度展开高超音速滑翔,没有固定弹道。
3
远。
2500公里的射程,可完全覆盖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甚至第二岛链。
4
准。
飞行一、两千公里后,落点距离预定目标“在几米内”。
中国在这一军事科技上的突破与领先,势将根本改变中美两强在西太平洋地缘战略上的博弈态势。
我曾以“河海之争”来形容中美两强新世纪在西太地区的博弈。所谓海,指的是美国的“太平洋内海”。自1898年以来,美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基本将整个太平洋都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问题是美国的“太平洋内海”,向西一直抵近到了中国家门口。崛起中的中国当然不能忍受此种霸道行为。作为第一步,中国首先要把美国在第一岛链中的“介入”势力排挤到第一岛链之外,即中国要想方设法以各种“反介入”(或所谓的“区域拒阻”)能力“清空”中国家门口“四海”(黄海、东海、台海、南海)中的任何外国势力,把第一岛链内的四海打造成中国的“护城河”。于是,目前中美两强在西太平洋的博弈,本质上就是美国的“太平洋内海”跟中国的“护城河”之内的“河海之争”。
美国在西太的介入手段,主要为广设在美、韩、东南亚各国的军事基地,及美国第七、第三舰队的航母战斗群。中国的反介入手段,则包括了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南海吹填造岛,发展航母舰队,及近年越来越频密的机舰巡航,包括穿越宫古、巴士、对马海峡及针对台湾的“绕岛巡航”。所有反介入手段中,最核心的则是针对美国航母舰队的反舰及反航母导弹,及针对美国在第一、第二岛链各基地的对地攻击导弹。自1996年台海危机后,所有的反介入战略与手段,就成了中国军事改革与军事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的中国大陆大阅兵,全中国也是全世界的第一款反舰导弹东风-21D首次亮相,2015年“九三”大阅兵,射程可以打到关岛的第二款反舰导弹东风-26亮相。除了陆基导弹之外,中国同时也发展各种空射、舰射、潜射型的反舰导弹,目的就是要让美国航母有所戒惧,自动退出第一甚至第二岛链之外,使美国的西太基地不敢轻举妄动,达到区域拒阻,最终以和平统一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反舰导弹如东风-21D及东风-26,自外太空重返大气层的速度极快,已非美、日等反导系统所能拦截。如今,最新的东风-17及HGV横空出世,必将使中、美在西太平洋的介入与反介入博弈态势进一步倾斜,从而进一步冲击到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关系现状。

长期以来,大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台湾问题的解决有两个“寄希望”: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现在看来,台湾当局无论是民进党或国民党执政,都难以再寄什么希望。至于台湾人民,经过长期以来的“去中国化”教育及“仇中国化”宣传,寄希望的难度似乎越来越大。于是,台湾问题的根本解决只能期待于两个新的“寄希望”:寄希望于美国当局的“不介入”;寄希望于大陆自身的“反介入”能力。具备了后一个“寄希望”,前一个“寄希望”也将水到渠成。
(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2-16 14:08:36 |只看该作者
到点到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2-16 14:09:14 |只看该作者
台湾问题10年内必定不是问题了!到时西太平洋存在的问题应该是“日本问题、冲绳问题、关岛问题、夏威夷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01:02 , Processed in 0.0221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