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若虚以及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为何以“孤篇盖全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8 12:06: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中,《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在《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使诗人赢得了“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其声望直追《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春江花月夜》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
丰腴的文学之美诗贵意境,一首诗具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韵律是不够的,如果意象枯涩,意境平庸,那么那些美的东西不过是破碎的残片。在意境上,《春江花月夜》是诗人受大自然之惠、精神世界得到洗礼而传达出来的内心感受。在韵律上,《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极具韵律之美,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哲思之美:抒离愁、诉闺怨,用疏朗的笔致、丰腴的辞采、醇厚的情味,将自然之景,思妇之怨、诗人之情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牵引读者的思绪疏离世俗的空间,进入一个空灵美妙的清纯世界。更可贵的是,诗人在情感婉转回荡的咏叹中交织着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感慨。透过许多富有哲理、蕴含着美的遐思的诗句,读者仿佛洞穿了厚重的历史云烟,看到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

灵动的音律之美经典的艺术总是被以多种形式再造,《春江花月夜》也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完美糅合。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以「不知细叶谁裁出」闻名的贺知章,以狂野草书独立于世的张旭,他们的诗作究竟如何?一起来欣赏~

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2-18 12:07:17 |只看该作者
张若虚(660——720),扬州人。曾官兖州兵曹。文辞俊秀,与贺知章,包融,张旭齐名,号“吴中四士”。其诗大部分散佚,保存下来的只有两首,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另一为《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乃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旧唐书.音乐志》),隋炀帝亦有此题诗,为宫廷艳曲。《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题材虽为游子思妇之传统主题,但已摆脱宫体藩离,予旧题以新意。全诗以流动多姿的春江花月夜景色为背景,抒写游子思妇望月怀人缠绵之情,其间还有宇宙,人生奥秘的哲理探求。景色清丽明净,感情深挚感人,意境含蓄深远,韵律和谐婉转,语言优美流畅,极富音乐美。前人誉之为“以孤篇压全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2-18 12:09:16 |只看该作者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古体诗《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晚清文学家王闿运品评其人其诗,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那么,《春江花月夜》“孤”在何处呢?

一是意境超远。《春江花月夜》开篇十句,紧扣题旨,选取“春江” “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流霜”(下泻的月光)“汀上”“白沙”等意象,大笔如椽,巨细无遗,动静结合,描绘出万里明月千里春江的美妙图景,营造出阔大、澄明、雅致、静谧的意境,非常有感染力。接下来写江月悠远的历史,表现自然恒常,人类永久的哲理。空间和时间叠加,描绘出超迥的四维图画,以此为背景来表现离愁,凸显人性人情的长久,使离愁的典型性得到强化,使诗歌具有哀而不伤的美感。表现离愁,却呈现雄奇之象,这正是本诗横绝历史、傲视全唐的关键;它似乎孕育了盛唐气象并且预示盛唐气象的必然来临。于是,至今读来,仍觉豪气填胸,感人肺腑。

二是视角独特。以全知视角写思亲怀远,既写游子——“谁家今夜扁舟子”,又写思妇——“何处相思明月楼”,以历时态的画面融入思妇游子的情感,将思乡怀远的情感渲染得浓烈而充分。相形之下,王昌龄的《闺怨》写思妇怀远,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写游子思家,都是名篇,却要单薄得多。

三是情景交融。“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写见月引愁,“玉户帘中卷不去”写卷月驱愁,“捣衣砧上拂还来”写拂月去愁,“愿逐月华流照君”(“流”是周遍之意,网上翻译均错)写逐月化愁,“落月摇情满江树”写落月加愁,将离愁和月色有机融合,如盐着水,浑然无迹,几臻化境;又以“落花”“江水流春”轻笔点染,更觉文题照应,浑然一体。相较于《闺怨》的触景生情,《春夜洛城闻笛》的闻声起情,实在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四是借象明理。《闺怨》《春夜洛城闻笛》写景抒情,叙事成分较少;同为古体的《采薇》有较多的叙事成分,也表现了思家怀远之情,但没有涉及哲理;宋诗中有较多的哲理诗,但抒情色彩较淡。能够将叙事、写景、抒情、议理有机整合为一体的诗歌非常罕见,这也是本诗的独特之处。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诗歌的议理和形象有机交融,属于典型的形象化议论。

总之,本诗描述春江花月夜壮丽、清雅的景象,抒发思乡怀远的离愁,传达自然恒常、人类永久的哲理,意境宏阔,情感缠绵,哲理深刻,手法独特,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确实当之无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 18:31 , Processed in 0.00867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