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觅古迹:宋江题反诗的浔阳楼原来在这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0:23: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8-03-04 08:00                                                          
觅古迹:宋江题反诗的浔阳楼原来在这里

如果不是去登庐山,大概不会到九江。如果不是九八年的那一场长江大水,使九江因溃堤而闻名,大概知道九江的人也不会太多。其实,九江在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是很有名的。
九江又名浔阳,古称柴桑郡,宋时称江州。正因为名字改变得太多太频,所以弄得人们有些不知就里,反害得九江不那么有名了。在时下到处都争名人、争名地的热浪中,九江倒也守得住清静,没整出什么大动静来。其实,九江是大可以弄出一些动静来的。
先说说柴桑郡,此地是三国时孙权驻军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就发生在这里。遥想当年,二十多岁的诸葛亮羽扇纶巾,从江夏(武汉)坐船独自到柴桑拜会游说孙权联合抗曹,并舌战群儒,是何等的英姿勃发。这是多好的可发掘的历史题材呵!可眼下只能在一处据说是北宋理学家周颐之子所建的烟水亭里,觅得传说中的三国古迹。那是园内的一座方亭,说此亭就是周瑜火烧曹军于赤壁时用过的点将台。由于此园太缺乏历史的厚度,使人顿时生出附会古人的感觉。

再说说江州城,算起来这江州应是宋时的九江名号了。当时的长江江州段,古人称之为浔阳江。今天说的故事就发生在浔阳江的浔阳楼上。施耐庵在《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中是这样描述浔阳楼的:“宋江……信步再出城外,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看了,便道:‘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去自己看玩一遭’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宋江便上楼来……但见:雕檐映日,画栋飞立,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这一番绘声绘色的描述,竟把浔阳楼内外景致给绘了个通透。
宋江在浔阳楼独自饮酒,不觉酒上心来,感恨伤怀,潸然泪下,索性唤酒保借来笔砚,学着古人,在白粉壁上挥毫写下一首《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罢,宋江心血来潮,手舞足蹈,又提笔在《西江月》旁写下四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黑三郎宋江的酒后题反诗,使他由此惹下了惊天大案。浔阳楼也就成了黑三郎真正走上落草造反的肇始地。
由于施耐庵在《水浒全传》中精彩描述,使浔阳楼因《水浒全传》的广泛传播而流传至今。
浔阳楼的建毁年代已无法考证。但根据唐人韦应物、白居易和清人佟法海、纪昀均有吟咏浔阳楼的诗句可知,施大爷写浔阳楼是有根据,而不是瞎编的。同时,还可以肯定是,原先的浔阳楼一定比1986年重建的新楼养眼和热闹得多。

在九江真正称得上古迹的,是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的锁江楼之文峰塔。当年九江知府吴秀为镇水昌文,在长江之滨的迥龙矶上建了锁江楼,并在楼南筑文峰塔。后因地震,楼毁而塔存。清乾隆年间,重建锁江楼,并增建看鱼轩。清末,楼、轩俱毁,唯塔独存。抗日战争期间,文峰塔遭日军炮击,虽留弹伤,仍屹立不倒。后塔基沉降,塔身倾斜,经1986年修葺和1998年纠倾加固后,经历了四百多年风雨的文峰塔,依旧雄风不减。而时下的锁江楼与观鱼轩是公元2003年修复重建的。
写至此,突然又让我想起了九八年那场让九江溃堤的长江大水。锁江楼处的文峰塔为什么没能把江水镇住呢?看似固若金汤的防洪大堤,为什么会在洪水面前瞬间崩溃呢?难怪事后出现了一个当时风靡全国的新名词:“豆腐渣工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01:38 , Processed in 0.00732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