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周总理与“淮点三绝” “淮点三绝”包括三种淮安传统经典小吃:“蟹黄汤包”“烫面饺”和 “淮饺”。周恩来总理幼时生母、嗣母相继去世,父亲远出谋生,将他寄在龚姓表舅家附馆读书。十二岁初度,表舅妈亲自做了一盘烫面饺给他过生日。直到半个世纪后,他对龚表姐提起这段感伤而又温馨的往事,还记忆如昨。1960年4月,周总理在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关心地询问文楼经营状况,希望蟹黄汤包这一传统的经典美食,能够发扬光大。
到巴黎勤工俭学期间,当时旅欧经费奇缺,周恩来和学友们商量,做豆腐是个冷门,一方面可以在异国他乡推广中华饮食文化,一方面还可解决留学生的伙食并筹集经费。于是,他们就在巴黎拉丁区办起了“中华豆腐坊”。当时法国人不了解豆腐的吃法和特点,周恩来到餐馆酒店示范烹制“平桥豆腐”。他一面示范掌厨,一面向食客介绍中国菜肴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不少欧洲人很感兴趣,这也是淮扬菜传播海外的一个有趣故事。
淮扬菜走入国宴,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招待宴会。“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当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招待晚宴,就是张文显、孙宝仁等淮扬菜烹饪大师备料进京主理。宴席的第一道热菜为淮扬菜软兜长鱼,但事先草拟的头道热菜却是与其并称“淮炒双峰”的另一名肴:“白袍虾仁。”高岱明说,原来,虾子要用姜汁喂食后去壳,要的就是干净新鲜,当运送食材的卡车赶到北京时,从洪泽湖捕捞的大青虾已是奄奄一息,这样的食材怎能符合淮扬菜取材鲜活鲜嫩的标准?于是,由鳝鱼制成的“软兜长鱼”便代为第一道正餐热菜被捧上了餐桌。次日,即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600余位宾客参加的第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北京饭店和淮扬风味“玉华台”饭庄的厨师制作,依然使用了以淮扬菜为主的菜品。当时选择淮扬菜应是因为其口味适中,北方人、南方人都可以接受。从那以后,国宴上基本都是以淮扬菜为基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6:20 , Processed in 0.0078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