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总理与淮扬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5:45: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淮安地方志 2018-03-05 09:55:40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淮安城内驸马巷,童年时代,喝着故乡的运河水,吃着“以和为贵”的淮扬菜而长大。“川广自源,成人在始。”淮安传统教育,注重自小正志虑,端形体,养品性,无不先从就餐入手,约有十数条规矩,俨然出使入相上国宴的标准。少年恩来还常到文通塔下挖荠菜、灰条菜,看萧湖上采莲打鱼起蒲摸虾,帮乳母蒋妈妈磨豆腐……不仅从一饮一食中,汲取了成长所需的足够营养并铸就强健的体魄,而且丰富了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才智,塑造了博爱的情怀、坚强的信念和高尚的人品、高雅的气质。那些带有浓郁地方风味的菜点,不仅使他领略了淮安饮食文化的绚丽多姿,初享了淮上美食如歌如画的怡然童趣,而且化作丝丝乡情、缕缕乡梦,伴他走过异国他邦,走过长征苦旅,走向红岩梅园,走向中南海、人民大会堂,走遍塞北江南祖国大地,走遍五大洲与四大洋。
喜爱家乡菜 周恩来的乳母蒋江氏是地道的淮安郊区农民,善种蔬菜,会磨豆腐,能做一手可口的淮扬菜。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以后,66年间,都始终保持着喜食故乡淮扬菜的饮食习惯。他少年随伯父到铁岭、奉天求学,当时生活条件很差。那里的水发蘑菇和豆制品很便宜,周恩来曾在乳母家学会做豆腐的手艺,于是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碗蘑菇豆腐羹,口味和家乡的“平桥豆腐”差不多,非常适口。
周总理与“淮点三绝” “淮点三绝”包括三种淮安传统经典小吃:“蟹黄汤包”“烫面饺”和 “淮饺”。周恩来总理幼时生母、嗣母相继去世,父亲远出谋生,将他寄在龚姓表舅家附馆读书。十二岁初度,表舅妈亲自做了一盘烫面饺给他过生日。直到半个世纪后,他对龚表姐提起这段感伤而又温馨的往事,还记忆如昨。1960年4月,周总理在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关心地询问文楼经营状况,希望蟹黄汤包这一传统的经典美食,能够发扬光大。
周总理在法国开办“中华豆腐坊”
到巴黎勤工俭学期间,当时旅欧经费奇缺,周恩来和学友们商量,做豆腐是个冷门,一方面可以在异国他乡推广中华饮食文化,一方面还可解决留学生的伙食并筹集经费。于是,他们就在巴黎拉丁区办起了“中华豆腐坊”。当时法国人不了解豆腐的吃法和特点,周恩来到餐馆酒店示范烹制“平桥豆腐”。他一面示范掌厨,一面向食客介绍中国菜肴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不少欧洲人很感兴趣,这也是淮扬菜传播海外的一个有趣故事。

平桥豆腐
周总理的饮食习惯 曾在周恩来家中执厨的安振常师傅介绍说,周恩来喜欢吃的菜肴及面点有:平桥豆腐、青菜炒香菇、拌脆鳝、番茄鱼片、鲤鱼萝卜汤、红烧狮子头、荠菜春卷、淮安汤包等。家庭厨房里烹制的“狮子头”,即淮安肉饦子,一般是将鲜猪肉切成蝇头大点的肉末,佐以作料,炸制而成,然后衬上黄豆芽或大白菜,他认为这道菜最下饭。还有一道淮扬名菜叫眉毛饦子烩海参,营养价值高,味道也特别鲜美,曾在西花厅作客的港澳台胞和外国友人也特别青睐。周恩来要求礼宾司在国宴菜谱中特意加上这道菜。
周总理病中饮食调理 1974年6月,周恩来病情加重,住进了305医院,周恩来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菜肴更加偏重清淡的蔬菜和羹汤之类的药膳,喜吃黄芽菜加粉条、木耳菜做馅心包的饺子,喜吃糖醋茄子、豆腐干炒包心菜、烤红薯、蒜瓣烧四季豆之类比较素净的淮扬菜。周恩来晚年在病中还不忘叮嘱专司淮扬菜的特级厨师,要他整理出一本经典的淮扬菜谱,在全国推广,以利发展淮扬菜的饮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国宴狮子头
邓颖超与淮扬菜 作为终身伴侣和亲密战友,邓颖超对周恩来饮食生活习惯十分熟悉,也很喜爱他家乡的淮扬菜。极富母爱情怀的邓妈妈,自住进西花厅直到去世前,每逢春节,总要预先从自己工资中拿出钱来,交供应科买来一些猪后腿,请厨师精心做出许多“钦工肉圆”,分赠曾经抚育过的众多革命烈士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寄托传统的“团团圆圆”之意。钦工肉圆与肉饦子在加工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肉糜不是靠斩而是扑出来的,专用工具是一块宽约二寸有奇、长约尺余的特制铁板。只有功夫到家,制法如式,才能“甩过墙头跳三跳”。
“开国第一宴”
淮扬菜走入国宴,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招待宴会。“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当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招待晚宴,就是张文显、孙宝仁等淮扬菜烹饪大师备料进京主理。宴席的第一道热菜为淮扬菜软兜长鱼,但事先草拟的头道热菜却是与其并称“淮炒双峰”的另一名肴:“白袍虾仁。”高岱明说,原来,虾子要用姜汁喂食后去壳,要的就是干净新鲜,当运送食材的卡车赶到北京时,从洪泽湖捕捞的大青虾已是奄奄一息,这样的食材怎能符合淮扬菜取材鲜活鲜嫩的标准?于是,由鳝鱼制成的“软兜长鱼”便代为第一道正餐热菜被捧上了餐桌。次日,即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600余位宾客参加的第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北京饭店和淮扬风味“玉华台”饭庄的厨师制作,依然使用了以淮扬菜为主的菜品。当时选择淮扬菜应是因为其口味适中,北方人、南方人都可以接受。从那以后,国宴上基本都是以淮扬菜为基准。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设国宴,招待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6:20 , Processed in 0.0078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