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轻尼姑扶醉汉进庵被县令拘押,她作了副对联后,当堂释放还赏银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5:16: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年轻尼姑扶醉汉进庵被县令拘押,她作了副对联后,当堂释放还赏银子                                         2018-05-13 22:10                                                   

对联又称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脱胎于诗词骈文,在唐末宋初开始广泛流行,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对联有着深厚的爱好与兴趣,自己也撰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有“对联天子”的美称。
据一则古代笔记记载:一次,朱元璋与翰林学士刘三吾微服出游,来到一家小酒馆,久不见店小二上酒。朱元璋感叹道:“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这时恰好店主送酒来,随口对道:“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听了大喜,次日早朝,将店主召去,要赐他官做,店主以自己无做官之能坚辞不肯,一时传为美谈。
  好的对联不但有文学上的欣赏性,而且在还能委婉地把原本说不出口的事情,通过它委婉地道出来。
在明代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的“三言小说”之一的《醒世恒言》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傍晚,一位年轻尼姑发现庵外躺着一位醉醺醺的汉子。她便立即将这醉汉扶进庵里,并且将他安置在自己的床上。

这可引起了轩然大波,山下百姓议论纷纷,风言风语都传到了县衙里。县令大怒,派衙役将尼姑传到衙门受审。尼姑到了公堂,县令把惊堂木一拍说:“大胆尼姑,为何把醉汉扶入庵里?还不如实招来,否则大刑伺候”!

尼姑急忙下跪说:“禀告老父母,醉汉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汉妻。不得不如此”。县令听了尼姑的对子,再次将惊堂木一拍说:“念你一片孝心,赏你二两碎银回去吧”!

原来,这醉汉不是别人,正是尼姑的父亲。尼姑在大堂说出的对子,已经将两人的身份信息说说的明明白白了。当女儿的看到父亲醉倒在地,扶进庵里有何不可?很快舆论平息下去,吃瓜群众哑口无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12:59 , Processed in 0.0079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