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亲节丨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5 18:03: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父亲节丨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2018-06-14 20:03 来源:文汇报

【导读】自古以来,颂扬母爱的诗词华章俯拾皆是,且无不感人至深。而表达父爱的诗词,却少之又少。也许是父亲太严肃的缘故,小编搜寻了很多网页书籍,很难找到表达父爱的诗词。可是,还是有一部分的诗篇被传颂了下来,一首首皆是肺腑之言,深厚绵长

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魏风·陟岵》

【先秦】《诗经》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是中国羁旅行役诗的源头。远望当归,登高望乡,长歌当哭,痛切感人。诗中亲人叮咛恍在耳边,幻境融合了想象与怀忆。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拳拳爱子之心深切真挚。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却从中也看出了父亲的深情。

《北郭闲思》

【唐代】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

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

来看野翁怜子孙。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空巢老人的孤独伤感跃然纸上,让人不胜唏嘘。

《忆父》

【清代】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

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

几度乘风问起居。

吴燕相隔,岂止万里?路途迢迢,不能承欢膝下,思念之情无可排抑。远嫁他方,离开父母,生怕有天“子欲养而亲不待”。音信隔断的无奈与悲戚,承载着满满的思念。也因此只能入梦寻找,梦境中才能乘风万里回到父亲身边服侍孝敬。梦中的渴望反衬了现实的无奈,让人倍觉伤感。

这几首诗中父子之间情深意长,满满的是内敛的深情。然而父亲在古代的形象大多数时候常常是严肃的长者,他们为孩子们指明未来的道路,对他们提出自己的希望。谆谆教诲不厌其烦,细致叮咛不厌其详,就像下面的几首诫子示儿诗,充满了舐犊之情。

《诫子诗》

【汉代】东方朔

明者处事,莫尚於中。

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

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

遗馀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西汉东方朔,向来以滑稽著名。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而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既能生活无忧,也能悠哉世间。因此把自己多年心得倾囊传授,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溢于言表。东方朔洒脱不羁,但是这首诫子诗中的他却与普通的父亲没有分别。

《又示宗武》

【唐代】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这是杜甫写给最喜欢的次子宗武的诗,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他看到宗武学习作诗,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作为已经名动四方的诗人,看到儿子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杜甫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可想而知。

《骄儿诗》(节选)

【唐代】李商隐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李商隐才高未用,一生沉沦下僚。他不希望儿子学自己的样子,希望他学兵法,长大为国安边,有所建树。诗的大部分篇幅写儿子,惬意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写自己篇幅虽不多,但感慨弥深,自嘲自怨,深寓怀才不遇之悲愤。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后面却饱含着的沉沦不遇之泪,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特别注意用诗书教子,曾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而他写的这首诗告诫孩子的是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这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文字极为朴实,感情却极为真挚。而读到这首诗的读者,也能从诗中得到启发,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清代】郑燮

官罢囊空两袖寒,

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

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美名。    父亲节丨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2018-06-14 20:03                                                                          诗词                                                                  /父亲                                                                  /杜甫                                                  

                  

来源:文汇报

【导读】自古以来,颂扬母爱的诗词华章俯拾皆是,且无不感人至深。而表达父爱的诗词,却少之又少。也许是父亲太严肃的缘故,小编搜寻了很多网页书籍,很难找到表达父爱的诗词。可是,还是有一部分的诗篇被传颂了下来,一首首皆是肺腑之言,深厚绵长

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魏风·陟岵》

【先秦】《诗经》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是中国羁旅行役诗的源头。远望当归,登高望乡,长歌当哭,痛切感人。诗中亲人叮咛恍在耳边,幻境融合了想象与怀忆。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拳拳爱子之心深切真挚。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却从中也看出了父亲的深情。

《北郭闲思》

【唐代】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

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

来看野翁怜子孙。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空巢老人的孤独伤感跃然纸上,让人不胜唏嘘。

《忆父》

【清代】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

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

几度乘风问起居。

吴燕相隔,岂止万里?路途迢迢,不能承欢膝下,思念之情无可排抑。远嫁他方,离开父母,生怕有天“子欲养而亲不待”。音信隔断的无奈与悲戚,承载着满满的思念。也因此只能入梦寻找,梦境中才能乘风万里回到父亲身边服侍孝敬。梦中的渴望反衬了现实的无奈,让人倍觉伤感。

这几首诗中父子之间情深意长,满满的是内敛的深情。然而父亲在古代的形象大多数时候常常是严肃的长者,他们为孩子们指明未来的道路,对他们提出自己的希望。谆谆教诲不厌其烦,细致叮咛不厌其详,就像下面的几首诫子示儿诗,充满了舐犊之情。

《诫子诗》

【汉代】东方朔

明者处事,莫尚於中。

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

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

遗馀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西汉东方朔,向来以滑稽著名。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而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既能生活无忧,也能悠哉世间。因此把自己多年心得倾囊传授,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溢于言表。东方朔洒脱不羁,但是这首诫子诗中的他却与普通的父亲没有分别。

《又示宗武》

【唐代】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这是杜甫写给最喜欢的次子宗武的诗,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他看到宗武学习作诗,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作为已经名动四方的诗人,看到儿子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杜甫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可想而知。

《骄儿诗》(节选)

【唐代】李商隐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李商隐才高未用,一生沉沦下僚。他不希望儿子学自己的样子,希望他学兵法,长大为国安边,有所建树。诗的大部分篇幅写儿子,惬意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写自己篇幅虽不多,但感慨弥深,自嘲自怨,深寓怀才不遇之悲愤。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后面却饱含着的沉沦不遇之泪,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特别注意用诗书教子,曾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而他写的这首诗告诫孩子的是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这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文字极为朴实,感情却极为真挚。而读到这首诗的读者,也能从诗中得到启发,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清代】郑燮

官罢囊空两袖寒,

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

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美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5:12 , Processed in 0.00943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