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水墨画里的艺术韵味,美的宛如天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3:41: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论水墨画里的艺术韵味,世界名画里性感撩人的美少女,美的宛如天仙                                         

2018-06-23 09:39                                                   

据画史所记,水墨画的真正起始,是唐代的殷仲容。“他‘用墨色,如兼五彩’,以墨色的浓淡变化取代色彩来表现人物和花鸟。” 宋代以后,水墨画收到文人画家的钟爱,逐渐取代色彩画从而成为画坛的主流。越来越多的画家诸如王维、郑虔、项容等开始使用水墨进行创作,为中国画开拓了新的境界。

如果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那么中国画就是“表现”的艺术。中国画并不只是宣纸上的点染勾勒,中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思想集成最终的表现。意、识、灵齐备,诗、书、画一体。诗为画之意,书为画之骨。技法之熟,可呈胸臆;画面之外,可留思想,这也是判断中国传统书画作品艺术价值搞下的实质所在。“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小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潘天寿作品中的泼墨荷叶,用大面积的墨汁挥泼而成,酣畅而凝重、效果整体而又有小的变化,给人以雄润、沉重、稳定的感觉。

水墨画的笔墨之韵,笔墨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笔与墨互相为用,一笔下去既有笔又有墨,每一个笔触都可以为一个基本造型单元,笔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意境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根本精神,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中,画家不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简单的描摹,也不是进行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凑,靠的是描绘富有生命力和感情的形象,在有限的空间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

水墨画在构图上讲究经营位置,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时间或者空间,而是根据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实际需要,打破时空限制,把不同时空中的景物融入自己的画面,营造出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水墨画的构图讲究虚实对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可以省略环境描写,大胆留白,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在透视上,水墨画不拘泥于焦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法,观景取物,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中国传统水墨画利用墨在宣纸上独特的晕染效果,传达出了形式美和情感。

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构图中,规律性和辩证法都是十分重要的,水墨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应把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均衡在画面之中,才能完成一幅好的构图。“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多取U形、M形或S形,往往山水相连,峰峦叠嶂,岚气悬浮于山腰,溪流盘旋于山脚。”

水墨画的形制有多种,总体上分有手卷、条幅、中堂、条屏、横批、圆扇、折扇、册页、斗方、框裱等。基于亿生活方式的特点,最早供人欣赏的可移动的绘画作品是像简册和书卷一样的长条,平时卷起来存放,观看时打开,从右往左逐段欣赏,称为“卷”或“手卷”,它适合一两个席地而坐的人在案头欣赏。随着垂足坐取代了席地坐,人们的视点升高了,挂在墙上的较大的作品形制――“轴”或“立轴”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装饰美化着变高变大了的室内空间。

水墨画中黑白世界的诞生和确立,说明了它从萌芽到逐步成熟,一直在承受着儒道两种审美观念的侵染。“儒家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和道家的‘无为而为’、‘澄怀观道’的美好精神,曾经给与古人以莫大的启示,古人正是就生命本身来体味宇宙的节奏,然后才得以构建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绘画作品。”

水墨画在今天已经无法只用一种媒介,一种文化,一个画种可以涵盖的了的。也不可能再只用“墨分五色”、“气韵生动”概括当代水墨画的境界及品质。在20世纪之后,水墨作为画种的时代被我们终结。我们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水墨画”走向“水墨”,走向当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22:26 , Processed in 0.00796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