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莫忘天下亲 春华秋实
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
这是词作家王晓岭写的歌词《天下乡亲》的几句。这再好不过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我党的事业的付出和贡献。 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偏僻贫穷落后的山村出发,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权,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强盛的新时代。王晓岭在城市生活多年后,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小山村,不禁在心底发问:
你那百年小屋有没有挂新泥 你吃的粗茶饭是否碾成细米
作者进一步扪心自问:
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 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
最后,作者感受到了,曾经以最后一尺布、一碗米、老棉袄、亲骨肉来支援党的事业的人民群众是
天下乡亲亲如爹娘 养育之恩永不忘 高天厚土永不忘
词作家王晓岭用这样的表述来概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我相信,凡是经历过那一段岁月的党的干部都不会忘记这份恩情,除非他已丧失人性。所以,那个时代的党的干部都能与人民群众保持了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积极努力地为人民群众的翻身解放而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就像儿女孝敬父母一样。这样理解,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人民群众是主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问题是,党的事业的后继者们,尤其担负着领导责任的干部们,他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同人民群众没有那份情感。他们往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是你们的大救星,党的领导干部是代表党的,所以党的干部往往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说一不二。这些党的干部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体,让人民群众围着自己转。于是,官僚主义、衙门作风、贪污腐败、违法乱纪便接连而生,党的事业遭到践踏。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党与民众的关系已经不同当年。当年人民群众支持了党的事业,所以党的干部视群众如父母。现在党是执政党,不需要像当年那样把老百姓视为父母了;民众也不是当年的民众了,不需要老百姓的鼎力支持了。这也许是问题的症结。 这些人忘了一个根本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民众的基础,失去了民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主张需要人民群众通过奋斗来实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依然需要像当年那样视人民群众为父母,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通过为人民服务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在的人民群众不是通过最后的一尺布、一万米、老棉袄、亲骨肉来支持党的事业的,但是,人民群众通过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通过巨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通过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党的各项主张。没有人民群众,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过去我们常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是千真万确的。同时,没有人民群众也没有是这样的今天。这也是千真万确的。这两者的统一,成就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事业。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 近些年来,我们遗憾地看到,有些党的干部忘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的支持和牺牲,忘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忘记了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民群众。这些干部只盯着自己的那些个人利益,只盯着围在自己身边的那个小圈子,只盯着为自己赢得利益的权力,用尽心机努力向上爬,榨取人民群众的血汗,用尽心机满足个人的私欲,完全彻底地忘记了天下相亲,忘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的支持和贡献,忘记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忘记了党的伟大事业。这样的干部就是骑在人民群众头上的官老爷,就是封建专制者,就是贪得无厌的吸血鬼。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莫忘天下乡亲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起步,一切为了天下乡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