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 大梨树 英雄史诗(之九)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9:43: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连载·

   大梨树 英雄史诗(之九)

              华 舒


大梨树村的望族


    行政区划上大梨树村的范围不算小,沟沟岔岔到处都有人家。听听自然村落的名字就清楚这里住的都是哪些家族了。有蔡家沟,有车家沟,有史家沟,有毛家堡子,有洪家堡子,有盖家堡子等。虽然我没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尤其没有根据户籍来计算,但车、蔡、程、洪、毛,可以算是大梨树村的五大姓了。据我所知,这里的王姓、盖姓、邢姓也不少。关于王姓,他们自己也承认,王姓的来历比较多元,他们不是一个很近的祖先传下来的,而是各地不太相干的王姓集合到大梨树村的。

    不要说望族,就是一个小家小户也有它的历史,它的渊源,它的难忘的祖先故事和令后人怀念和骄傲的辉煌。

    先说说毛家故事。

    这倒不是因为毛丰美是村党委书记我就先说毛家故事,而是我最先遇到了村实业总公司的会计毛立胜,向他打听村里各家各户的历史掌故。毛会计已经70岁了,他自然先讲了毛家的过去。他是毛丰美的亲叔叔,以前在大梨树村供销社工作。

    大梨树村有个毛家堡子,是第13村民组。它就坐落在景区大门前不远处。毛家的各支各系都土生土长在这里。

    据说,毛家祖先居住在山东。荒年的时候有毛家三兄弟在山东熬不下去了,带着家眷一起坐船闯关东。到辽宁登岸后,兄弟三家走散了一家,剩下哥两个来到凤城。其中一个在大梨树屯安顿下来。经过多年几代人的努力,毛氏家族逐渐繁盛起来,成为一大姓。

    毛家的先人是哪年来大梨树的,谁都说不清。但他们都知道最早来大梨树落户的那位祖先的坟墓至今依然在毛家堡子。现在大梨树村周围的毛姓人家,比如宝山镇岔路子的,都是这位老祖先的后代。他们有的还来过毛家堡子扫墓祭祖。

    我问过毛姓的大梨树人,他们都很坦诚地告诉我,毛家先人中从没有出人头地,当大官,做大买卖的。毛家世世代代都以种田务农为业。既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穷困潦倒。平平常常的人家,平平常常的日子,住在平平常常的毛家堡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人重复一代人,像复印下来的一样。这就是自然经济的生活方式,或者确切地说,是生存方式。

    毛丰美的祖父叫毛庆荣,可以说在几辈人中算是出类拔萃的,在十里八村小有名气。这位毛庆荣认得字,毛笔字写得好。务农之余还能搞些测字、算卦、合婚、批八字什么的。他对孩子们家教甚严,但不霸道。家中有什么大事,他会召集家庭会议民主讨论。这在那个年代是极其罕见的。毛丰美的父亲毛福胜18岁就开始管家,这和毛庆荣这种作风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毛家几支几代人的排行名字,都是毛庆荣老先生生前拟定的。毛丰美兄弟六人的名字,毛丰美的子侄辈的名字都很好,都很雅致且通俗。可见毛老先生的确不一般。

    毛丰美兄弟6个,他排行老大。除毛丰美担当村里的领导外,其余的都在各干各的,其中老二毛丰满种植五味子的技术非常高,在村里属于专家级别。

    毛立胜老会计兴奋地告诉我,有一次他去凤城供销社开会,遇到了一个姓毛的,一打听,原来是从山东来凤城那哥俩另一支的后代,住在通远堡。

    现在毛氏家族的民族是满族。但他们的远祖却又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所以我猜想,要么他们是满清的汉军旗,要么是凤城成立满族自治县的时候,随大流改为满族的。毛家到底是什么民族,想弄清楚并不难,但没什么必要。如果是汉族,说不定与我们的伟大领袖有亲缘关系,尽管很远。如果真的是满族,那么就八竿子也打不着了。有人真的问过我这个问题,我无以作答,只能抱歉了。

    目前大梨树村的毛姓人家,做什么的都有,搞经营都有一套,这与他们的先辈比较能谋划可能有关。当然,也有生活境况不那么理想的。我在这里特地说上这么一句是想说明,并非毛丰美当上了村书记,成了名人了,他们毛家就都能借上光了,一荣俱荣了。

    再说说老洪家。

    村委会所在地,也就是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大梨树村的第17村民组,小地名叫洪家堡子。

    据说多少年以前,这里没有人居住。后来来了一个蒙古老兵。他是随清朝大军征战各地,最后离开军队来这里落脚的。这位蒙古老兵就是洪家的祖先。现在他的坟就在后山上,那地方叫洪家坟。这位蒙古老兵在这里娶妻生字,一共生了7个儿子。后来这 7个儿子又生了儿子,接着又生了新的一代人。现在的大梨树村的老洪家就是那老祖先的后人。老洪家居住的这地方逐渐地就被人称作洪家堡子了。老洪家的人很自豪地说,我们老洪家历代没有太差的,日子过的都很平安、顺当。

    我查了一下《凤城市志》,上面记载:“1687年,清朝拨北京、蒙古、汉军八旗到凤凰城实边”。又记载:“1692年,清朝在凤凰城增设巴尔虎旗(实属蒙古正黄旗)”。看来,这位老洪家的祖先大约是1687年或1692年来到凤城,后来在大梨树村落户的。看来洪姓这一家族在大梨树村定居差不多330年了。

    我来大梨树村最早接触的就是老洪家的人。我和老伴儿来看房子,在售房处接待我们的年轻漂亮女士就姓洪。不知道她是大梨树村第几十代洪氏后人。她的热情、干练促成我们当即决定买了房子。

    我在大梨树村周围的邻居也基本都姓洪,洪家堡子嘛。我搬家的时候义务帮助我卸车的都是姓洪的。最初,每天在我家门前打扫街道的,也姓洪。那时侯我人生地不熟的,有点儿大事小情都找他帮忙,他总是热情相助。我的对门还姓洪,听说我想找棵野生的桃树苗,他特地上山为我挖了一棵,帮我栽在院子里。

    最有意思的是我稀里糊涂地赴了一次老洪家一位长辈的寿宴。

    那时候我家正在装修房子,新房子没通电,我们只得向对门的老洪家,就是给我山桃树的那家商量,把电线接在他家的电门上,以便使用电动工具。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帮我把电接通。用完电后,我登门去他家撤下电线,同时表示谢意。进了门,正赶上他家在吃午饭,屋里人很多,也很热闹,人们在喝酒。这家几乎所有的人都起来留我吃饭。我实在盛情难却,只好坐下吃起来。于是,重新斟酒,举杯,一饮而尽。我喝的是啤酒。一杯接着一杯。我是新住户,他们是当地人,为了同他们沟通感情,我自然喝的比较卖力气。喝了酒,话也多,山南海北,古今中外,民俗风情,奇闻逸事,胡侃一通。气氛融洽,情感密切。这期间,他们领过来一位老者,他是洪家现在辈分最高的,我认认真真地表示了敬意。大约喝了一个小时,我才踉跄而归。到了晚上,我和老伴儿在街上闲逛,遇到了售房处的小洪女士,问她急急忙忙地干什么去?她说,她的叔爷今天过生日,中午她没回来,现在去补上。一听,我立即傻了眼:原来老洪家中午在为老爷子祝寿,我去白吃白喝一顿,空着两只手去的!

    这洪老爷子几乎每一次见到我都很主动地同我打招呼,这让我也很被动。于是,每次在街上遇见他,我老远就先打招呼,免得失礼。

    老蔡家的历史也很久远。

    我在大梨树村认识了一个小伙子,叫蔡昌辉。他手里有一本蔡氏族谱,这可是珍贵的史料。

    《满州萨嘛喇氏族谱》修订于民国13年,即公元1924年,老民国时期。修订者是蔡品山。此人后来在伪满州国做过官。据说在他任吉林铁路交涉局总办的时候,掩护营救过共产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

    根据族谱记载,蔡氏来大梨树村的始迁祖名字叫萨嘛喇·邦牛。他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在一个名叫卡克都里的佐领的率领下,共400人,由北京拨至凤凰城沙里寨蔡家堡子驻防,隶属镶蓝旗满州。娶孟氏为妻,生五子。后来,邦牛及五个儿子中的三个,都来大梨树的蔡家堡子(不是现在的蔡家沟)居住。多年以后,邦牛和他的长子安巴说色死后就葬在这里。这个地方在现在的碳素厂附近。据蔡昌辉讲,现在只有一位长辈知道这坟墓的具体位置,但他已经80多岁了,腿脚还不大好使。

    蔡昌辉是始迁祖邦牛的第十三世孙。他是邦牛的长子安巴说色的直接后代。

    至于蔡氏家族在什么时候,集中在现在的蔡家沟,则没有人知道。

    大梨树村的老人基本都知道蔡家在解放前有一个地主,名叫蔡喜运,外号老善人。这外号没有贬义,是真正的褒义。据说,这蔡喜运原来并不是什么大地主,日子只是过得比较殷实。当时蔡家沟里有一个大地主,姓丁,想去北满做生意,急着用钱,便很便宜地将土地出让。蔡喜运在姓丁的动员下,买了丁家的土地,但蔡喜运钱还不够,丁家同意欠一部分,共欠4000元。不久,钱贬值,结果蔡喜运拣了个大便宜,很快还清了欠债,得到了大片土地。据说蔡家沟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蔡喜运的。这样,蔡喜运在土改时被划为地主。但土改时斗蔡喜运根本斗不起来,因为大家都同情蔡喜运。原因就是蔡喜运过去为人善良。年景不好时,人们到他家借粮,他让别人自己随便装,根本不看。而且还不还他也不在意,所以人们叫他老善人。我想,对这样的地主不能教条地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对待。蔡喜运本来是勤劳本分的农民,他的财富也是靠勤劳和节俭积累起来的,这同盘剥别人积累财富的地主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讲阶级分析,那么恰恰是蔡喜运原本是自食其力的农民,所以他当了地主后,还保持了普通农民的善良本性。这老善人蔡喜运就是蔡昌辉的曾祖父。头几年,老善人的第三房老婆还在,现在还在不在,不清楚,若在,已经100多岁了。

    老善人有一个孙子,叫蔡克明,是蔡昌辉的亲叔叔。在改革开放后,蔡克明曾在村里任过副村长,同时担任村实业总公司的总经理。大梨树村初期办的那些企业,大都是蔡克明经手的。后来他被人聘到外地发展。

    说一段闲话。蔡昌辉有一手炸麻花的好手艺,曾在本溪市内经营过小店。我听人说后并没在意,麻花呗,好又能好到哪里?后来我和老伴儿在村内大集上闲逛,看到了这大麻花,我们买了两根,边走边吃。哪想到这麻花真的很好吃,外表很焦脆,而内里却又很软活,口感极好。我们各吃了一根,又返回去再买两根,带回家去。蔡昌辉的媳妇在村里工作,听说我们很赏识这麻花,十分高兴,找上门来,硬是送给我们5根大麻花。她说这是他丈夫从黑龙江拜师学来的手艺,配料和工艺都不外传。我曾经想,如果大梨树村树立一些名牌小吃,这蔡家大麻花当是其中一个。

    车家在大梨树村是首屈一指的大姓。

    在景区东出口附近车家沟的路边上,有一座“双龙九眼碑”。这碑的碑头是清朝时期的遗物,上面雕着盘旋的双龙,还有九个通透的窟窿,故当地人称为双龙九眼碑。原碑体已经破损,放置在碑后。现在的碑体是新近修复的,正面刻着“凤凰城正黄旗满洲章佳氏奉政大夫观彻公之墓”等字样。新碑是2005年7月15日(应该是农历)车姓氏族重建的。碑身背面有碑文,是重建时新撰写的。全文是“车姓家族系章佳氏族原女真人后袭(裔?)我一世祖穆都巴彦始居于长白山俄穆苏鲁地方于十六世纪初协同清军南下屡建战功进京后康熙廿五年平定三番朝政派遣吏部侍郎萨海等到凤凰城视察屯田次年命我九世祖观彻为凤凰城奉政大夫兼防御建立城守尉署领导各族兵民开垦荒田保卫边疆于一八六二年经我十一世祖车金宝将病故的观彻葬于车家沟墓地立此碑垂念千古因年久风化故重新建立谨此”。看来,碑文虽然是重撰的,但基本内容当是原碑旧有的。据此,大梨树村的车姓是大梨树村的老户毫无疑问。这车姓与蔡姓甚至洪姓很可能是一起来到大梨树村的,因为车姓和蔡姓都是康熙26年到达凤凰城的。蔡姓有祖传家谱为证,车姓有碑文为证。而洪姓即使不是康熙26年来的,也只差了五年。车姓没有发现家谱传世,所以说不清已经传到第几代了。

    我在大梨树村听年轻人说:说不定这章佳氏是因为把药王谷里那两棵800年和900年的老人参献给清朝廷,才被封为奉政大夫的。这只是推测,也可能是笑谈。

    大梨树村党委会的车世玉,土生土长在车家沟,是村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之一。

    还有一族大姓,程家。

    我来大梨树村已经10年多了,一个姓程的也没遇上。打听了许多人,都说不清楚程家的事情,只知道曾经有一任村长姓程,是位女姓,很泼辣、干练。那时候毛丰美是书记。我在照片上见到过这位女村长,人长得结实,是个基层干部的模样。可惜她患病去世了。去世时年纪并不很大。

    大梨树人,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他们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大梨树村的历史,把大梨树村从历史的深处推进到今天,并正在继续创造明天。

    在中华的土地上,不知有多少大梨树这样的村庄。在中华的亿万人口中,不知有多少大梨树村这样的一个个家族。在灿若群星的中华民族中,有大梨树村各家各户的光辉,尽管不一定那么明亮,但的确在默默地闪耀着自己的辉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8-13 16:27:30 |只看该作者
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7 22:48 , Processed in 0.0304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