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还在拜金,而金钱已经成了他们的奴隶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17:54: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们还在拜金,而金钱已经成了他们的奴隶                                         2018-08-23 15:33                                                   

                  

眼睛一睁,

想到的第一件事「赚钱」,

眼睛一闭,

想到的最后一件事「明天赚更多的钱」,

钱,是穷人的软肋,也是富人的盔甲。

人与人总是不能比的,

当我们还在为金钱奔波劳碌的时候,

有的人已经成为了金钱的主人。

/ 01 /

任性的皇帝——我的地盘听我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各国主要使用的货币为

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

虽然谈不上精美绝伦,

好歹也算得上是各有千秋。

但是!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

下令将货币统一改制为“秦半两”,

知识点:半两等于十二铢,铢是当时最小的重量位,半两是当时流通货币的最小价值,换句话说,半两就是现在的一分钱形状也变成了“方孔圆钱”。于是,高举“Boss说什么都对”大旗,

钱币成为帝王最忠实的小狗腿。

/ 02 /

题字——一亩三分地上的“刀光剑影”

自秦半两开始,

钱币上的字,大多由历代著名书法家书写,

十八线小咖只有嫉妒的份。

比如秦朝的半两钱上的“半两”,

就是由丞相李斯用小篆所书;

唐代的“开元通宝”则是由

大书法家欧阳询所写。

到了文艺青年泛滥的宋朝,皇帝也爱上了在钱币上题字。

宋太宗赵炅首开先河,

以真、行、草三体书体书写了

“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世称御书钱。据说当时集齐三枚不同字体的同一钱币去购物,

可以召唤打折券。

宋徽宗赵佶则采用自创的瘦金体,写下“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

人们还给他的运笔,

起了一个代称“铁画银钩”。

在钱币上题字就这样慢慢变成了

一种咖位象征,

人们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比拼,

笔墨挥洒间,争相C位出道。

/ 03/

想要点不一样?还得靠技术流

做不到统一六国,字写得不一定好,

怎么“征服”小钱钱呢?有技术也行啊!

古代铸币不像现在这样严谨,

虽然也是由国家管控,

但是某些地方也有造币机构,

有时候匠人也会将自己的创意,

放在钱币上。

宋徽宗时期,佞臣当道,外敌入侵,

铸币工匠就在“崇宁重宝”背后,

铸造了一匹倒仰在地面上的战马。

寄托了人们希望

辽、金军队人仰马翻的小心思。

清朝咸丰年间,同样战乱频繁,

人们想祈求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于是工匠将“咸丰通宝”上的“丰”字铸歪,

因为,丰的繁体写法"豐"像是粮囤,被压歪了的粮囤,象征着大丰收。

其实,无论是改制,还是题字、作画,

作为艺术的载体,

钱币一直悄悄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钱币字,也因此成为了人们接触最多、流通面最广的书法艺术形式。

从古至今,在大众的印象里,

书法是活跃在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

用来彰显身份、炫耀技能的小众艺术。

但钱币字的出现与发展,

搭建起了小众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也正因为这一点

钱币字在书法艺术中流传最早、

最先得到人们承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5 02:50 , Processed in 0.0094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