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首不出名却别有意趣的古诗,千年后读起来仍叫人拍案叫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5:40: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首不出名却别有意趣的古诗,千年后读起来仍叫人拍案叫绝                                         

2018-09-22 23:19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众多诗人的好诗流传在人间。现在不少朋友从小就让小孩子多背些古诗,这是好事情,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关注小编,一起来欣赏这5首不出名却别有意趣的古诗,千年后读起来仍叫人拍案叫绝。
第1首。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江南一代属于吴越王钱镠的地盘。当时朝廷有个规定,西湖边的渔夫需要每天免费上交一定数量的鱼,被称为“使宅鱼”。

本来如果说一两条鱼的话,渔夫还是蛮容易办到的。但我们用脚趾也可以想到,官差们肯定不可能只让渔夫上交几条鱼,这数量一定是不小的。
而捕鱼这个事情,有时候要看运气,也要看时节和天气,那么有不少渔夫运气不好,一天可能抓不到几条鱼,离上交的鱼数量还差很多。但是一想到那边有官差督促,渔夫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市场上买鱼来上交。时间一久,很多渔夫都是焦头烂额,家里的积蓄也大半消耗在纳贡“使宅鱼”上面,一时间怨声载道,十分难受。
当时的大诗人罗隐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准备找个机会好好劝说下钱镠。有一回,钱镠举行宴会,罗隐正好在一边陪坐。钱镠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幅《磻溪垂钓图》,于是让罗隐写一首诗来形容下这幅画里面的情况。
这幅画画的是姜子牙在磻溪钓鱼的故事,罗隐眉毛一皱,计上心头,刷刷刷写出了一首诗《题磻溪垂钓图》:“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这首诗的意思很明白,前两句是说姜子牙(吕望)以前在磻溪不是钓鱼,而是在思考兴盛天下的大计,其实是在“钓国”。不过姜子牙也是幸运了,如果他是在西湖边出生,就不可能做出事业了,因为他必须和那些渔夫一样要上交“使宅鱼”,苦不堪言,不堪其扰,哪有机会思考建功立业呢?
这首诗看似简单,其实别有内涵。钱镠也是聪明人,知道罗隐借故暗示自己,于是哈哈大笑两声:“写得好,写得好!”借此消除下尴尬气氛。宴会之后,钱镠就命人取消了上供“使宅鱼”的规定,那些渔夫也终于少了一点痛苦。
第2首。古籍《夷坚志》记载,古代有个诗人叫曹道冲,在京城里靠卖诗写字谋生。有人来求诗,他才思敏捷,一下就写好了,渐渐地就把名声传出去了。
有一群好事之徒看不惯曹道冲出风头,于是就来到小摊前:“我们要你写一首绝句,要求主题是浪花,还要用红字为韵脚。”
曹道冲还真给难倒了,苦着脸说:“我说大家都是读书人,读书人何苦为难读书人呢?我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你们硬要我写,那我要向王辅道学士求助。”
于是一群人就来到王辅道面前,请他写诗。王辅道还真是有点才,欣然提笔,写下了一首诗:“一江秋水没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这首诗写浪花确实很经典,动静结合,声音与画面相互融合。特别是后面两句,非常有想象力,让人思绪万千。一群人看到这首诗都是拍案叫绝:“好诗好诗!”
第3首。古代有个人准备卖房子,但是舍不得自己的家。搬家之前,他写下了一首诗作别:“只为青蚨不济身,故庐业已属东邻。可怜今夜犹为主,才到明朝便作宾。燕雀有情还恋旧,犬猫随我不知贫。殷勤嘱咐门前柳,他日经过陌路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因为没有钱,我只好卖房子了。昨天晚上这个房子还是属于我的,但是转眼就已经属于东边的邻居了。看到小燕子小麻雀它们还依依不舍的样子,而小狗小猫也不停的追着我这个穷人,真是让我很难受很触景生情啊。临走前我还是好好嘱咐一下大门前的柳树吧,虽然我心里早就知道,下次我再经过这个宅子的时候,这些柳树只会把我当成陌生人了。”
可以说这首诗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感,读起来让人十分感动。的确,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所以才会有各种舍不得的情绪在里面。只不过人生艰难,有时候往往身不由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07:29 , Processed in 0.0072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