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600多位开国将帅中哪两人最会打仗?他俩互相如何评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3:42: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600多位开国将帅中哪两人最会打仗?他俩互相如何评价?                                         2018-10-22 11:49                                                   

                  

民间有种说法:在十大开国元帅中,最会打仗的人是林彪;在十位开国大将,最会打仗的人是粟裕。虽然这种说法不可能得到官方认可,但认同这一观点的人非常之多。甚至有人直接作出论断:在总共1600多位开国将帅中,最会打仗的两个人就是林彪和粟裕。

那么,林粟二人之间是如何看待或评价对方的呢?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惺惺相惜。

1946年年底,粟裕取得苏中连续大捷之后,毛泽东将他的战例通报给各战区,东北的林彪也收到一份。

粟裕以3万劣势之兵,敢于迎战12万美械国民党军,还能酣畅淋漓,七战七捷,林彪对这个经典战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让参谋长刘亚楼收集来自苏中战役更多的资料后,把自己关在屋里,仔仔细细琢磨了两天。

刘亚楼有事再进去时,林彪忽然感慨地说:“粟裕尽打神仙仗。”

突兀的一句话,让刘亚楼摸不着头脑,林彪接着解释说:“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

虽然夸赞里还有些许自矜,但是,林彪内心的赞赏显而易见。自此,林彪对粟裕格外关注起来。

粟裕还在继续创造经典。在林彪的辽沈战役前,粟裕指挥的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等战役,犹如钱塘江潮,一浪高过一浪,无不令世人震惊,也令行家林彪喝彩。

到粟裕淮海战役收官时,林彪的赞赏越发溢于言表。

林彪向刘亚楼索要淮海战役的资料,刘亚楼还没来得及全面收集,林彪便一脸不快地责备起来。

刘亚楼很有些不解,笑着问道:“林总,你对华野的作战情况,特别感兴趣,是不是想与粟裕同志比个高低?”

林彪回答说:“你这个人说话欠考虑。第一,我对打了大胜仗的兄弟部队都很感兴趣;第二,我对粟裕同志的了解,比你们要全面和深刻。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后来,由于经历不同,形成了不同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泽东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

接着他又说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和借鉴。”

林彪的这些分析,可谓知己知彼,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如果粟裕当时听到林彪的这番言论,大概也会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感慨。

事实上,粟裕对林彪的指挥艺术也非常钦佩。

解放初期,毛泽东将台湾战役交给他之后,粟裕考虑到参战部队不仅是三野全军,还有其他野战军的部队,又将影响到太平洋和东南亚局势,因此向毛泽东建议,派刘伯承或者林彪来主持战局,自己则作为华东战区的军事主官全力协助。

尽管毛泽东未曾答应,继续要他全权负责,但也能看出在他心里,林彪与刘伯承是全党之内,他很敬重的两位军事大家。

  1958年粟裕落难后,林彪参加了几个批判粟裕的会议,但他没有落井下石,或者“明批暗保”,不曾无中生有地说过粟裕一句不是,甚至还与叶剑英、萧劲光、陈赓等人一起,帮粟裕说了难得的公道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1:24 , Processed in 0.0074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