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开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体会之三 春华秋实
建国以来,我国照抄照搬前苏联的做法,实行教条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缓慢,遭遇了重重困难。比如,1960年的饥荒,表面上看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其实本质上是1958年大跃进的结果。不仅是盲目公有化导致资源浪费,更是浮夸风盲目乐观导致的虚假繁荣。“文革”期间,片面地强调阶级斗争,反对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完全破坏了生产秩序,搞乱了经济建设,使国民经济步入危险的境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新摆上日程。但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改革,解决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由单纯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调动了所有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运行活力。通过开放,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强国内与国外的经济联系,逐渐把我国的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的经济发展之中,逐渐拉近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改革开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四十年来,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也在不断地发展。党的十九大确认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地体现了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的发展,这是我党的又一大贡献。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有了新的含义。 改革,进入新时代以后,不仅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更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区域性的变革,而是全面的、全局的、整体的变革;不是表面的、具体的变革,而是深层次、本质的变革;不是修修补补性的变革,而是彻底改造性的变革;不是战术性、战役性的变革,而是战略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针对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不仅是针对矛盾的特殊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改革,其意义也就在这里。 开放,也有了新的含义。开放由打开大门迎进来,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接受积极的影响,引进发达的科学技术,吸纳国外的资金,转变为在打开大门迎进来的同时,我们也走出去,同先进的国家合作,发展壮大我们自己,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不发达国家,开辟中国的发展领地,扩大中国的影响。这种开放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消极转向积极,不仅在规模上扩大,更在程度上深化。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新开放的具体实践。 改革开放的推行,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中国建设实践中的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是摆脱了机械教条思想的束缚,开创了新的思维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更加实事求是地科学地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不仅是中国的成就,也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辉煌建设成就固然值得大书特书,但更重要的是开拓、验证、并不断丰富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